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桦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而口语交际的教学则要注意采用情境法才能取得实效。情境法运用时,要理解其理论基础,掌握具体的应用策略,然后根据教学目标适切地进行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76-01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需要采取情境教学策略。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交际情境,引发学生的交际行为,可促进口语交际的有效进行。在创设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不仅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初中语文情景交际教学的理论依据
1.1 情景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与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理论"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研究是以学习本身作为出发点,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协商,从认知到建构都处于学习所需要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下,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来源于真实的活动与情境。并且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被理解"。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通过不断的运用而得到完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所产生行为变化,而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事实性的知识。学习要借助于知识所具有的特定情境,并且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到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类似于生活的真实情境,这是因为有意义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能够进入到知识的情境中,通过知识的情境理解知识的形成,真实的情境能够为学生的理解创造机会,并能迅速的对于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情境认知理论非常注重情境的作用,认为知识与情境是相互融合的。因此根据情境认知理论,语文口语交际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并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生活的情境。并能够在此情境中认识知识,理解知识的抽象意义。
1.2 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具有情境性,在教学中强调情境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与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真实的情境背景下的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经验来建构新的知识,并能够赋予新的意义。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的建构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口语交际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并且要求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这也是要求在交际中要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来解决学习任务,一方面具有针对性,能使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知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口语交际情境教学策略的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初中语文情境交际教学策略
2.1 创设轻松愉悦的口语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教学中,轻松愉悦的情境创设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实现多媒体与口语交际的优化整合。多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发挥出声色并茂的特点。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生动、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情动而辞发,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会大胆动情的进行交际训练。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要求学生介绍《三峡》并采访别人,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展现出不同季节的三峡风光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讨论,学生在介绍时就会根据展现的图片加上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激烈的讨论。从而实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又如进行《珍惜人类生活的家园》这个话题时,通过多媒体可以首先展示出"湛蓝的天空,茂密的森林,汹涌的大海,"然后展现出"污浊的天空,光秃的山脉,乌黑的河水,肆虐的洪水"由此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保护环境"。学生在感受到这种对比之后,就能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也能够联系到现实。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中轻松愉悦情境的创设还依据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如学生一般会对生动形象的文章感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充当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置身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比如最简单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挑选角色,进行朗诵,并要求学生互相评论。
2.2 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述能力。口语的交际教学指的是利用增强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倾听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使同学们具备良好的素养,同他们进行流畅的交流,进而为现实生活提供服务。从中可以看出,老师在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时,应紧密联系生活,从而确保学生可以在形象、生动、逼真的氛围中自行进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对于口语交际来讲,设定的教学情境应使学生有一种相识的认识,符合真实的生活,这样,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开展交际活动,就好像在真实生活中进行交流一样,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兴趣,也容易在交流过程中与他人产生共鸣,进而更加深入的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对于生活氛围内的口语交际教学来讲,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生活,相反,生活也是口语交际的工具,教师应紧抓一切同生活相关联的机会进行交际练习,提高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应用分析实例的方法为学生创建生活情境,也就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同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真实事例。其实,实例本身就是一种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一些优秀的实例,并针对其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学习这些真实事例,有利于学生自行发觉交流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此外,老师在创建生活情境期间,还可以应用描述场景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讲,直观的思维对他们有更强烈的影响,当学生们受到外部氛围、环境的感染后,自身就会产生特定的情感与思想,形成交流的欲望。描述场景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教学的方法开展,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幽默的动画、鲜艳的图片等,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其中自由的交流。另外,教师在创建生活氛围期间也可以应用活动的方法,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达成提高学生口语表述能力的目的,不但能够调动学生们对口语交际的热情,增强知识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表述才能,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课程中,有一单元的内容为"模拟招聘小记者"的情境,那么,老师就可以带动学生依据自身爱好扮演"应聘人员"与"考官"的角色,进行面试的对话交流。通过上述这些形式锻炼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但能够激发学生么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表述能力及总结能力,一举多得。endprint
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