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梅 (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江苏 赣榆 22210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康复医学的发展,心理生理的干预和临床治疗一样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转归。怀孕和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由于初产妇没有生产体验和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容易导致产程延长、大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引起孕产妇死亡。为全面保护妇婴健康,我院在基本分娩措施基础上加以专职心理医师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允许亲人全程陪同,取得明显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顺产分娩的初产妇428例,按照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进行随机化分组[1],随机分为试验组203例,年龄20~27岁,平均(23.6±3.1)岁,合并孕高征32例;对照组225例,年龄19~26岁,平均(22.5±3.4)岁,合并孕高征36例。入选患者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骨盆不称以及胎位不正等病理性妊娠。两组患者在年龄、血小板、血红蛋白、凝血功能指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基本情况见表1。
1.2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入院开始即给予孕妇和陪护人员心理医师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指导。本组患者均为顺产的初产妇。心理干预实施时间:心理医师在分娩前、分娩期间全程以及分娩后,和家人(最亲近的人)一起进行心理帮助,并给于耐心解释,>30 min/次。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的异同。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试验结果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孕产妇基本情况表(±s)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孕产妇基本情况表(±s)
注: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高征及血液学检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组别 试验组(n=203) 对照组(n=225)年龄23.6±3.1 22.5±3.4血小板(×109/L) 210±63 197±75 APTT(s) 31±11 30±13血红蛋白(g/L) 121±22 117±24孕高征(%) 32(15.8%) 36(16%)
表2 两组患者产程和出血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产程和出血量比较(±s)
注:两组比较,①P<0.05
项目 试验组(n=203) 对照组(n=225)第一产程(h) 5.2±2.3①9±3.2第二产程(h) 0.8±0.3① 1.5±0.6总产程(h) 7.5±9.4① 12±10.5第三产程(min) 8.0±2.2 7.5±1.2产后出血量(ml) 150±82① 212±93产后大出血(例) 1(0.5%)① 3(1.33%)
428 例产妇分娩期间有4例发生分娩后大出血,其中试验组1例,对照组3例。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无影响;产后出血量两组对照,试验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大出血率的比较,试验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从怀孕到分娩,孕妇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及时了解临产妇的心理活动,做好临产妇的心理评估,可以减轻孕产妇生产过程中的痛苦,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从而对保障母婴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3]。
正常分娩成功与否取决于产力、产道、胎儿三个因素。产力主要受产妇精神因素与体力的影响。正常产妇第一产程的心理因素对整个产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孕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在临产前顾虑重重,精神负担很重,存在非常突出的心理问题,不仅在紧张害怕的同时,更希望有最亲近的人一直陪在身旁。其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担忧的心理以及对医生和亲人的过分依赖[4-5]。分娩过程中阵发性疼痛,出血以及焦虑、担心直接影响着分娩是否顺利,是否出现难产,以及分娩需要多长时间。另外还有的孕妇由于怀孕期间身体状况较差,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及生育知识,对即将到来的分娩过程不知所措。所有这些心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对临产妇的分娩过程产生着消极的影响[6]。施行正确的心理干预,能使其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情绪稳定,精力充沛,保持足够的体力。
为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孕产妇的安全感和卫生知识,我院在传统接生的基础上,大胆采用亲人全产程陪同,并对其和孕产妇进行专职心理医师心理辅导[7-9],同传统的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初产妇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并发症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做法是:采取心身相结合的辅导原则,应用专职心理医师从入院待产到生产过后采取产前、产时、产后至少30 min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对孕妇及家人讲解正常的产程进展,初产妇产程长,耐受力,紧张心情都会影响产程进展),同时会同产科医师和助产士在待产时播放正确的分娩视频,分娩机制以及分娩的全过程,使得孕妇和家人都能了解分娩的生理知识,从思想上稳定孕妇。还要评估孕妇的健康史,收集孕妇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资料,制订相应的心理及康复支持措施,针对不同的产妇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疏导,努力取得产妇及其家属的配合。为减少孕产妇的依赖感,增加孕产妇的安全感,选择孕妇身边最亲近的人穿隔离衣全程陪同生产,给患者最大的安慰。同时创造有利于产妇心理安定的环境条件,从入院待产就开始提供隔离衣帮助孕妇熟悉生产环境。产妇从病房送到分娩室前,首先进入待产室,待产室的条件与病房大致相同,再进分娩室,便会有一定的思想准备,这对产妇适应环境能力形成很有必要。在分娩室里,均单人单室。在接产和进行处置时,尽量不让产妇本人看到过多的手术器械,不让其看到流血。医务人员应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使产妇对医务人员产生充分的信任感。对哭喊不止的产妇,要耐心解释,避免消耗体力,影响产程进展。
本研究表明,亲人的陪同和心理的支持在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注重两者结合,才能使孕产妇和新生儿最大获益。
[1] 闫世艳,姚 晨,夏结来.简单随机化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和最小化法的均衡性比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5):376.
[2] 刘兰芬,赵贵芳,张志华,等.产妇产前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409.
[3] 李爱敏,姚 岚,陶 华,等.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状况2523例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36(1):21.
[4] 范 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
[5] 王蔚军,崔咏怡,王达平,等.妊娠期异常情绪与围生期结局相关性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14.
[6] 谷 进,刘穗玲,陶 欣,等.产妇精神因素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附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0(10):615.
[7] 秦德柱,金若芃,孙奚旺.心理干预对正常妊娠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 人民军医,2005,48(2):79.
[8] 王瑞玲,包巧云.孕期心理干预对初产孕妇心理状况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3,34(31):6587.
[9] 陈 静.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34):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