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问题、思考与教学建议等内容,致力于增强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10-02
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将一些新理念运用到阅读教学中。但是在相当多的一线教师中,还大量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过分强调竞争意识、过分追求应试分数等不良倾向,忽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阅读教学之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深感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氛围。
在平时听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中,我发现目前许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然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容易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没有精选合作学习内容。(3)时机不当。(4)分组不科学。(5)时间不足。(6)用合作代替思考。(7)评价不全。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
一 研备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备课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
二 精选合作学习内容,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教师应做到: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挥创意。
提供给四人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内容提供给学生。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时学生是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体,训练点比较多,富有挑战性,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去感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的思维由整体到部分、由广度到深度,通过分析、推理、想象、假设甚至操作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从而自愿地进行小组学习。
三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
为了让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更加融洽地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避免分组误区,在四人小组活动过程中,我认为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应该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格、能力等差异进行划分。每组都应包含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使其能够取长补短,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丰富的知识输入和输出,激发出更多的观点,使全组形成更深、更全面的知识。
四 合理分工,人人承担责任
合作学习需要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积极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组内进行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小组学习的成功取决于所有成员个人的学习。组长的培养,角色的分工,操作的实效,都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效。学习小组长,要让小组的同学轮流来当,小组中的角色,也要轮流承担,让每个同学都有扮演各种角色的体验。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只是为了课堂上的学习,而是考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把学生当作主人来培养。
五 掌握合作技巧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合作的技巧。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必要的合作技巧(社交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技巧,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教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别人的长处,如何归纳大家的见解等。
六 提供充足的读书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及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独立思考,对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梳理、自我发现,在自我感知初步形成自我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讨论就不至于成为泛泛而谈,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发现,合作学习也就有了基础和保证。
有的教师在公开课上总是一抛出问题,就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场面看似热闹,其实学生大多是泛泛而谈。可以想象,在大多数学生没有充分读书、思考,在没有形成自己认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讨论、合作有多少深度?这些“蜻蜓点水”“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时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七 合理的评价促发展
小组讨论后,要组织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对于学生的发言可分层次进行评价:(1)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2)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之间的合理竞争。(3)教师对小组或个人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教师对小组活动或个人进行评价时,要依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部评价、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方式收集的信息进行判断而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重在发展性的评价导向,鼓励人人达标,组组夺标成功。
教师除了要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小红花、小旗子等,以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评价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在运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评价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可夸大其词;(2)评价要把握最佳时间,注重实效性;(3)评价不可过多,否则容易带来副作用;(4)评价要有艺术性,表达必须流畅、优美。
另外,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应引导并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做到:(1)明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2)明确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3)明确教师所期待的小组合作行为。采用合作学习,切忌在教师的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小组活动,那样可能造成看似热闹、实为混乱的局面,这就冲淡了小组活动的意义,降低了小组合作的作用,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各层次的学生发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生活态度以及合作技能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改善。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这样,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