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较差,造成上岗不能定岗的困局。为此,我们对建筑施工专业实施教学改革,从传统的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顶岗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转变,本文研究探索提高建筑施工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 就业导向 专业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80-01
中职建筑施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如何结合行业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促使学生在今后的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需要考虑的问题。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给中高职建筑施工专业带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打造就业的基本“饭碗”,进而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的竞争力。
一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一般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个部分构成。基本能力,主要由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构成;是现代职业人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也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主要由专业岗位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构成。职业道德,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素质,也是形成良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主要表现为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劳动能力的强弱及自强、自立、自尊、自律意识等方面的构成上。
二 中职建筑工程施工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以特色教学提升职业技能
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体系仍然受学科体系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学术型”教学内容不适应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成品型”教育模式。必须加大课程改革和整合的力度,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能力为特点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快适合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并进一步完善职业能力的考核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为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2.注重师生协调,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师与学生是中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体,两者的配合协调将直接关系到中职教学的效果。现代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产生践行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并认真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针对各种差异采取不同措施。因为技能的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训操作在一次课内交替进行。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丰富了课堂教学,“7S”管理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如在建筑施工技术与机械课程、混凝土配合比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
3.推进产学结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外实训基地,能促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缩短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贴近生产一线,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训、实习条件,保证学生真正学到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真刀真枪”地进行顶岗技术培训,真正做到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意识、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仿真模拟实训,学生真实感受到从接受施工任务到工程竣工的全过程。在仿真模拟实训中,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进行模拟操作,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直观地加深了学生对施工过程的理解。
4.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将课程考核与技能等级鉴定相结合,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将考证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一手抓毕业证书、一手抓职业资格证书,加大与住建、人社部门的联系,学生通过考核可在校领取工程测量员、制图员、施工员、资料员、监理员、质检员、材料试验员等岗位证书,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着重强调职业技能。
三 结束语
建筑施工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质和灵魂,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只有加强对职业教育特点、规律的研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教学的现状,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增强毕业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与新的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和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新明.中职教育培养学生技能的三步棋[J].商品与质量,2014(5):202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