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工程机械的维修

2014-12-31 00:00:00孙志明
基层建设 2014年22期

摘要:随着工程机械设备的日益发展,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工程机械维修能够不断改善和提高设备维修水平,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维修的涵义、维修方式、维修要点和如何做好工程机械维修工作进行分析论述,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做好维修工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机械得到迅速发展。高效、低耗、优质是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体现,是实现建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为使工程机械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对机械进行正确合理的维修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下文将对工程机械维修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

一、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概述

1.工程机械维修的涵义

机械维修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更换零部件,而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机械达到、恢复和保持其技术性能及可靠性、耐用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机械效能的重要手段。科技含量的增加,对维修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根据工程机械的使用特点,全面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维修机制。

2.工程机械的维修方式

(1)维修方式的种类

第一,事后维修,是指工程机械在使用中发生了故障才进行维修称为事后维修。当停产损失较小,只需调整或更换易损件即可排除故障时,采用此种维修方式比较经济。

第二,预防维修。该类维修是指在故障出现之前进行预防性的维护与修理称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包括日常维护、设备检查和预防性修理三个方面的工作。日常维护可防止或推迟工程机械劣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机械进行检查、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征兆、进行修理,避免造成突然停工损失。

第三,改善维修。这种方式是根据故障记录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在修复故障部位的同时对工程机械性能或局部结构加以改进,旨在克服工程机械的先天不足,改善设备性能,减少故障,但不能补偿工程机械的无形磨损。

(2)维修方式的选择

对维修工作,人们都希望用最小的维修成本获得最好的维修效果。所以,要准确把握维修方式,选用恰当的方式。故障发展过程中有征兆,可以预测、观察和记录,故易采用状态维修。此外,也可采用定期维修。规律性但无发展期的故障,如疲劳断裂、电器元件损坏等,当出现在重点零、部件上,采用事后维修较经济。对某些易于更换或修理的零、部件、元件,所用修理停机时间不长、损失不大时也可选择事后维修方式。偶发性且无发展期的故障,如在冲击载荷下的突然破裂,液压、电器故障等,因无从得知其将要发生故障,只有采用事后维修。

对于非重点工程机械,停产影响不大的,可使用到发生故障后再紧急修理。对于重点工程机械,突然停机影响生产损失较大的,如要害装置上的电机、泵等,可设置平行功能的备用件,出现故障时可立即更换或代用,直到故障件修复为止。改善性维修侧重在改善原设计的机构、元件等的性能,它可以同其它维修方式同时使用,即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中同时排除故障和改善性能。但是,必须事先掌握故障原因,做好准备,在故障停机或预防维修时实施。

二、工程机械维修的要点

1.指定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

必须准确把握工程工程任务、施工计划、设备状况、已运转台时、维修周期、维修作业时间等资料,然后根据其指定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

2.建立现场维修组织

为了保证现场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行,必须建立现场维修组织。根据施工情况建立合理的组织形式,当工程规模较大或工期较长时,可设置临时维修所,负责该工程的设备维修工作;当工程量较小或工期较短或工点分散时,可设置工程修理车,组织流动修理组,进行巡回保修。

3.配备恰当的维修设备和人员

维修工作要配备足够的维修人员和设备。设备维修的类型可按需要而定,数量一般为施工机械的10%~20%;维修人员一般为出勤司机人数的1/3~1/4。

4.选用恰当的维修方法

维修方法一般有单机维修法和总成互换维修法。单机维修法修理时间长,修理质量也不稳定,只适合于修理力量薄弱、修理认为少、而机型复杂的修理所;总成互换修理法是目前公认的现场修理的最好方法,是将磨损的零部件或总成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修复,检验合格之后入库备用。采用这种修理方法,可以取消中修,简化修理层次,修理速度快,时间短,因而大大提高设备完好率、出勤率,增加设备使用的经济效益,也为专业化维修创造有利条件。

三、完善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措施

工程机械维修能够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同时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和降低机械成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好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

1.做好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从指定设备规划方案起直到设备投入生产这一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规划决策、设备的采购(或租赁)、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设备使用的初期管理四个环节。设备的前期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只有做好设备的规划、选型、购置及安装调试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设备一生的综合管理,达到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的。做好设备的前期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先天的不足和初运转中的问题,而且能够为设备投产后的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等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维修检查技能

工程机械故障的判断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未排除,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大了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维修时间。还有些故障零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而维修人员都要求用户更换新件,一味采取“换件修理”,造成严重的浪费,还有在更换新件时,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过来直接就安装在工程机械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零配件质量不均,一些假冒伪劣配件鱼目混珠,还有的是库存时间过长,性能产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新故障的发生。因此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提高技术人才的素质

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固然很重要,但同时还要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管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将先进的维修制度、维修模式、维修方式、维修技术,合理的维修组织形式和管理落实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现代机械维修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只有通过有主动性、责任心、掌握了现代维修思想和先进维修技术的人才,才能真正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所以,加强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对工程机械维修的相关情况进行详述,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做好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路晓东:《浅谈工程机械维修现状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3年第26期。

[2]王鹏:《浅谈工程机械的维修与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第15期。

[3]曹星洲:《工程机械的维修现状与改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0期。

[4]张润南:《工程机械的维修探讨》[J],2014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论文集,2014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