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教育因素及改善建议

2014-12-31 00:00:00管青阳
学园 2014年31期

【摘 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形成来自于生物学、环境等诸多因素。从环境因素来看,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成员对早期教育认识和儿童早期的运动训练等因素都会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在家庭中掌握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并改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92-02

一 感觉统合及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大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个体的某一感觉系统、感觉系统之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之间等的信息组织与整体不协调,导致信息统合过程中发生异常,使儿童的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导致儿童各器官不能有效的控制,肢体之间不协调,组合能力不强。常见的感觉统合失调现象有听觉感不良、视觉异常、前庭功能失调、触觉过分敏感、本体感功能失调等,而这些方面的失调将导致儿童出现语言迟缓、学习障碍、阅读障碍、肢体不协调、对别人的话听不见、方向感差等问题。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教育则是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教育因素

1.家庭教育环境有限

第一,家居空间环境的局限。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大社会、大自然都是活教材。人口越来越高度密集的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家庭无论其居家面积多大或有几处住房,都是由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林立的都市里,儿童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活动,他大动作的发展、动作的稳定性、肢体的协调度都得不到足够的练习机会,而感觉统合的发展依赖于儿童运动的充分性。

第二,独生子女缺乏同伴资源。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儿童都以祖辈为互动对象,导致儿童没有玩伴,成年人作为儿童的主要互动对象存在着很多缺陷。儿童长期缺乏同伴,会出现相处问题、合作问题、运动问题、感知觉问题、情绪行为等问题。

2.家庭成员对早期教育认识不足

第一,家长没有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相关训练不足。

目前,家长一方面为了儿童“不输在起跑线上”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早的进行文化教育,使其忽视了活动的重要性,导致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另一方面,过度保护儿童,对儿童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导致儿童长期缺乏感觉信息的刺激及各种事情的处理能力,儿童各感觉系统间信息缺乏有效的整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儿童感觉器官、身体运动器官间协调配合的综合性、整体性活动,它是儿童发展运动的重要阶段和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协调运作、完成综合活动的基本途径。爬行训练对儿童基本的感知运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训练对儿童感觉统合的重要意义,造成儿童早期的爬行不足。

第二,家长对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处理不当。很多家长在发现儿童行为异常后,不能积极解决,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置之不理。例如,有些家长对儿童的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讨厌理发、洗澡、刷牙,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等问题,没有及时地进行干预,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等到儿童要入学时,问题不见好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到处检查求治。

第三,家庭教育中主要成员之间的矛盾。在家庭中,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以及两个家庭之间是否能够和睦相处,将影响到儿童的感知、运动、认知发展和情感交流。儿童早期也需要家庭成员的情感教育,但有的家长并没有做到和睦相处,也没有认识到家庭气氛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儿童情感上被忽略,情绪波动大,常常焦虑、害怕、嫉妒、缺乏同情心与敌视他人。

第四,保姆教养水平有限。父母忙于工作,儿童无人照顾,保姆成了家庭不可或缺的支柱。保姆教育存在很多弊端。首先,保姆和父母的教育心态不同,许多保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减少儿童的活动范围及活动形式,保姆认为只要照顾好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家务即可,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还有教养儿童的重大责任,这样就限制了儿童的感知运动发展。其次,保姆的能力有限,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也不高,即使有心教儿童知识和技能,也无力传授。再次,保姆还承担着家务劳动,还要按时完成家务。因此保姆尽量让儿童多休息、看电视或玩玩具,却很少与儿童沟通。最后,很多家长由于多种原因经常换保姆,儿童对每一个保姆都要适应一段时间,造成儿童多种不适。

三 改善建议

1.扩展儿童的活动空间,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家长多带儿童到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观察小动物、植物,给儿童更大的活动空间,让儿童的感知觉、运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儿童接触的事物不断变化,给儿童更多的信息刺激和感觉体验。家长应该明白同伴们游戏的重要性,游戏中儿童可以学习合作、互助、交流,学会怎样与别人相处。给儿童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去亲戚朋友家玩,鼓励儿童不断适应新环境。多给儿童创造结交伙伴的机会,让儿童多与同伴交往,可以邀请其他同伴来家里做客,不要怕被同伴们欺负而拒绝与其他儿童交往。

2.重视早期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教育能力

第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避免过早的进行文化知识教育,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知运动活动,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儿童,儿童能做到的尽量让儿童去做,这样可以锻炼儿童感觉系统之间有效的整合,避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让儿童充分的爬行,充分的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觉综合训练,促进大脑的发育,有利于儿童前庭觉、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大肌肉的锻炼,能有效地防止儿童语言迟缓、阅读障碍、学习障碍和肢体不协调等问题。

第二,及时处置儿童成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家长在发现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时,应该及时地进行干预,不要让儿童在成长中自我修复或者视为“个性”,以免耽误干预的最佳时机。家长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询、了解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造成的原因,正视儿童成长发育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找寻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训练,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期。

第三,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和睦文明的家庭中,儿童表现出情绪稳定,喜欢运动、善于交流、大度、有安全感、有同情心等特征。因为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在感知、运动、认知和情感交流等方面都能充分发展。在家庭中儿童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

第四,慎重选择保姆。首先,保姆的选择应该慎重,对保姆的早教能力应该尤为重视。其次,家长要及时与保姆沟通,保姆也应该将儿童一天的表现告知家长,并能和家长一起为儿童的发展努力。不仅注重儿童的养护也重视儿童的教育。儿童到达一定年龄,应该进入早教机构进行正规的教育,不能一味地依赖保姆教育。

3.掌握家庭感觉训练的方法

家庭感觉训练是按照儿童的兴趣,需要根据家庭环境、家庭设施以及照顾(家长)者可付出的时间来制定活动方案。家长可以掌握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第一,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1)大笼球。让儿童趴在大笼球上面,头向上抬,家长把住儿童的双脚,前后推动儿童,在推动过程中让儿童练习投球。通过游戏可以刺激儿童的前庭觉,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增强儿童固有的本体感。(2)充分爬行。儿童出生后28天内就具有爬行反射,每天俯卧几秒钟,先锻炼颈部肌肉,慢慢能抬起头,家长可以用手抵住双脚,他可趁势向前爬,会爬后,应该再爬行3个月以上,不要过早使用学步车。可以准备一些地垫,在上面爬行。

第二,触觉过分敏感的训练。(1)洗澡游戏。冷热水刺激。在适当的温差下,让儿童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家长可以给儿童做示范或者用手感受,观察儿童的表现。(2)刷身游戏。洗澡时,用软毛牙刷、海绵以适当的力量刷儿童的前胸、后背、手臂和足部。保持轻松的气氛,以免儿童紧张。

第三,本体感失调的训练。多活动,根据儿童年龄及能力,自行设置游戏,如投球、捏橡皮泥、摆积木等训练儿童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

第四,家庭训练时的注意事项。活动时,要让儿童感兴趣;活动时,家长要尊重儿童;活动时,家长不要只注重儿童动作是否规范,要多关注儿童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时,家长和儿童要不断创新玩法。

参考文献

[1]王和平编著.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

[2]来松海.昆明市小学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3]李琪琪.家庭教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SID及训练效果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