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降费之后

2015-01-01 00:00:00王漪
投资北京 2015年6期

5月中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公布了各自的提速降费方案,随即迅速获得各路网友的辣评,让人们再度关注网络时代下,三大电信运营商在手机流量资费下调之后,将如何真正获得市场和用户的好感。

降费被指缺乏诚意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我国宽带不宽、费用较高、流量费较贵的问题。中央高层对于这一问题的高度关注,让人们对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调整宽带网络以促进提速降费之事产生了期待。5月1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提速降费提出了五条具体举措,其中包括鼓励电信企业尽快发布提速降费方案计划,实施宽带免费提速,使城市平均宽带接入速率提升40%以上,降低资费水平,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等服务。两天后,三大运营商果然出台了调整方案,并于当日正式发布细则。

对比三大运营商方案,可以发现三家除了提出免费大幅提速外,都重点提及了流量资费下调。三家给出的流量降价清单主要包括:中国移动50元含2GB全国流量,降幅达50%;中国电信手机流量每1GB 25元;中国联通开展10元包1.5GB省内流量半年包促销活动,流量跨越不清零,半年有效,还推出视频定向流量包,最优惠价格每月18元6GB。

但其中有的降价却让网友觉得是“逗你玩”。日前新浪科技发起了一项“运营商‘割肉’你满意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八成网友对运营商提速降费幅度不满意,认为三家运营商均没有诚意。财经网官方微博则称,从目前公布的各方降费措施来看,三大运营商确实推出了惠民政策,最明显的就是宽带的大幅提速。但也藏了不少小算盘甚至是坑爹的优惠:比如便宜的流量包时间设置在了半夜,还有一些优惠措施都是换个名称的旧服务。

据2014年企业运营年报,在三大运营商高额的收入和利润中,“流量费”功不可没。2014年,中国移动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15.1%,收入同比增长42.9%,达到1506.9亿元,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提升至25.9%;中国联通移动宽带业务收入为1073.7亿元,同比增长15.8%,所占移动业务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59.5%上升至68.3%;中国电信实现手机上网流量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近50%。

每当手机上网流量超额,产生较高费用时,总会让人觉得手机流量太贵了。但业内专家表示,实际上,与美国流量资费的对比来看,国内的流量资费并不贵。2015年3月发布的一份全球运营商抽样结果表明,以主流的1GB和2GB流量包为例,中国移动流量价格低于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主要运营商40%-70%。同样的1GB、2GB流量包,美国ATamp;T分别收费155元、248元,英国Vodafone分别要92元、138元,而中国移动分别收费50元、70元。

“流量套餐是国际运营商常用的流量经营方式,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表示,之所以在中国有这么多抱怨,问题的根源应该还是在服务上。

运营商们也有压力

长期以来,国内三大运营商一直倍受热议:垄断、赚取超额利润、价高质次……对此,三大运营商纷纷表示委屈。而许多电信业内人士也发声称,三大运营商的价格和服务质量绝不是那么不堪,运营商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运营商做出提速降费这么大规模的行动,需要从集团落实到地方分公司,从制定方案、调整结构、部署到地方全部落实,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这让降价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立竿见影。通信行业专家石立鹏说,业务规模庞大的运营商面对政府和经营方面的重重压力,在制定方案时出现敷衍的情况也发生过。

用户如果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套餐,流量用不完就等于浪费掉,自然会有不满。据了解,国外运营商会对用户使用流量的情况进行跟踪,然后分析用户选择的套餐适合与否,给用户以提醒。正因为国外运营商在服务方面做得好,所以用户抱怨就少。

“反观国内运营商,不仅仅在流量清零的问题上服务不到位,并且对用户流量不够用这种状况的服务也十分不方便。”曾剑秋提到,用户需要知道自己的流量都用在了哪里,运营商应该向其提供流量超标时的自动切断流量的服务选项。

也有人建议,针对运营商当前存在的状况,简化套餐数量是解决争议的一种可行性办法,而现在种类繁多的套餐包、流量包、加油包的确让人不知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对于流量包使用完应提醒用户续选叠加包,叠加包选购前的超出流量部分,计入流量包。”石立鹏说。

此次降价主要是为了响应总理要求,他提到运营商在短时间内把各地能优惠地政策措施都集中到了一起,但这些优惠措施的地域和时间覆盖还都很有限,其中的一些政策地方运营商早已经推出实施,已经享受到的用户自然感觉不到此次降价有什么实质性优惠。

而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还有大量用户还在使用2G网络。数据显示,2015年3月中国移动手机用户达到12.9亿户,其中3G用户达到4.75亿,4G用户1.6亿多,还有差不多一半用户是2G用户。如此多的人还挂在2G网络上,使用2G网络资费标准,但是这一网络资费并没有优化,导致用户对优惠的感知度并不是很大。例如依然存在漫游费,套餐外标准资费依然较高等。

4G红利还未显现

在业内看来,人们感觉流量资费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网络建设满足不了智能终端流量增长的需求,就像铁路运力满足不了大家出行需求一样。在这背后,则是4G时代运营商开始失去对产业链的把控力。更形象的来说,电信运营商的作用更像是网络管道提供者,类似基础设施建设,供应无差别的网络流量。而现在网络世界的主角则是微信、支付宝、高德地图、滴滴打车等应用客户端。

在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汪涛看来,4G意味着用户网络下载速度更加快,目前下行峰值理论上高达450bps。这意味着高清视频等应用将必然会拥有更多的用户,并且刺激互联网厂商提供更多的创新业务。目前,中国香港手机用户的流量平均使用量已经达到1.2GB,是5年前的8倍,其中高清视频耗掉70%流量。比较而言,内地市场的手机用户流量则远未达到此数,即便高端用户,均值也才在300M左右。在4G网络覆盖尚未“无缝对接”,用户普遍感觉资费较贵的情况下,运营商也没有收获4G带来的红利。

来自三大运营商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4月用户净增数环比骤降;中国联通用户数继续下滑;而中国电信用户净增数同上月比也小幅下滑。不过目前我国在4G方面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工信部的最新报告显示,4月4G用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净增超过1600万,4G移动电话用户月均净增超过2000万,移动宽带用户占比近50%。另外,报告中还显示,我国移动用户数总规模达12.93亿户,用户结构继续优化,其中,移动宽带用户的高速增长几乎全部由4G用户的发展带动。

对此石立鹏预测,在三大运营商目前公布的提速降费方案基础上,下一步在4G移动业务上还会有比较大的动作,比如继续提速和降费。同时他也表示作为上市公司,三大运营商只有采用更加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来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用户规模,在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降价才真正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