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玲,杨便利,温 慧(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医院儿科,陕西 西安 710016)
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小儿肺炎致病病原体处于变迁阶段,肺炎支原体作为其关键病原体,易诱发呼吸系统损害及肺外脏器损害,尤其是心肌损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故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已得到了临床医师的极度重视。为了深入探究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对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心肌损害诊断标准[1]。排除由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中毒等疾病诱发的心脏损害者,男42例,女22例,年龄2.1~12.4岁,平均(7.82±1.02)岁;其中心电图异常者34例(18例ST-T改变,9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室性早搏,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肌钙蛋白-I阳性。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注射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海南斯达制药,批准文号H20010119)10 mg/kg,行静脉推注,持续治疗3 d(1个疗程)后间隔4 d,按照患儿病情实施2~3个疗程。同时,给予注射用果糖二磷酸钠及能量合剂,行静脉滴注,给予营养心肌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服用左卡尼汀(大连美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03448)100 mg/kg,持续14 d。2周后检查患者心肌酶、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改善状况,包括谷草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并分析心电图恢复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 5)。治疗后,试验组心电图恢复正常3 0例(93.75%),对照组心电图恢复正常21例(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综合比较(± s ,U/L)
表1 两组患者心肌酶各项指标综合比较(± s ,U/L)
组别 ALT CK-MB CK LDH试验组 24.26±8.18 16.78±3.36 109.22±24.76 177.12±13.17对照组 32.29±9.56 19.12±3.10 129.58±23.20 199.26±15.91 t值 3.610 2.895 3.394 6.063 P值 <0.05 <0.05 <0.05 <0.05
现阶段,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肺外并发症中,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发病率达4.5%,立足于该病发病机制角度,多因肺炎支原体的抗原与人体心脏组织中的部分抗原一致,感染后产生免疫复合物,最终诱发心脏病变[2-3]。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治疗而言,以往多予以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并行营养心肌治疗。近年来,在临床上左卡尼汀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诱发的心肌代谢损害治疗上具有颇佳的效果,可维护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质的心肌损害。
究其根源,左卡尼丁作为哺乳动物体内能量代谢中的一种天然物质,同时可改善机体器官与组织代谢,在骨骼肌与心脏中含量较高,多处于游离状态。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试验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降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心电图恢复正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临床疗效确切,这可能由于心肌损伤后,基于心肌缺氧影响下促使心肌变为无氧酵解,而呈游离状态的卡尼汀消耗量大,导致有害物质酯酰辅酶A大量堆积,产生了心肌细胞代谢障碍,能量产生困难,进而诱发心肌收缩与心电活动异常,从而降低了舒张功能。而左卡尼汀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酶,维护心肌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左卡尼汀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1] 孔 霞,于 莹.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12,23(1):9.
[2] 袁俊梅.左卡尼汀佐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4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12(15):64.
[3] 范毅敏,覃丽君,陈 环,等.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2,23(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