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建设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步深入,因此,建筑施工噪声的产生不可避免。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建设单位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制意识,从声源、传播途径及人为因素上降低建筑施工噪声,保护敏感目标及其周边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本文探讨了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噪声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崛起,使得施工噪声污染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施工单位、施工现场以及全民参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设备、工艺、管理、监测等进行规范,保证施工的文明和科学,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城市噪声污染。
一、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特点
1、间歇性
建筑施工噪声多为间歇性噪声,如桩机完成一个桩基础(从第一锤开始到桩到位)大约需10min,搅拌机搅拌一次大约需8min,运输车辆的通行。
2、强度大
噪声属于物理污染,是能量污染,能够叠加,并且是按能量相加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源多,叠加的噪声声级大,故产生的噪声污染的强度大。
3、范围广
每一个建筑施工场地同时会有多种机械设备工作,总体来看噪声污染源集中在施工场地内,但由于目前建筑物普遍较高,所以造成的污染范围广。
4、污染源的复杂性
建筑施工噪声排放强度与机械种类、人为因素、施工阶段和工艺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加大了防治的难度。
二、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现状
一是施工机械设备工艺老化,适应不了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产生高噪声污染,施工单位不淘汰或不更换新型设备,使得一些机械“带病”运转,产生高声级噪声污染环境。
二是施工场地布局不合理,大多数露天施工,往往不设置隔声、吸声、消声等声屏障,使得建筑施工噪声直接向周围环境排放,产生强烈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
三是在施工过程中,燥声监测与工程监理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不能保证对建筑施工噪声的有效监督管理。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噪声超标准污染现象,造成一些施工场地的噪声污染恶性循环。
四是一些施工单位唯利是图,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一味追求利益,无视法律,不分时断,随意施工,产生超标施工噪声,严重干扰周围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三、提高建筑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1、对项目审批严格把关
在建筑施工现场,部分机械设备是处于相对固定状态的,如升降机、吊车等,因此在进行项目审批的过程中,必须对施工单位提出要求,就是合理的布局设备,使其距离噪声敏感区较远。或者是对临时性封闭结构做加盖处理,将不良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就是重视运输车辆造成的噪声污染,并要求车辆将消声器安装,对于工地进出大门的选择,应该尽可能靠近主干道,将对人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2、合理制定作业时间
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带作业的一般是混凝土连续浇注,而且噪音的强度非常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特别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噪声施工作业时,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规定,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如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告示附近居民。
3、对生产技术积极的改进
一是将现场外部作为生产作业的主现场,将现场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尽可能地减少和降低,由于制作成品和半成品时会产生噪声,能够完成于车间和工厂的尽可能在施工现场外部完成,例如混凝土的搅拌、加工金属材料以及木材等,以实现非现场作业为主。二是保证施工现场维护结构全封闭性,加强使用新型的隔音围护,将施工噪音尽可能地消除和降低。三是对作业技术进行积极的改进,将先进的材料和设备引进,将作业噪声最大限度的降低,或者是选择配备有消声的机械设备,或是在施工现场搭建作业棚,有效的预防和降低噪音的扩散。
4、重视并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为了对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情况进行及时的预防和控制,就必须对噪声的波动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并由专人负责现场的噪声监测和管理,当噪声值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则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控制,避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5、积极淘汰落后设备改进更新技术
加快设备更新换代,淘汰落后设备改进更新技术机械,就是从声源上控制噪声,是防止噪声污染的最根本的措施。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和工艺,在声源处根据声源特点安装不同类型的噪声消声器,如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等。完善建筑施工机械的产品噪声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积极推行技术改造,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噪声标准的不予市场销售,确保低噪声设备和工艺的推广使用。
6、严格控制人为噪声
进入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叫喊,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高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凡是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附近进行强噪声作业时,须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晚10 点到次日早6 点之间停止强噪声作业。确系特殊情况必须昼夜施工时,尽量采取降低噪声措施。同时要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施工机械的产品噪声标准,并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这是防治噪声污染的最根本措施。
7、科学防治施工噪声污染
推行施工噪声降噪的实用技术,条件允许的可安装消音、吸音设备,如使用纤维材料、颗粒材料等吸声材料,在打桩机、搅拌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周边设施吸声屏,可降低噪声15dB(A)左右;另外,对施工设备也可以屏蔽降噪,使用隔声性能好的隔声构件将施工机械噪声源与周围环境隔离,以减少环境污染范围与污染程度,如用砖砌成的隔声间,隔声量可达30~50dB(A)。建筑部门应根据噪声特点和经济能力,科学地防治噪声污染。
8、完善法律法规的规定
将建筑施工噪声的法律责任的承担者调整为建设单位,而不再是具体承担施工任务的建筑企业,这样就可以落实建设期的义务,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要求相一致,实现环保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权力、义务的一致,共同来解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同时,环保部门在查处违法夜间施工行为时,就能顺利地解决在取证、送达和执行等环节面临的困难,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
9、加强公众监督
施工场界周围的居民和群众有权在施工前了解施工时可能发生噪声污染情况,施工单位应听取当地公众的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对公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投诉意见要理性对待,加强责任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于建筑噪声污染,即要加强监督,强化防治措施,也要进行理性认识与对待。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1]陆志成.探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J].河南科技.2013(09)
[2]张福宏.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3]李玉春.建筑噪声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科技创业家.2013(04)
[4]卢琦星.建筑施工噪声衰减规律与达标距离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07)
[5]杨文娟.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