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在群众“联名推选”和家人“极力反对”中接起了城江村发展致富的“接力棒”,成为村里首位女性党支部书记。
在任村支书前,我曾是兴仁镇小有名气的经销百货批发个体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年均纯收入不下10万元。弃商回村,亲朋好友都劝我,城江村矛盾纠纷突出、干群关系疏远、农业经济产业几乎为零,让我不要自讨苦吃。但我想自己是一名党员,组织和群众又这么信任我,我不能一人独富。
上任后,我了解到城江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100元。怎么带领这个村子发展?发展什么产业?我不停思索。2006年春节,在一次与村民交谈中,我得知村里有一批去浙江打工的村民,学到了种植大棚西瓜的技术。何不把他们留在村中发展西瓜产业呢?
过了春节,我就行动起来,和王贵森等3户带头种起了大棚西瓜,共12亩。头一年试种因技术和管理原因,效益甚微,有1户还亏了本,大家情绪低落。看到这种情况,我主动找他们谈心,一方面让大家分析原因,另一方面,我积极奔走向上级部门争取扶持资金。在吸取第一年经验教训后,第二年出棚的西瓜因口感好、卖相好,深受客户喜爱。我随即注册了“城江”牌商标,成立了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主动担起了销售经理一职,为瓜农打开市场。
历经8年发展,如今城江村西瓜种植已发展到70多户2100多亩,年收入达700多万元,成了全州有名的西瓜村。
“群众都富起来了那才算富”。针对部分村民缺少文化、缺乏技能、缺少劳动力的实际,我动员并帮助这部分村民种植易栽种、好管理的精品水果——猕猴桃、提子、无花果。目前,全村有129户村民种植精品水果达600多亩。可以说,如今的城江村家家都有了自己的产业。
十年来,我虽然少赚了不少钱,但我却培养出数十个百万元的农民,值了!
口述:潘坤莲(丹寨县兴仁镇城江村党支部书记,贵州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
整理:莫治江(丹寨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