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

2014-12-31 00:00:00牛生杰
基层建设 2014年22期

摘要:对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设计的实践中发现,中小河流在遇到洪水灾害的时候发生时,由于治理设计中存在诸如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滞后、投入不足、设施薄弱等问题,严重时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相关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相应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河流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河流防洪;实践与思考

水利工程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我国洪灾的严重与否。在以往的时候,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的设计缺乏实践的检验,因此效果很是不理想。近些年来,虽然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有所不足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我国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的设计实践现状。

1、国内中小河流治理现状

由于我国的面积比较大,所以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为综合规划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方面逐渐完善,在对流域的防洪、灌溉以及水土保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建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中小河流的分布范围较广,流经里程较长,中小河流前期工作基础薄弱,缺乏现成的地质勘察资料,已经进行的地质勘察还存在工作深度不够,地质勘察与设计脱节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并不大,但是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防洪工程的设计工作。因此,希望相关工作人士能够对该方面的共组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保证防洪工程的设计具有实际的意义。

2、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实践相关内容分析

2.1中小河流防洪工程设计理念分析

说到工程设计,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知道什么是设计,设计的理念是什么?因为,要是不知道一个设计的理念是什么,就等于不知道一个设计的目标是什么,试想你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却并不知道目标是什么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作为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人员,对大自然要怀有敬畏之心,对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有一种期盼感,把河流的生态治理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全力贯彻到工程规划设计全过程中。河流治理规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是规划和设计两项工作基本上分别由专做规划和专做设计的不同人员完成。在中小河流治理中实践生态理念必须从规划阶段做起。故先与设计工作的规划人员必须高瞻远瞩,充分考虑人们对和谐环境的需求与工程的实际可操作性,给生态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希望相关设计人员能够做到上面所说的要求,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够设计出最好的防洪工程。

2.2建设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堤岸材料选择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河流治理建筑材料种类逐渐增多。建筑商也是越来越难以选择,因为,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性,都有自己的优势。目前,有传统的干砌块石、木桩、竹篱石龙、浆砌灌砌块石、混凝土等,还有新型材料如生态混凝土、生态砌块、生态格宾、生态袋等。如何选取合适的堤岸砌筑材料,是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工作中重要一环。选择堤岸砌筑材料考虑因素有:满足安全稳定要求,节省投资,利于保留或恢复河流生态等。建议尽量采用本土自然材料,这样既节省投资、便于施工,又使河流堤岸具有地方特色。笔者认为,任何的人工材料都会对河流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新型生态材料都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堤岸的生态恢复因素,尽量使堤岸利于植被生长,利于岸边生物栖息。但实际上也或多或少存在外观单调、风格雷同、造价偏高、耐久性难以保障等问题,影响了推广与运用。希望,相关设计人员能够根据防洪工程的实际建筑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建筑材料,从而达到工程的最佳效果。

2.3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堤岸型式选择

不同的堤岸设计形式,会起到不同的防洪抗灾效果。因此,在进行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防洪工程的堤岸型式。目前,堤岸型式基本有三大类:斜坡式、直立式和复合式。斜坡式护岸,常采用土堤,就地取材,常水位以上采用植被护坡,水位变动区抛石、叠石等为水生动植物营造生存便利条件,成本较低,生态性好,安全性好。斜坡式堤岸占地面积大,其应用在用地紧张、寸土寸金的现实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直立式挡墙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普遍,具有节省土地,适应性强,可就地取材等优点。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挡墙高度一旦过高,其生态性、安全性都较差。故采用直立挡墙时,应控制挡墙高度,建议单级,挡墙净高不超过二米,避免过度,高差使岸上人群与河道孤立隔绝。复合式堤岸是直立式和斜坡式堤岸的组合,使用范围广,占地面积和投资适中,在河流治理当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常用的组合形式有上斜下直、下斜上直两种。上斜下直式运用较为广泛,可较好的解决水位变动对亲水设施和绿化布置的影响。下斜上直式的运用,一般用于受用地限制,且设计洪水位与常水位高差较大。以上三种中小河流防洪工程的堤岸型式,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尽量做到因地制宜。

2.4中小河流防洪工程弃土方式的选择

弃土方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洪工程的最终效果。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该方面的问题。弃土区规划安排原则上需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利规划,不破坏当地河流水系和灌溉渠系。弃土优先考虑填塞低洼田和废沟呆塘,设计时需考虑施工尾水的出路,禁止向河道内直排;弃土区内坡脚距河道堤顶外坡脚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二到三米。应通过多种途径消化弃土,尽量减少压废面积、缩短积土临时占用时间。采取平地积土的,要考虑弃土后期的出路,尽量通过道路建设、土地平整等途径消化;有砖瓦厂的地区,采取“借土还土”的方式运作土方,既提供生产土源,又保护耕地、缩短压废时间。

3、中小河流防洪工程设计中可以改善的地方

3.1 应该把生态河流的理念融入到防洪工程的设计中来

“河流生态环境”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作为设计工作者需摒弃过去以满足设计防洪标准为单一目的,随意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渠化天然河道、采用混凝土硬化河底、为造地而加高两岸堤防,缩窄河床等错误观念,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河流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区分天然河流治理与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差异,生态措施只能结合护岸、护坡、堤防等河道治理进行,不应用于绿化、美化等市政园林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与市政、园林工程结合实施的项目,应分别列出其工程量和投资,明确资金来源。只有把该方面的内容融入到防洪工程的设计中,才能够更好的发挥防洪工程的作用。

3.2设计之初要有重点的勘察

要实测河道带状地形图,对重点堤防险情段。穿堤建筑物处应布置横断面,钻孔布置图及剖面图应绘出建筑物轮廓及地面线,绘制各穿堤建筑物的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尤其应在地形图上明确标识现状建筑物的位置和规模,尽可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区的真实地质情况,便于设计人员应用。只有这么做才能设计出最为适合的防洪工程,但是,一旦要是忽略或者轻视该项工作,就会给防洪工程的设计工作带来致命性的灾难。

4、结语

中小河流是最容易发生洪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少会有人注意这种中小河流的水流情况,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大江大河的身上。因此,往往一旦到了雨季这些中小河流就会出现洪涝灾害。要想彻底解决中小河流的防洪问题,那么就必须做好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工程设计工作。用实践去检验真知。

参考文献:

[1]王明龙,赵建民,侯英龙.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中国水利,2013(12)

[2]杨海军.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案例研究.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