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影响的分析

2014-12-31 11:14:30上海市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435
吉林医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特质焦虑血糖糖尿病

陈 晨 (上海市彭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5)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中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糖尿病的90%。超过18万美国人患有糖尿病,该病是最常见的成年美国人口中导致眼盲、非外伤性截肢和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原因,是目前第六位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疾病负担非常严重[1]。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居世界第二位。在未来50年内,糖尿病将会继续成为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焦虑对II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探究改善患者血糖的心理社会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糖尿病组(简称为DM组):50例患者,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糖尿患者。入组标准:①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由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诊断II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①任何时候,有糖尿病的症状和血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FPG)≥7.0 mmol/L;③OGTT餐后2 h血糖测试(PBG)≥11.1 mmol/L;入组前没有服用任何精神科药物及中药配方;④没有其他慢性的可影响血糖情况的疾病,不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⑤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取得同意后,方可报名,自愿参与这项研究,并能真正表达的心理状态。男28例,女22例,年龄27~79岁,平均(56.32±10.32)岁。均为Ⅱ型糖尿病的患者。

正常对照组(简称为N组)50个到医院检查正常健康的人,经过平衡测试,和糖尿病组比较,在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6岁,平均(53.32±11.56)岁。

两组均需要测量身体情况,包括身高、体重、腰臀围等。在清晨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测量前要脱掉鞋子、帽子和外衣。测量身高时要求背对测量尺,双足并拢,头、背、足跟贴近测量尺,读数以米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数。测量体重时要求足并拢,站于体重计中央,读数以千克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数。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所有生化指标均由我院检验科测得。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心理量表的调查结果相比,以确定两个样本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1.2 调查方法:患者在统一指导下,完成一般问卷调查和病史问卷调查。一般问卷收集患者的人口社会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教育年限、经济状况、职业、婚姻状况等;病史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糖尿病病程、严重程度、并发症的类型和数量、一些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等。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在清晨空腹用统一的血糖仪测所有患者的指端血糖。

1.3 心理问卷测试:在患者独立完成的情况下,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3]。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依照资料的类型,所有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焦虑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迁延,患者的生理功能明显下降,下降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各种由于血糖升高而导致的并发症所引起的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整体下降等[4]。躯体症状和不适,减少患者的生理机能和活力,使患者有精神紧张、焦虑,非常担心自己的情况和其他消极情绪体验[5]。躯体症状和各种不适也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不佳,不按医嘱服药,缺乏生活的动力,从而对生理功能进一步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我国每八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医疗模式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心理问题的研究人员共同关心的。由于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严格的自我管理,它被认为是最需要关心患者心理需求的慢性疾病[6]。

焦虑是指缺乏明显的客观原因感到了压力或无根据的恐惧。预计很快会面临一个糟糕的情况,而神经质的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心、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手势增多、烦躁不安、或激动哭泣),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部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在综合性的医疗机构中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焦虑等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在专科医院中就诊的患者较常见;但是往往会存在不能识别患者精神方面的问题、以及对此类问题治疗不当等,给患者带来损失[7]。

糖尿病患者存在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对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控制及病情转归有非常消极的影响[8]。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在其对糖代谢控制的影响中发现高特质焦虑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特质焦虑水平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示糖尿病患者的特质焦虑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的特质焦虑水平,并且焦虑程度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呈正相关[9]。换而言之,特质焦虑越高的患者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反应就更为强烈,并且更为持久,进而通过胰岛素抵抗、等途径引起血糖升高。

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Ⅱ型糖尿病,抑郁,焦虑等症状的发生率为59.00%[10]。系统的心理和行为干预可以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不合理想法,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他们的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研究表明,压力管理培训,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质量和患者的血糖监测和治疗与患者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低压力或应激反应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增加胰岛素的效果和使用[11]。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的治疗除了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药物治疗,也应给予充分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通过行为治疗减轻患者的压力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的一种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长期患病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不仅给社会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2]。在我们的临床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饮食,适当运动和药物治疗,还要注意他们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这对于患者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13]。

[1] WILLIAMSON D F,VINICOR F,BOWMAN B A.Primary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lifestyle intervention:implications for health[J].Ann Intern Med,2010,140(11):951.

[2] 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9.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4.

[4] 卢 莉,薛云珍,侯玉英,等.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942.

[5] 魏 娜,施承孙.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0):779.

[6] 梁春光,刘 涛,张会君,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109.

[7] Simon GE.Can depression be managed appropriately in primary care[J]?JC Psychiatry,2008,59(2):3.

[8] Black SA.Increased health burden associated with combed depression in older diabetic Americans[J].Diabetes Care,2009,22(1):56.

[9] Peter T,Lee P,Hollis S.Well-being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in older people with diabetes[J].Diabetes Care Jun,2008,21(6):930.

[10] 黄雪芳,宋 磊,李铁军,等.健康教育与心理社会干预队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49.

[11] 黄志英,陶建青.系统性心理行为干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6,21(7):7.

[12] 盖冬梅,王茜茜,林瑞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J]. 吉林医学,2010,31(12):68.

[13] 徐 蕾,张 茵.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心理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47.

猜你喜欢
特质焦虑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5:42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56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4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特质焦虑在面部表情前注意加工阶段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心理学报(2022年1期)2022-01-21 02:48:48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20
糖尿病知识问答
高特质焦虑个体情绪注意偏向的脑网络研究
高技术通讯(2021年4期)2021-07-20 07:53:36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0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