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意华
(宜兴 214221)
中国是一个喜好饮茶的国度,饮茶历史漫长悠远,而茶文化的兴盛也自然带动了茶具的发展,中国茶具种类繁多,这其中更以宜兴紫砂壶最具鲜明代表性。紫砂壶的诞生与中华茶文化一脉相承,它不仅功能优异,形制美观优雅,独具艺术审美价值,传统文化的熏陶更使其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因此紫砂壶的创作往往也依据这些特征要求而展开,以质朴的五色土、古拙的形象构造出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于是,对于创作者而言,每一把壶的诞生就像生命一般隆重,它集结了精湛的工艺、精妙的构思、精确的制作和精深的意蕴于一体,以此带给人们深入内心的力量。
紫砂壶“腰带四方”(见图1)的创作对功能、艺术和人文的追求十分明显,整器于端庄而不失灵动的造型中,传递出古朴优雅的艺术气息,别出心裁的装饰点缀出一抹恬静的神韵,而作品里厚重的文化意蕴也自然流露得淋漓尽致。整体而言,该壶设计富有创意,基于传统又力求新意,现谈一谈该壶的一些具体特征。
图1 腰带四方壶
清代文人吴梅鼎在其名作《阳羡茗壶赋》中这样总结了紫砂壶的造型特征:“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文岂传形,赋难为状”,也就是说,其造型极为丰富多样,无数种变换搭配促使其成为造型款式最多的手工艺品。综合而言,紫砂壶造型虽有光器、花器、筋纹器之分,但总体上离不开“方”和“圆”这两种形式本质,比起非圆即方的简单架构,这把“腰带四方壶”则以方圆兼容的造型特征焕发出更为鲜明的艺术魅力。此壶整体构造以“方”为主,同时以圆润的线条来优化每一处细节,缓冲其棱角与平面的接触力度,营造出极为自然舒适的视觉效果。壶身体积较大,四方口,肩颈较长,亦呈四方状,向下壶腹外鼓,虽极具扩张力,但仍显舒展有度,腹部、底部收缩成四方底,底呈四方圈足,显得浑厚而端庄,无论是壶口处圈线点缀,还是壶腹处由上及下的伸展和收缩,都弱化了线条的韧度而优化了线条的曲度,突出寓圆于方的造型特征,使“圆”无处不在,却不夺“方”的整体感。壶盖内嵌于壶口,向上鼓出,棱线清晰圆润,显得亦方亦圆。盖钮立于壶盖中央,重心落在中轴线上,向两边展开,形似有四棱的珠子,上下压平、左右对称,其大小、形状与壶体的对比恰到好处,不仅颇具精、气、神,更使作品的棱线在比例上趋于平衡,精妙无比。三弯壶嘴、飞尾圈把前呼后应,皆为四方形、宽大稳健,但又线韵流畅、灵动有致,从而在整体上干净利落、轻快简洁,没有造成压抑感。
“腰带四方壶”对比造型上方圆兼容的特征,其独到的装饰设计亦是作用明显,尤其是壶腰部位贴塑的一条腰带装饰,瞬间提升了整把壶的艺术氛围。腰带装饰的确切位置在壶嘴与壶把的上限之处,贯穿壶腰一周,即将壶体上最厚重充实的部分凸显出来,在此衬托之下,腰带装饰尽管没有刻意地施加紧缩力,却巧妙地达到了“束身”效果,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收缩感,使壶身变得更加高挑而优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腰带是用与壶身质地完全相同的泥料装饰而成,贴塑得十分仔细,高低、厚度均匀,并在壶身一侧打了一个可爱有趣的蝴蝶结,飘带定格成正在飘动的姿态,流畅又曼妙,打破了作品本身严肃的状态,增添了几分动感,犹如一条真实的腰带系在了壶身上。以贴塑手法装饰成型的腰带则形成了浅浮雕的质感,显得格外自然而细腻。
“腰带四方壶”整器形制厚重,除了腰带装饰及富有变化的线条效果外,其整体简洁素雅的气质仍然是主要风格,作品由内而外传递出一种简约、自然的人文意境,可谓素面朝天,而这又与中国文人所倡导的君子之风不谋而合,正气、朴实、端庄,作品虽然没有过多的人文元素引导,但其简洁的本质便是最真实的素材,折射出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个艺术再造的过程,突出特征性是创作的目标之一,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特征就是壶的性格。紫砂壶“腰带四方”的创作注重其在造型特征、装饰特征和文化特征等方面的表现,注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故而显得端庄、古雅、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