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史料问题联系

2014-12-31 00:00:00张球龙
学园 2014年31期

【摘 要】一节生动有趣、科学有效的高三历史课堂教学是可以通过设计来优化的,其运作的基本流程有主旨、史料、问题、练习四个要素。

【关键词】史料 问题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15-02

在多年从事高三历史课堂复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探索一种既有利于教师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实施生动有趣的生态课堂,又能有效训练适应新高考能力要求的课堂复习方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思考,最后总觉得一节生动有趣、科学有效的高三历史课堂教学是可以这样来设计的,这样来开展教学活动,其运作的基本流程是主旨、史料、问题、联系四个要素。

第一,主旨。就是主要的旨意,也就是中心思想,或主要意图和目的。无论一本书,还是一个单元,甚至一节课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论述,这样才能论述得清楚明白,条例分明,富有逻辑性,所以主旨需要高度集中而不能混杂。

第二,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

史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石,离开了历史材料,历史教学与历史结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高考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创设和使用,要求学生能全面、准确地从题目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信息解读,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是决胜历史高考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历史课堂复习中围绕某一个主题,选择可靠、多样、有趣、合适、有意义的史料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三历史课堂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问题。就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等。问题设计是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当然问题的设计立足材料、指向明确、富有意义和启发性,并且能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并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四,联系。简单的含义是联络、接洽,复杂的含义是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联系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

为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和智慧的成长,在一个主旨的统领下,收集并筛选与其主旨相应的史料,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设计一连串问题,层层深入,有序推进,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探讨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当然其主旨、史料、问题、联系四个要素必须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复制,可推广,可举一反三,可触类旁通,从而达到不教而教,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

下面就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进程为例,选择五个材料来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从而分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有利和不利因素、特点、地位、作用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荣氏家族企业,它的兴衰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据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美《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的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30. 7%和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头上。就在荣氏企业王国全力扩张时,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

——《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绑架,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鼓励创办实业;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不利因素: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状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前十年,发展较快。原因:国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状况:抗战时期遭受重创。原因: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4)据材料四,分析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状况:日益萎缩。

原因:国共内战,社会动荡;美国产品的竞争冲击;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官僚资本的压制;国民政府的敲诈勒索。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特点。

特点:欧风美雨的产物;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轻重比例不协调,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通商口岸;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曲折发展。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出路及其历史作用。

根本出路: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主统一的新国家。

历史作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的验证,上述这种高三历史课堂复习方式还是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性、趣味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在具体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为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要精心筛选材料,既要细致巧妙设计问题,切切实实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高考竞争中取得好成绩,单靠个人有限的力量是很难达成的,因此教师间集体协作,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才能可靠有序推进,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