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院校英语听力实训教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实践课程,它的设计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学习的情境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教学策略的灵活性等特点,在实训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使实训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教学设计 实用性 灵活性 英语听力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78-02
实训教学是职业院校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实践课程。在《教育大辞典》中“实训教学”指的是“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及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在职业院校中英语听力实训课程的教学,旨在为教师上好听力实训课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听力理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过程首先是领悟一个系统的信息,即识别连续不断的语流中的一个系统信息。听者通过认知此系统,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将已理解的命题存入短时记忆中,将接收到的新信息经过处理,将获取的命题与已储存于记忆中的命题相互作用,经过综合处理后听者连贯地理解所听内容的过程,就是听力理解的过程。学生进行良好的听力理解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对实训教学周密的设计,教师在做英语听力实训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课程设计的特点和师生“双主体”教学思想。
一 实训听力课程设计的特点
1.设计的整体性、系统性
在为期一周的听力实训课程中,对整体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还要为单元课时目标的设计、单元课时的重难点做出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整体性体现在课程的教育目标、教学目的及每节课的目标,形成由总到分、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划。系统性体现在系统了解教学对象、了解学科内容、了解教学方法等。对每一个牵涉到教学效果的因素都要系统分层考虑,在教学中,系统性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内容的呈现、
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效果的评估方面等,对实训听力课程的设计考虑得越全面,教师的教学效果越好,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显著。
2.学习的情境性
在听力实训教学中,学习的情境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预测与理解。学习的情境性指的是情景语境,决定着讲话者在某一具体语境中实际说的话。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情境各种各样,如教师在教室授课、病人在医院门诊部检查住院、在银行、在邮局等。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通过熟悉的场景和相关情境词汇的积累,增强了学生对所听内容的预测与理解能力。情境教学与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方法相类似,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把情境知识与自我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建立非人为的联系,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实训课程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或与未来工作的相关匹配度是所有实训课程设计的根本目标。以石化职业学院的英语专业为例,在石化方向的英语人才培养中,基本指向是石化企业外事或翻译岗位需求,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时达到与其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能标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就体现在与岗位要求技能的一致性,实用性教学内容的构建就是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主线。因此,构建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是听力实训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应具备能力的关键。
4.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在听力实训教学中,学生对教学策略的掌握及灵活的使用也是影响其听力能力的重要因素。如在教学前,对情境知识的复习,英美人士语音、语调的了解及之前的所有英语学习,如词汇、基本句型及结构、语法知识等都影响着听力的理解。在听力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对主要信息或关键词的记录,掌握适合学习主体自身的速记符号等。在听力录音结束后,对相关信息及时处理,根据情境准确预测,迅速选定最合理的答案。教给学生不同的策略,使学生从知晓、应用到熟练形成自己的听力学习方法。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直接影响着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二 实训课堂应充分凸显教学“双主体”的思想
所谓双主体指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人认为,英语的听力实训课堂无非就是教师播放录音,学生通过听录音完成习题的过程。如果教师仅仅是起播放录音的作用,那么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听力练习,既能节约时间又能节约资源。显然,这种结论不仅窄化而且误解了英语听力实训课程设计的概念及初衷,而且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听力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学策略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主要体现在听力技能及策略的教授,使学生熟悉场景词汇,注重讲授内容与口语的结合,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在实训中只有通过恰当、合适的输出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输入。如在教师组织问题的策略中,对学生提问的难度应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匹配。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包括引导学生投入,提问时问题的多样化,用复述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建构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回答,做出积极反馈,合理组织小组活动,使用表扬、鼓励及频繁检查任务的进展情况等手段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教师在听力过程中给学生教授的知识及策略和积极引导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判断一堂课的有效性通常是通过学习的主体——学生来体现的,听力实训课程也是如此。在鲍里奇的有效教学中,提出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应包括:吸引注意、把目标告诉学生、激发学生回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呈现刺激材料、引发期待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在课堂教学的这七种行为中,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一步都是学生与教师的交互行为。在吸引注意阶段,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引起学生对教学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现在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尤其要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知道课堂目标,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清晰明了。对先前知识的回忆和复习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对新内容的呈现建立某种联系,便于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系统知识的形成。在引发期待行为中,它寻求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回答,此阶段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提供反馈和评估阶段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肯定或否定的客观判断,在这个阶段体现了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听力学习策略的掌握程度、学生先前知识水平的高低程度和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是教师发现学生是否对问题完整理解和教学效果是否有效的关键阶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更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体现,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体现,则既反映了教学效果,又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结束语
英语听力实训教学对于每个教师而言都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个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又颇为复杂的教学过程,对于想要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师们来说,每堂课都充满了创新与挑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55
[2]〔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易东平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