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

2014-12-31 00:00:00都琛晔
基层建设 2014年22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事业也日益壮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为施工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是一种工程造价控制的手段,其利弊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因此,本文提出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利弊端,并对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工程造价控制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利弊端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招标人为投标人提供实物工程量清单,而投标人结合工程实际,充分考虑企业自己的竞争实力,提出的包括成本、利润在内的综合单价,由此形成工程的全部费用。这种计价方式既有利也有弊。利表现在:投标人自主报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既方便又快捷,有利于市场的竞争,有利于施工过程的资金控制;弊表现在: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定额还不完善,施工单位报价还需参考预算定额确定消耗量,预算价格需要根据市场价格来调整。因此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对工程造价和规范市场管理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

1、工程量清单的要求

工程量清单对于造价控制十分重要。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对工程量清单不负有核实义务,更没有调整和修改的权力,这就要求工程量清单的质量。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必须依据工程设计图纸、设计修改、变更、计算规则,依据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等正确计算工程量。工程量清单的数量应力求准确,分部分项工作内容应表达清楚完整,做到不多不少不漏不缺,未能准确确定和计算的项目,应采取\"暂列金额\",应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予以说明。暂定项目不能太多,太多甚至失去了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意义,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招投标和合同签订阶段的造价控制

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招标文件的制定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这两份文件务必要体现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力求合理低价中标。在充分掌握投标工程各方面的资料下,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周全、详细、数量准确的编制出一份合理的招标文件。例如:工程量清单一项\"挖土方\",由于业主委托的代理单位计算失误,数量明显低于按施工图纸计算数量的数十倍,那么投标人就会把此项综合单价报得很高,其目的在于工程结算时追求更高的经济补偿。这无形就增加了工程造价,甚至超出了业主的投资估算。招标文件设置的最高限价和最低控制价要合理。如果最低控制价太低,那么投标人为承揽到该工程,在施工中势必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造成工程重大隐患;如果最高限价太高,这就提高了工程的造价,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合理的限价对于防止投标人合谋抬价行为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遏制作用。评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评定。对于总报价符合要求的,要着重看分部分项报价是否符合要求,因为分部分项报价是工程总报价的核心内容。综合单价差距太大,最终会增加结算造价,不利于造价的控制。

合同签订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为维护建设方和施工方的合法权益,施工前要签订合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施工合同有以下三种形式:(1)固定单价;(2)固定总价;(3)可调价格。对于不同形式的施工合同,清单的运用也有差别,需要用不同的合同条款来明确。合同条款分通用条款和专用合同条款。合同条款若采用固定单价合同,那么清单编制的工程量是可以调整的,在单价方面是固定的。考虑工程造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于工期较长的工程,还需要在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价款调整方法。例如当数量偏差幅度在±5%以内时,其综合单价不变;当数量偏差幅度超过±5%时,增加5%以外的数量或减少5%后剩余的数量所对应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重新提出,发包人签字认可。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则双方约定的总价是不可调的。这种合同方式一般在工期较短,工程造价不太高的情况下采用。这就需要用专用合同来明确工程量偏差引起造价变化的调整。双方可以在合同里约定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内容及其价格调整方法。这种调整要合理,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有效范围内。由此可见,合同签订的合理与否,对于工程造价管理非常重要。各个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合同的审核,应在各个阶段对合同采取跟踪检查,以利于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3、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必须设计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的工作,保证项目的工程造价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施工图纸,如果施工图纸的设计精度不精、细度不细,那么就严重影响了清单编制的准确程度,从而不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特别是一些装饰工程,设计深度不够,尺寸标注不细,既不便计价,也无法施工。例如:外墙装饰,抹灰与贴面砖分界线标注不够明确,工程造价人员依靠自己的理解来划分,从而造成此两项清单的工程量不准确,难以控制工程造价。一项优秀的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控制有着重大意义,设计合理,避免在施工阶段产生重大设计变更,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早期控制;设计安全经济,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最大限度控制工程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设计精细,设计错误率低,缩短了施工图纸的审核时间,以满足工程量清单编制的需要。通常一套工程图纸设计好后需要调整或修改,有的甚至部分施工完了还要改,施工方只能拆了重做。这些既不利于工程造价控制也难以控制工程进度,所以需提前对工程设计进行变更调整。

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施工阶段主要是以控制施工图预算为目标。通过清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监督投资商严格按照清单和合同约定拨付工程进度款,承包商按照图纸及清单内容施工。控制承包商随意变更,材料以次充好,额外用工等,并且做好已完成工程量的计量工作。发包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办理经济签证,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在施工过程中,若涉及到工程变更,投资商、承包商、监理三方代表对照清单,现场签字盖章。及时便捷的现场签证,既便于加强现场签证管理制度,也便于工程造价的追加。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将会使过程控制的造价审核更方便快捷。

5、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根据之前签订的合同条款对工程进行竣工的核算工作。首先,需要进行竣工验收工作。它需要参考之前设计的相关方案,比如设计阶段的工程可行性报告、初步的设计方案以及相关的文件。另外,最终的竣工图纸也是属于非常重要的文件,它不但是一份关于工程的结构图,而且还详细记录了施工过程中做出的修改。因此,在竣工图纸进行移交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做好竣工结算工作。工程承包单位与发包单位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方式办理竣工结算,承包商应根据设计变更、经济签证、合同内容及时做出工程决算书。结算总造价=合同总价+变更总价。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只算变更总价,这就很大程度地节省了决算时间。工程发包单位按照决算书提出审查意见,并将决算书及有关结算资料一并上报工程审计单位进行审核,经审定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对于建设投资起着关键作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各个管理部门要互相配合,采取充分有效的策略控制工程造价,实现预定的工程造价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不断促进我国工程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燕.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施工技术,2010,6.

[2]沈建青.浅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

[3]赵莉凤.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资讯,2012,6.

[4]顾丽娜.初探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