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结构施工设计的灵活性探讨

2014-12-31 00:00:00赵晓环
基层建设 2014年22期

摘要:众所周知,公路路基路面结构施工设计是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评定应该从设计方面开始进行研究,公路设计是决定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价值的重要步骤,这一步骤对于公路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公路路基路面结构施工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结构;施工设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方便出行,近年来,家庭的购车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由于运输、经济商贸、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车流量也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增加了公路的承载压力,从而导致交通网不完善、公路路面破损以及道路拥挤等问题的产生。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必须缓解当前道路交通拥挤的现状。在本文中,就公路路基路面结构施工的灵活设计问题来展开研究和探讨,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对公路路基路面结构的分析

路基是在天然地表的基础上,依照公路的设计横断面和线形的要求进行开挖堆填形成的岩土结构,是路面的基础工程,在实际的建设中,为了减少开裂问题,路基的压实度需要控制在93%以上,其填挖的形式有半填半挖、路堑和路堤等类型。路基结构的特点是水温稳定、高挖低填、工艺简单、耗费大、耗时长等。

路面是在路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混合料的铺筑形成的层状结构,常见的公路路面由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等组成。面层是路面结构的最上层,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刚度、平整度等,并且防水性好、耐磨,常用的面层形式有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块石等;基层处于面层下面,刚度大、强度高,水稳性好,常用的基层形式有水泥稳定粒料、级配碎石等;底基层或垫层介于路床与基层之间,主要的作用是排水、隔水、隔温,并分散基层传来的负载,强度并不需要很高,但底基层或垫层单侧的宽度要超出基层25cm左右,路面的基本特点有表面平整性好、整体稳定性强、有足够的承载力、抗滑和耐久等。

二、路基路面结构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

(一)路基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

公路工程的建设项目对于路基施工设计主要是从边坡的稳定、路基的强度、支挡的结构以及排水的结构等方面来进行强调的。为了在公路竣工之后能够确保车辆的正常通行,务必要加强路基原始地面的处理,由于原始地面存在着软土、岩溶等不良地质情况,为了改良土质,多数情况下会采取换土填料的方式。设计的规范明确规定公路路基在选择填料时的方案,对于公路路基在填料最小和最大粒径上都做了量化式的标准数据参考,CDR值表在下路床、公路路基的填料限制条件上都给了一定的规定强度值。公路路基的边坡设计主要是要考虑到稳定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多数原因是因为边坡失稳。因此,在公路的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设计公路路基边坡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多次反复的校正验算。在对稳定性没有达到时,就要对边坡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如果公路路基的边坡本身就存在着坍塌的情况,可以采用一些相对简单的防护措施,比如卸载、挡墙、抗滑桩等,对于有特殊情况的路基边坡,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一定要加强观测和控制。在加强路基的稳定性方面,公路路基的排水结构设计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排水的结构主要包括暗沟、水沟、渗沟、边沟等,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构成部分的截面尺寸、防冲刷强度以及位置一定要精确合理。在公路的使用价值上,公路工程的路基设计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公路路基的设计施工上,一定要严格的把好设计质量关。

(二)路面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

在车辆通行的过程中,公路路面是直接的受力体,所以对路面强度的要求一定要符合标准。当前我国公路路面所采用的施工材料大多数是沥青和混凝土,在设计的过程中,沥青路面的强度设计主要的根据集料级配的情况、石料的质量以及沥青的质量等。而混凝土路面在设计路面强度时所要考虑到的具体情况主要是车辆的限载限重和路基均匀的沉降等。公路路面抗滑性能主要考虑到下雨或下雪时路面的湿滑程度对于行车安全的技术指标,路面的抗滑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路面摩擦系数的直接影响,因此,在公路的防滑方面,提高路面摩擦系数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除此之外,抗滑性能也会受到路面积水的影响,积水过多时,抗滑性能自然而然就会减弱,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对公路的排水结构系统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能及时排水作为基本前提,从而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为路面行车安全提供保障。由于路面的颠簸不平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路面的平整度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三、灵活性设计在路基路面工程中的应用

公路路基路面支挡的形式,可以借鉴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技术经验,积极的对路基路面防护治理的技术进行创新,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采用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施工设计。在路基的防护工作中,如何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首先要设计出正确路基的横断面,其次是运用修筑的路基将地层的平衡状态打破,在改变地层之后的压力由路基来承担,路基也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损坏和侵蚀,因此,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路基,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一定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来设计公路路基边坡的施工方案,边坡坡率要尽量的自然,能够达到美化景观的要求;二,按照规范来设计支挡结构的形式,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多次的校正验算,在必要时要对边坡采取加固防护的结构,并且根据工程的建设项目来选择加固材料;三,路肩防护栏基础设计与施工,可以和路基的结构施工一起进行,提前留好路肩护栏的基础槽沟、槽口,路基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护栏基础的浇筑。公路路基路面灵活设计与创造性设计并不是具体的对这个工作进行规范和规定,而是在规范的基础上让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化和创新化。这样不仅能够确保设计的合理性,也便于监管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路基边坡的形式及边坡坡率会影响整个公路的稳定性,并且也会影响外在美观性。由于公路工程的周围环境是多变的,因而路基边坡的设计需要灵活应变,因地制宜,在确保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要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减少人工斧凿的痕迹。边坡的形式要根据边坡的高度、周边环境、地质构造等进行考虑,尽量追求美观。对于挖方边坡坡脚、坡顶应采用圆弧过渡,减少折角;对于隧道进出口或低填的路段,边坡坡率尽量要小,放缓边坡,或是直接填平然后绿化处理,使其与地形地貌相互融合。

结语:

我国的公路建设工程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增长,公路建设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公路工程的质量的提升。路基路面设计作为公路工程的基础和关键部分,设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因而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就路基路面的设计提出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还需要广大从业者对设计行业支持和重视,为设计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傅涛.公路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9):18.

[2]韩敬梅.浅谈一般公路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3]马聚山,魏彦明.浅析一般公路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5).

[4]刘晓刚.浅谈一般公路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301.

[5]昶慧芹,张孟强.公路的灵活性设计[J].交通世界,2011(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