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自卑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2014-12-31 00:00:00张菁菁
学园 2014年30期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缺陷感量表、中职生应对方式调查问卷,以等量表来分析中职生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深度探究中职生自卑感、应对方式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得到的结果为:中职生的自卑心理中的自卑感总分与其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呈负显著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中职生 自卑 应对方式 早期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74-02

自卑感是指一种自己觉得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是自我评价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的否定、不自信、沮丧、精神萎靡、软弱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本文以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自卑感、应对方式、早期成长三者之间关系的角度对中职生的自卑心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自卑感、应对方式、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开展中职生心理研究工作提供研究理论基础。

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从江西民政学校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50份,回收265份。其中女生187人,占总人数的70.57%,男生78人,占总人数的29.43%。

2.研究工具

第一,缺陷感量表。缺陷感量表是参考Fleming Courtney在1984年修订的缺陷感量表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共37道题。

第二,应对方式问卷表。应对方式问卷量表是根据肖计划所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表改编而成。该问卷分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一个是指向情绪分量表,共36道题。

二 结果

1.中职生自卑心理性别变量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被试中职生的自卑感总分和五个维度之间的性别差异,结果如下:

表1

性别人数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的标准误差TP

自尊男7826.013.640.414.4180.000***

女18723.893.540.21

社交自信男7845.086.890.782.6830.008

女18742.566.990.51

学业能力男7824.413.000.393.4680.001**

女18722.783.110.26

外貌男7818.332.720.314.1840.000***

女18716.692.990.22

体能男7819.813.910.444.7200.000***

女18717.064.480.323

总自卑感男78133.6515.561.764.9230.000***

女187122.9916.261.12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从表1我们可以得出:男中职生和女中职生在自卑感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之间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自尊、学业能力、外貌、体能包括总自卑感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女中职生都要高于男中职生,在社交自信方面男中职生和女中职生没有显著差异。数据结果表明女中职生自卑感总体要高于男中职生,女中职生比男中职生更关注能力、外貌、体能方面。

2.中职生自卑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分析

表2

问题

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逃避发泄

情绪忍耐幻想

否认

自尊0.566**0.0120.434***-0.167**-0.235**0.38**0.301**

社交

自信-0.079-0.1080.280.255**-2.73**0.028**-0.374**

外貌0.210**0.275***0.35**-0.239**-0.267**0.379**0.350**

体能0.210**0.275**-0.025**-0.286**-0.251**0.275**-0.251**

学业

能力0.05-0.135*-0.212**-0.235**-0.212**-0.229**-0.212**

自卑感总分0.210**0.275**0.255**-2.98**-0.326**0.350**-0.404**

注:**表示在0.01双侧水平下显著相关。*表示在0.05双侧水平下显著相关。

通过分析的结果表明,中职生的自卑心理中的自卑感总分与其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呈负显著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越是采用了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的中职生自卑感越强,自卑越严重;而采用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合理化解释、忍耐的中职生自卑感较弱。

三 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卑的一面,自卑往往与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想解决学生自卑的心理问题,培养其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根据本文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心理素质

改善教育环境,其实说的是学校和社会要高度重视中职生的健康成长,给予学生一个充满关爱、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在17~21岁之间,拥有自卑心理情结的不在少数,是从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阶段,虽然日渐成熟,但心理素质极其不稳定。作为学校和社会,应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学校,要及时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有自卑倾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关爱、宽容和耐心,把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并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改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积极鼓励,提高心理素质

儿童成长环境对预防中职生、帮助中职生摆脱自卑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要从小做起,关心爱护儿童,保护儿童。O’Donnell M、Scott D、Stanley F等人也提出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儿童,使其不受到忽视和虐待。但是,目前为止,在我国儿童虐待是一个尚未完全被认识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所以,学校、家长、社会要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要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以全新的角度来挖掘每位中职生的潜力、力量和优秀品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多种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不是“我不行”而是“我能行”。对于高自卑的学生特别是女中职生,要帮助他们寻找自卑的原因,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应用正确的应对方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创造一个相互帮助的成长环境,从而帮助他们加强心理素质,走出自卑情绪。

3.因材施教,提高心理素质

自卑本身就是一种由于过多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的情绪体验。由于家庭生活背景、学生个性不同,患有自卑情感的学生类型也不同,有因为动机和对自己期望过高而产生自卑情绪的学生,有对自己过早下定义、判断自己“我不行”的学生,有因为性格胆怯自卑的学生,有因为地域差异自卑的学生等。因此,教师在引导、帮助他们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提高心理素质,摆脱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黄曼娜.中学生自卑感的特点及其克服[J].心理发展与育,1999(4)

[2]李伦琼.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

[3]蒋国强.中职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分类[J].教育(成功),2012(5):48~51

[4]邓春暖、陶云、潘向明等.中职生自卑心理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4):37~41

[5]吕民辉.试论中职生自卑情结形成原因及学校的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04(4):367~370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