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4-12-24 22:08:02江龙家
读与写·下旬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探究性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教育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中提出了"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模式,因此我国各地学校陆续开展探究性阅读教学教学模式,但是一些教师对目前的语文探究式学习的意义没有明确的认识,一些错误的理论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展,如果不加以改正,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探究性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75-02

1.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阅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在具体的文本中共同探究这个共同的规律,即某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或主题。找作品的基本结构之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感悟。在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内进行整体感悟。探究性阅读理论提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提倡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是语文的主动学习者,是课堂中的 "主要角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在确定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创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求异,大胆想象,引导学生目标自明、难点自破、重点自解、规律自找、问题自提、学法自结、练习自设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创新的主人。

2.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2.1 培养精读、鉴赏能力。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必须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阅读教学应有一个自主解读文本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潜心会文"、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精读是仔细的读,通过精读可对文本有比较深入的理解。精读应当揣摩探究,有时还要咬文嚼字,并通过联想和想象,深人体会文本的情感和思想,形成自己对文本的判断和评价。精读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2 丰富情感体验和认知。面对一篇文学作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如何让学生在自身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呢,探究性阅读教学在尊重学生认知个性的基础下,引导学生探究同类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共同规律,进而挖掘作品的深层次结构。在探究过程中,帮助他们把原有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结构不断深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摒弃不健康的或低层次的情感体验,提升自身感悟能力,丰富自身情感体验。

2.3 发展健康个性。文学作品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然而,它们自身却有一定的稳定结构的存在,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正像一部交响乐一样,虽然可以多次移调,却不会失去其交响结构体的一致性。因此,我们的探究和感悟文本就不能"天马行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类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在此结构内进行感悟,我们的学习便不会随心所欲,更不可能出现歪解、胡解、曲解作品的现象。

3.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由探究性阅读——探索性感悟——哲理性思考——创意性评价四部分构成。其中读是基本前提,悟是重要方式,思是必经途径,评是有效手段。它是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最终将学生导引到思维与能力的最高层次——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坚持教师在平等对话中的首要地位。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独特的人格魅力,应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首席地位,当学生出现错误解读、感悟时,应该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解凄.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更进一步的解读文本做好准备。

3.1 探究性阅读就是学生自主研究阅读。探究性阅读就是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自己根据学习目标、学习提示进行感性阅读,在阅读中研究探索求知。通过阅读能识别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注意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课文独特的写法,还能敏锐地发现自己在阅读理解上的障碍或问题,设疑性、存疑性地读,并通过查找资料,联系旧知理性分析,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与意见,以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采用何种方法加以解决。

教师要始终站在前方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材料,以便学生自主研读。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寻找新的平衡的状态中,又要不断创设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向一个个未知点前进,使学生的学习既有动力又具可能性。

3.2 探索性感悟。语文学习中的感悟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积累基础上,对"字、词、句、篇章"的内蕴有自己独到的感触和领悟。一般来说,人对语言的理解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感知它的声音和形体,二是通过大脑思索它的意义,感悟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过程,是学习主体积极探索的过程,也是同化与顺应过程。

3.3 创意性评价。创意性评价也就是协作式探讨、创造性想象、不定论的评说。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对相关问题展开评价,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所学问题的理解,并且使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激发学生求异创新。

4.探究式阅读教学转变的建议

"读、悟、思、创"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

4.1 变学生的"配角"为"主角"。教学时要时时牢记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主角",要充分相信学生,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探索,自主学习,切不可操之过急,代替学生学习思考,使学生的自主研究流于形式。教师不必放心不下,不能"心太软","把所有的事情往身上扛",而应是"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疑难能解决,是非能自辨,争论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教师只管搭架子,引导学生攀援而上,自己去完成意义建构。教师要心甘情愿地充当二线人物。

4.2 始终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让学生做主人,真正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讨论、交流,深入领悟、体会课文的思想,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课文的独特写法,感知作者优美的语言,鼓励创新求异,不必事事有标准、有定论,教师不妨糊涂一点,积极欣赏肯定鼓励每位学生,特别是差生,哪怕他的回答中只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东西,都要大张旗鼓地表扬,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形成更大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显露出不成熟的世界观或人生观或已有成见的欠缺,往往对于教学问题的思考处于感性层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一些"个性"、浅层次的解读,要帮助学生把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前理解"转化为新知识。

4.3 变课堂的封闭为开放。学生的阅读、感悟、思考、创新,绝不仅限于课堂,大量的语文学习在生活中,在课外。语文教学需要开放的课堂,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贴近生活。教师不妨将课堂开放化,将课内课外结合为一体,将课堂学习、讨论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运用中开阔眼界、学习语文,在运用时提高语文水平,在运用中形成新的学习语文动力,更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这样的天地,才会是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理想王国。

5.结论

课堂教学是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模式走向科学化的有效途径。好的教学模式能提高深堂教学效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不断优化、不断完善,力争达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艳,高中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0年

[2] 康小红,浅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式探究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

[3] 晏艳琴,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年

[4] 赵晶晶,试论探究式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

作者简介:

江龙家(1970.11-)男,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学历:本科,毕业院校:阜阳师范学院,现有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单位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青山初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性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4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6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0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