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

2014-12-31 00:00:00冯速琼
基层建设 2014年22期

摘要:钢筋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工序,具有比较强的隐蔽性,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为了保证其良好的运行,必须要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本文探讨了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

关键词: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问题;防治措施;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基础钢筋施工质量是重要内容之一,它影响到整体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影响到其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当今建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施工单位必须合理调配组织,提高所有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从细节入手,提高工程质量,为老百姓带来高质量建筑。

一、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

1、钢筋的进场检验出现问题

钢筋的进场检验主要对钢筋的型号、质量、数量等进行检查,但是目前的钢筋供货的渠道众多,且行业比较混乱,这给进场检验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检验人员不严格按照检验文件执行,对钢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后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质量检验中常见的问题一方面是外观比较差,表面锈蚀现象比较严重,严重影响了钢筋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钢筋自身的强度不满足要求,比如冷弯性能、拉拔性能等不能满足工程需要,这些质量缺陷都是钢筋的“致命”问题。如果进场检验中检验人员对钢筋工程了解不清楚,或者存在漏检、玩忽职守的情况,就会导致最终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2、加工制造过程中出现问题

因为不同的工程项目所采用的钢筋也有所不同,在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工程项目要根据自身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钢筋进行加工制造,但是,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质量问题。比如,钢筋的尺寸选择不合理,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加工;绑扎用到的箍筋加工操作不规范,箍筋的弯折角度不标准,长度不够等;加工后的成品跟原材料的随意堆放,可能出现废品被当作合格的成品被利用;或者加工过程中防锈处理不到位。

3、钢筋的连接出现问题

钢筋施工过程中连接方面出现问题,最多就是钢筋焊接过程中,搭接长度的选择。一般选择搭接长度为35d且超过500mm,但是施工中工程人员为了方便往往以500 mm的搭接长度来进行焊接,显然不符合规范。另外钢筋焊接中出现问题,比如,焊接方式选择不合理、焊条的规格不合适,或者接头处理不当,有突起、不平顺,对焊接的质量造成影响。

4、钢筋的保护层设置存在问题

钢筋工程施工中,工程人员可能控制施工质量时,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钢筋本身的质量控制上,对于钢筋的保护层设置可能出现问题。比如,钢筋保护层的设置没有按照新的规范进行,保护层厚度小于30 mm,导致房屋建筑使用一定年限后,因为保护层的厚度不够出现钢筋锈蚀等质量问题。另外,保护层的质量不合格也会造成最终的钢筋出现问题,影响钢筋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问题防治措施与技术

1、严格进行选材,确保钢筋质量

在建筑施工前期,为保障钢筋原材料的质量,往往要对钢筋厂家进行考察和筛选。钢筋厂家选择除了要具备基础的相关营业证书及合格证书外,还应是声名确实颇佳的厂家。钢筋来源有了保障以后,在钢筋进入施工现场时,仍要进行二次检查。首先,现场的施工人员需要对钢筋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并核对每捆钢筋的标牌。对钢筋外观质量不合格、锈蚀严重的钢筋应挑出,并对标牌与钢筋上的字母不相符的钢筋也要一并清除。最后外观检查完毕后,还要进行现场钢筋取样。对钢筋的取样需按照规范要求或者方案要求,批量选取,待试验结果合格后,此批钢筋才可用于正常的建筑施工中。钢筋加工生产也同样严格按照图样大小生产。加工好的钢筋,还要分类码放整齐,并做好标记。这样不但要确保所选钢材质量过关,也要保证钢筋的数量准确、级别符合、尺寸正确。

2、钢筋焊接的质量控制措施

钢筋焊接的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电阻点焊、闪光对焊、气压焊、预埋件埋弧压力焊等。在焊接之前,必须先在现场进行焊接试验,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正式开始焊接工程。焊接接头位置一般设置在钢筋受力较小的位置,同一纵向受力钢筋只能设置一个焊接接头,而接头末端到钢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应≥钢筋直径的10 倍,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应排列错落有致,不能重叠交错在一起。在同一钢筋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如果没有明确规定,则接头面积不能超过受拉区的一半。必须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接头位置,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减少无用功。不同的焊接方式要按照不同的焊接工艺。焊接人员要把握焊接质量的关键点,并时时注意焊接过程。比如在电弧焊中,应根据钢筋的型号、直径、品质和接头位置选择合适的焊条和焊接工艺,焊接时不得伤害到主筋,焊接过程中及时清理掉焊渣,保证焊接表面的光滑平整。再比如在梁板的焊接上,焊接、焊条工艺、焊接参数都应按照钢筋牌进行,采取正确的接头形式、焊接位置和焊接直径,焊接时边敲边焊,保证焊接缝的光滑和美观;查看焊接的高度,看其是否满足施工方案。焊接完成后,检查焊接高度是否符合要求,焊接接件是否存在夹渣、气泡等现象。当出现异常现象或是焊接缺陷时,需要查找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及时消除缺陷,提高焊接工程质量。焊接工程质量检验既包括外观检查,也包括力学检测。首先检查外观,然后再抽取部分样品进行力学检测,合格之后才能开始钢筋的安装工程。

3、科学地运用安装技术

基础钢筋绑扎,包括台阶式矩形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锥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基础钢筋的绑扎特点是:多数是深坑作业,操作条件差,质量要求严。在基础垫层完成后,弹底板钢筋位置线,再将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放钢筋,然后进行基础钢筋的绑扎操作。按照要求,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时,钢筋网的长向钢筋应放在短向钢筋的下面。基础配有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以确保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根据工程经验,撑脚设计为“几”字型,受力效果较好。另外,基础保护层的垫块构造也很关键。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钢筋连接若采用绑扎搭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当钢筋直径大于16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

表1" 钢筋的搭接长度要求(注:La或LaE是钢筋的锚固长度。)

为保证钢筋绑扎的到位,将箍筋纳入到预检中,绑扎前认真挑选一遍,凡是用于工程中的箍筋都要预检合格。箍筋检查可用图1 的模具进行。

箍筋画线排挡时,对于赶上焊接、机械连接处的箍筋应作上下加密处理,避免绑扎不到位;也可以不作加密处理,在焊接、机械连接处改用大一号的箍筋绑扎(大一号的箍筋需按现场尺寸加工)。梁柱箍筋转角处一般采用兜扣或缠扣绑扎,中间采用八字扣,不得采用单一的顺扣方式,另外箍筋与主筋绑扎时,四角主筋与箍筋应兜角到位并绑扎牢固,然后再绑扎中间各相交点。

4、钢筋成品的保护措施

第一,每批加工完成后的钢筋成品都必须轻抬轻放,避免随意摔钢筋,造成变形等现象就会影响到施工质量。同时,做好防雨措施,每种钢筋成品附近都设置标识牌,以便区分,防止钢筋型号、规格、质量等混淆。同时,夏季施工时还要做好降温工作,比如箍筋在高温环境下会发生氧化作用,表面出现生锈等现象。

第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做好钢筋工程的监测和保护,防止钢筋发生位移、下沉、上浮等现象,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合适措施解决,提高基础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基础钢筋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比较关键,也是我们质量控制的重点。这就需要工程的施工人员,充分地掌握工程施工中的规定与要求,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吴超凡,宫同星.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J].建筑工人.2013(03)

[2]吴银霞.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J].科技资讯.2012(20)

[3]夏芳.试论钢筋施工工艺及要求[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