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明,陈天宝,王小强
(1.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近年,我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化特征明显,在畜牧产业中的地位稳步上升。肉羊生产以散养为主,饲养量有所降低,但羊肉产量逐年增加,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羊肉消费量逐年增加,羊肉价格上升,市场潜力巨大。
四川省肉羊产业以肉用山羊生产为主,属于我国西南部肉用山羊优势产业带,2011年四川省存栏山羊和羊肉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0.06%和6.07%,分列全国第4位和第6位。
1.1 遗传资源丰富四川省羊遗传资源丰富,目前有羊品种或类群20个,其中培育品种3个,引进品种3个。培育品种有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凉山半细毛羊。山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川南黑山羊、川中黑山羊、成都麻羊等;绵羊地方品种或类群有藏绵羊、贾洛绵羊;引进品种有波尔山羊、努比山羊、吐根堡山羊。大多数品种生产性能优良,为全省实施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种源保证。
1.2 科技水平高据统计,1985~2010年,全省养羊科研和生产方面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2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一等奖4项,居于全国前列,取得的科技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展示了四川在养羊科研和生产方面的较强实力。
1.3 区域优势突出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肉用山羊优势产业带,具有地方特色的黑山羊,品种多,群体规模大,容易形成规模优势。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培育取得成功,其生产性能优良,种羊需求数量大。杂交羊生产区域优势明显,波尔山羊改良四川本地山羊效果显著,波杂一代羊6月龄体重达25~30千克,比本地山羊提高40%~80%。对带动周边省市肉用山羊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四川省已涌现出了四川正东农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简阳大哥大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开展肉羊标准化生产,同时还建立了一批养羊专业合作社,推动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1.4 科技人才队伍健全目前已形成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为引领的、地方科技人才为基础的专门从事羊业研究、生产和技术推广的人才队伍,为羊产业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2.1 政策扶持力度较弱四川先后实施了农业部“948”项目波尔山羊推广应用和优质肉羊生产配套技术推广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肉羊生产缺乏大的扶持政策,导致基础设施较差,优良品种的繁殖场少,种源生产供不应求,无法满足现代养羊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2.2 对优良地方山羊品种的选育力度不够品种退化,品质下降,主要表现在胴体产肉率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肉羊产业的正常发展。
2.3 舍饲养羊与适度规模养殖技术有待提高在饲养管理、繁殖、饲料营养、疫病预防、羊舍建筑等方面研究较少,尤其在现代养羊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形势下,技术储备不足,将制约羊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伴随着国家限牧、禁牧带来的饲养方式转变,养殖成本增加,效益降低。羊的饲草(料)供给不平衡,营养不全面,饲料加工调制技术较落后。
2.4 羊肉产品深加工较薄弱生产的肉羊主要以活羊形式进入销售市场,羊肉加工产品种类少,数量少,更缺乏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3.1 制定并实施相关惠农政策制定发展肉羊生产的优惠政策,实施良种引进、品种保护、繁殖场建设、人工授精站建设等补贴政策,在实施国家良种公羊补贴的基础上,尽快开展品种保护及选育、繁育场、人工授精站建设补贴;对集体、个人建办规模羊场,优先提供技术服务,优先安排生产发展扶持资金和惠农贷款,适当放宽贷款、土地征(租)用条件,并将饲料加工机具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3.2 建立优质肉羊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区按照发展现代养羊业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肉羊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种羊繁殖、肉羊饲养、饲料生产、屠宰加工、市场销售、餐饮文化和技术服务等一体的发展模式,为市场提供绿色、优质的羊肉产品。因此建议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在四川建立1000万只优质肉羊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区,五年后形成简州大耳羊、南江黄羊、川南黑山羊、川中黑山羊等品种的优质肉羊生态产业综合示范区。
3.3 建设优良品种的繁育场加强肉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立以核心场、扩繁场、商品场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川南黑山羊、川中黑山羊、南江黄羊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扩繁工作。同时加快天府肉羊、川南黑山羊新品系、南充黑山羊等新品种(系)和地方资源选育工作:对已形成的地方山羊新类群,加大扩繁力度和开展性能测定,尽快完成新品种选育工作;充分利用波尔山羊这一优良基因,开展杂交制种工作,在有条件的种羊场应开展肉羊新品种的培育工作。为了保护羊遗传资源,对具有地方特色和某一生产性能突出的地方品种或类群,要建立保种场(区),为肉羊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种源保障。
3.4 加快研发推广肉羊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加快日粮均衡配比与供给、疫病防治、羊场建设等肉羊舍饲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的研发、集成。通过建立示范场、示范户,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交流等活动,推广肉羊优良品种、经济杂交、圈舍改造等配套技术,提高养殖的规模化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在有条件的县(市)积极开展肉用山羊三元杂交,生产高品质的山羊肉,满足市场需求。
3.5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肉羊主产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能为农民提供服务、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名牌产品,增强羊肉产品的供给保障、市场竞争和出口创汇能力。积极扶持合作社、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养殖者的组织化程度,完善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连接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在肉羊主产区建立较大规模的肉羊交易市场,促进肉羊销售与市场流通,提高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