摘 要:毛赤杨群落分布在谷地低湿地段,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
关键词:岭西林场;毛赤杨;群落;分布状况;经营措施
1 岭西林场自然概况
岭西林场位于双鸭山市西部郊区,场部距双鸭山市区5千米。本场经营范围在东经130°57′08″-131°11′56″,北纬46°34′18″-46°40′53″之间。经营总面积7302.82公顷。地处完达山脉北麓,属低山丘陵地带,境内多丘陵漫岗,地势起伏较大,西高东低。最高海拔719.5米,最低海拔128米,一般海拔在300-400米之间。山地坡度16°,最大坡度45°。
森林植被属于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亚区。地带性森林植被是温带针阔混交林,顶极森林群落是红松占优势的针阔混交林。
2 毛赤杨分布状况
2.1 立地分布
毛赤杨是典型的温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树种,喜好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毛赤杨常常生长在河谷、沼泽及河流沿岸,多为丛生状,团状分布,少散生分布。在岭西林场,凡是未经开垦的谷地,都有毛赤杨分布,且多数占优势。分布区呈凹型带状分布,坡度均在5度以下,土壤为草甸沼泽土或草甸暗棕壤,相对应的立地类型为谷地草甸沼泽土型或阴(阳)缓坡中层草甸土型。(在大于5度的坡地上,鲜有毛赤杨分布,仅在林场西南部阴坡山地上发现几株,不包括在以下的统计中。)
2.2 群落分布
毛赤杨(Alnus sibirica)属桦木科,别名辽东桤木,又称水冬瓜。落叶乔木,高可达12米。岭西林场毛赤杨群落类型可划分为三种:毛赤杨纯林;毛赤杨、白桦混交林;毛赤杨、胡桃楸、水曲柳、白桦、榆树、柳树混交林。三种群落类型的伴生灌木和草本基本一致,灌木有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灌柳(Salix rehderiana var. dolia)等,草本植物有大叶章(Dayeuxia langsdorffii)、小叶章(Dayeuxia angustifolia)、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红花鹿蹄草(Pyrola incarnate)等。
2.3 面积分布
依据2010年spot-5卫星2.5米分辨率和2009年Alos卫星2.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制作1∶2.5万遥感图像。利用ArcGIS地理信息软件,根据不同的影像勾绘毛赤杨群落轮廓,并参照原有资料确定毛赤杨群落界线;然后通过“星瑞源资源调查系统接口程序3.0.exe”对调查单位的影像进行裁切,生成可在PDA中加载的相关影像文件。再将勾绘的毛赤杨群落数据也通过“星瑞源资源调查系统接口程序3.0.exe”转换成PDA格式的相关文件,最后将影像及相关数据都加载到PDA中,在外业调查时根据现地情况在PDA上对毛赤杨群落界线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其界线,面积在PDA中自动求算。经统计,岭西林场毛赤杨群落面积160.2公顷,其中毛赤杨纯林21.4公顷;毛赤杨、白桦混交林53.5公顷;毛赤杨、胡桃楸、水曲柳、白桦、榆树、柳树混交林85.3公顷。
2.4 蓄积分布
采用角规测树的方法进行毛赤杨蓄积量调查。即在毛赤杨群落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观测点,用角规测取毛赤杨的每公顷断面积,用测高仪测得平均高,查相应的标准表,求出疏密度及每公顷蓄积。经统计,岭西林场毛赤杨蓄积6728立方米。
2.5 龄组分布
毛赤杨林10年为一个龄级,可划分5个龄组,1-10年为幼龄林、11-20年为中龄林、21-30年为近熟林、31-40年为成熟林、41年以上为过熟林。经调查,岭西林场毛赤杨面积按龄组分布:幼龄林面积28.3公顷、中龄林33.6公顷、近熟林40.5公顷、成熟林35.3公顷、过熟林22.5公顷,各占该场毛赤杨林面积的17.67%、20.97%、25.28%、22.03%、14.04%。蓄积按龄组分布:幼龄林蓄积555立方米、中龄林1488立方米、近熟林1981立方米、成熟林1773立方米、过熟林931立方米,分别占该场毛赤杨林蓄积的8.25%、22.12%、29.45%、26.35%、13.83%。
2.6 株树分布
通过在不同的毛赤杨群落中分别设置5个10×20米的样带,推算出岭西林场毛赤杨的总株树和各径级组株树。岭西林场共有毛赤杨297972株,其中小径级组(胸径6-12厘米)59594株、中径级组(胸径12-24厘米)41716株、大径级组(胸径26-36厘米)35757株、特大径级组(胸径38厘米以上)14899株、幼树(树高1米以上,且胸径小于5.0厘米)146006株。
2.7 天然更新等级分布
在上述设置的样带中,同时调查了毛赤杨的天然更新状况。对一个靠自然生长,少人为干预的树种来说,毛赤杨的天然更新状况,实质上是其群落动态演替的核心,它决定着毛赤杨发展的方向。调查中发现,毛赤杨的自然更新方式主要是靠种子萌发形成新林,即所谓的实生林,每年8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落果期,落果数量占果实总数的45%左右。另一种更新方式是在伐根或老树根部萌发新的枝条,即所谓的萌生林。调查结果显示,岭西林场97%的毛赤杨是靠种子更新形成的,3%的毛赤杨是靠根部萌发更新形成的。在毛赤杨纯林中,每公顷毛赤杨幼苗均在5000株以上,更新评价均为良好等级;在毛赤杨与其它树种混交群落中,每公顷毛赤杨幼苗在3000株左右,更新评价为中等等级。
2.8 枯立(倒)木分布
在上述设置的样带中,还调查了毛赤杨的枯立(倒)木。由于毛赤杨寿命较短,且处在近自然经营状态,所以枯立(倒)木数量较大,基本上是每18株就有1株枯立(倒)木。据调查,岭西林场共有毛赤杨枯立(倒)木16554株,枯立(倒)木蓄积312立方米。
2.9 自然度分布
由于毛赤杨的材质较差,而且生长环境不利于经营,所以几乎没有针对毛赤杨林进行采伐和抚育经营的,只在采矿、修路、建水库、放牧等活动中,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干扰,这也使毛赤杨资源得以保留其自然状态。岭西林场80%的毛赤杨林自然度都处在Ⅰ级状态,15%的毛赤杨林自然度处在Ⅱ级状态,5%的毛赤杨林自然度处在Ⅲ级状态。
3 毛赤杨群落的经营措施
3.1 毛赤杨的历史经营状况
毛赤杨是包括岭西林场在内的广布于东北林区的乔木,由于其材质较差,所以在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年代,人们在经营活动中常常忽略它的存在,它的作用只是被当作烧柴。在2010年以前的森林资源调查中,毛赤杨都是被当作下木对待,森林资源统计完全把它排除在外。时至今日,毛赤杨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数表,只能借用其它树种的数表进行统计。
3.2 毛赤杨的经营价值
3.2.1 毛赤杨的重要生态作用
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认识程度的提高,毛赤杨群落的生态作用得以彰显。毛赤杨能够在沟谷低湿地段成活,且生长良好,无论是水源涵养功能,还是水土保持功能,或是碳汇功能,都是其它树种或群落无法替代的。此外,由于毛赤杨群落内水源充足,且林密草深,所以成为了包括熊、野猪、鹿、狍等野生动物的良好栖息地。
3.2.2 毛赤杨的经济价值
科技的发展,木材的短缺,使毛赤杨的价值逐渐被发掘,并逐渐被开发利用。人们把过去只能作烧柴用的毛赤杨,如今发展为多种用途。木材可用于制造乐器、家具、文具、农具;果实和树皮可作染料;树皮富含单宁,用于制药。
3.2.3 毛赤杨的经营措施
岭西林场的毛赤杨群落均分布在防护林林种区中,所以其总的经营措施要以封山育林为主,禁止一切商业性质的采伐。对于郁闭度大于0.7的幼龄林和中龄林,要及时进行透光抚育和生长抚育;对于病腐木和枯立(倒)木要及时伐除、清理。毛赤杨群落草本茂密,一旦发生火灾将使林木全部烧死,所以秋冬季烧防火线时,要严防明火进入毛赤杨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