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采访调研组
编者按:宁波市是对口帮扶贵州的8个城市之一。2014年,宁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思路、剑指核心领域,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成效斐然。宁波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活经验,对贵州具有借鉴意义。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浙江省宁波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亦不乏开拓创新的商帮精神,历来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2014年,以经济改革作为切入点,宁波市全面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建等领域改革开放,改革已然进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2014年8月末,由中国期刊协会党刊分会主办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暨2014全国党刊‘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宁波行”系列活动在宁波举办。全国党刊记者会中各家党刊采访团分赴宁波各地,就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及文化创新等领域的改革亮点进行实地采访。采访中,宁波市勇闯改革“深水区”的气魄、创新的做法以及改革的成效,给采访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民间资本再增活力
数百年前,甬商在民信业、南北货业、药材业、成衣业和金融业大展拳脚,足迹遍布世界。
数十年前,以包玉刚、邵逸夫、王宽诚、陈延驿、李惠利等为首的“宁波帮”,名声赫赫,登上了世界的经济舞台。
如今,宁波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如何延续昨天的优势?如何创造明天的辉煌?
“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宁波没有其他选择。”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表示。
宁波市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实现转型升级的重点和主轴,将激发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活力作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抓手。2014年,宁波率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的意见(试行)》和《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点投向医药卫生事业、教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和文化体育事业四大领域。
民间投资准入进一步放宽,大量资本迅速涌入社会事业。2014年上半年,宁波市民间投资约占投资比重达到50.7%。“今年宁波市还将加快政府购买服务、公私合营模式、国企直接融资等投融资方式创新,制定出台城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意见等重点领域政策,通过参控股、并购重组、BOT等多种方式,引导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棚户区改造。” 宁波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王光旭介绍。
今年3月18日,宁波市宁海县成立了一家特殊的公司——注册资本仅为1元的宁海县盛鑫包装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海归”,得益于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他无需为筹措注册资金四处奔走,顺利地走上了创业之路。
全面实施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无疑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允许企业集中办公、“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开通 “网上注册厅”等一系列新举措,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注册登记门槛和资金压力,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从3月份实施至6月底,全市新设公司制企业12505户,认缴注册资本44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 和58%;自然人独资公司登记量更是出现“井喷”,新设2467 家,增速达6倍以上。
生态建设倒逼转型
“田成方,楼成行,绿树成荫花果香,清清渠水绕村庄。”走进奉化市滕头村,记者眼中的景色,与歌谣中所唱的内容别无二致。
“中国生态第一村,名副其实,滕头村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一位来自辽宁的记者如此感慨。
改革开放以来,滕头村围绕“生态立村、工业强村、旅游兴村、和谐稳村、创建亮村”方针,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农业、清洁环保工业和特色第三产业和谐发展之路,获得了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70多项国家级及以上荣誉。
滕头村的“了不起”,不仅体现在美丽乡村、环境保护的成就上,还体现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赢”。2013年,全村共339户865人,共实现社会总产值75.6 亿元,利税8.33 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2000 元。
“生态仍然是滕头村的最大生产力。”村支书傅企平表示,滕头村积极响应浙江省委“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持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三大生态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雨污分流基础设施、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已先后投入使用,环村水网工程建设正在推进。“我可以自豪地说,滕头的生态,一直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也走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前列。”
把生态转变为生产力,以生态倒逼转型升级——这是宁波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重点。宁波市主要领导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要痛下决心抓技术,壮士断腕转方式,以一时的阵痛换来长久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
宁波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却是一个缺水型城市。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度让水域环境恶化。2014年,宁波把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出台了《宁波市五水共治总体实施方案》和五个专项方案及河长制方案,理念概括为以“五个全”治“五个水”,即全域、全民、全力、全速、全面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五水共治是倒逼转型发展的‘牛鼻子,也是建设法治宁波的主阵地。”市委书记刘奇表示,宁波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来倒逼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要从源头上解决水环境、水安全问题。
除此之外,围绕构建环境资源市场调节体系,宁波还出台了《宁波市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健全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完善了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的技术规范和方法。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建设项目排污权交易率达到100%,排污权交易笔数为108 笔,交易金额为9914 万元。
文化创新天宽地阔
在“宁波帮”博物馆,仪舵器、老式汽车……记录着商帮文化和故土情怀。
在前童古镇,卵石街道、八卦布局……述说着传统民俗与昔日繁华。
在象山湾,航船迎风破浪,大桥跨海而立……展现着海商文化的博大。
以天一阁为代表的藏书文化、以宁波港为原点的港口文化是宁波文化的两大品牌。近年来,宁波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2013年,宁波市文化产业实现增长值317亿元,占全市GDP的4.45%。目前,宁波市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传媒、会展、创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共有10个,已集聚企业1420家,总产值超过42亿元。
2014年,宁波市继续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文化金融创新,大力推动“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建设。
6月6日,宁波市内首家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专营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宁波文化创意支行正式开业。支行的经营定位是服务新产业、专注新企业、构建新金融、研发新产品,实现传统信贷产品升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东信用贷款、引进第三方担保、引入第三方融资等,实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文化企业。
6月26日,宁波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举行,再次强调“在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招投标机制建设等方面作改革方案的探索和设计”,明确“宁波文化体制改革将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对外文化贸易体制机制,吸纳民营资本参与国有文化经营单位股份制改革等领域作重点突破;在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先行试点”的思路,力争实现“天一生水”雅文化与“宁波帮”商文化的互融互促。(采访调研组成员:赵宇飞、奚晓阳、史红云、姚 远 执笔:姚 远 责任编辑/喻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