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交往是教学的基本活动方式,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交往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目前在高师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和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陈旧、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原因,教学交往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良好措施加以解决,以开展和谐的课堂教学交往,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学 课堂教学 教学交往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77-02
教学交往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谓教学交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与学生以知识、经验为载体,通过对话、讨论、竞争、合作等多种形态,进行交往的实践过程,它具有互为主体性、参与性、组织多样化、教学效果有效性等特征。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交往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研究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交往问题,开展良好的教学交往,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
一 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交往的重要性
1.教学交往是教育学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交往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独特的交往活动,以此形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教学交往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没有教学交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交往活动,教师根据师生双方的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与方式,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沟通信息,互补互惠。
2.教学交往能促进学生教育学知识、社会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发展
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不但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担任教师角色做好铺垫,而且还能获得对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的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素质结构。同时,通过交往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的合作互动关系,能自我评价,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一切,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 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与学生对教学交往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交往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学课程是高师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知识技能获取的途径,对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教育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学科,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合理交往,产生互动效应。但从目前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出现了教师与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不重视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教师讲课缺乏艺术性,二是有的教师知识面较窄,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讲授;三是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动机和欲望不强,学习劲头不足,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与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并不会过多地去思考怎样把教育学课程教好与学好,教师与学生主要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交往活动较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教学交往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课堂教学交往应该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都应该是主体,是一种平等交流、对话、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关系。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教师处于交往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享有话语霸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是知识接受的容器,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好奇心等个性特征,又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中地位和机会的不平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一种不和谐的教学状态。从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观察到,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育学当成一门普通的公共课程,上课以自身为中心,很少与学生交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事先准备好的PPT的讲读上,对学生是否参与教学过程不会太多过问,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未能达到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交往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体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交往形式的丰富性。但是,在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交往中,交往形式相当单一,特别突出教师与全班学生群体间的交往,教师采取问答、讨论、谈话、板书、练习等形式进行教学交往,这种教学交往方式没有灵活性,学生不能积极思维,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严重缺乏,他们在课堂中讨论、交流的机会较少,合作意识缺乏。单一的教学交往形式抑制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失去了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
三 高师教育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交往的有效措施
1.提高师生对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交往的认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地位的提高,教育学的实效性也愈来愈凸显,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教育学知识,这是获取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教育学在高师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学生想当教师的愿望使之产生了学好教育学的欲望。教育学的教学,必须提高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教学交往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把教育学课程教好、学好。但实践中发现,教育
学课程的教与学并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交往缺乏,教学过程死板,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教育学的本质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始终感到教育学简单枯燥。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教学交往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学交往理念,了解教学交往的实质目标。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条件,它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不信任的猜疑,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师生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在社会经验及知识水平上占有绝对优势,教师容易把自己看作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而学生始终处于听众和模仿者的被动角色,师生关系不平等,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参与教学交往的积极性。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淡化教师权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承认师生的平等地位和学生的独立人格,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提升交往积极性,只有在学生踊跃参与的情况下,教学交往活动的开展才会有效,教学交往的质量和效率才能保证。如在教育学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爱上教育学这门课,一些教育学教师采取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的教学交往方式,事先让每个学生准备10分钟左右的教育学内容,在一节课中教师先进行20分钟的新课讲授,然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1~2个学生上台讲课,教师指导,学生点评,这样学生很快就领会了教育学知识。
3.采取多向型的教学交往方式
在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交往中,教学交往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当前高师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学交往主要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交往,教学交往的单向性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都会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建立教师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与学生间进行多向型交往的方式,能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交往方式与交往内容,营造和谐的交往氛围,使教学交往方式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利敏、刘清法、扶长青.课堂教学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96~97
[2]宗岚.关于教学交往的认识与思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