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中油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 辽宁盘锦 124010
奈曼油田于2006年投入开发,2007年开始注水试验,属构造-岩性复合油藏,沉积特征为扇三角洲沉积,平均孔隙度为14%,平均渗透率12.2×10-3μm2,属低孔、低渗油藏。目前注采系统不断完善,但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开发矛盾突出。针对水驱油效率低、注水水窜的问题,近年来在注水调控、找堵水及调剖等方面做了诸多尝试,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调研研究,决定开展奈曼油田深部调驱先导试验,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
1.平面上相变快、砂体变化大,水驱方向性强
通过对注水井组示踪剂测试资料分析,奈曼油田的注水井组呈现东西向油井见效快、水淹严重,侧向油井见效程度低的特点。
2.含油井段长、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衡
奈曼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且含油井段长,油井采用大井段射孔压裂的生产方式投产,对应的注水井也采用大井段注水的注入方式,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大井段注水导致层间矛盾突出。
3.水淹趋势渐显,有效堵水困难
奈曼油田油井自然产能低,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具有经济开采价值,注入水易沿压裂裂缝方向发生水淹、水窜,部分油井水淹严重,目前没有有效的堵水措施,水淹、水窜问题严重制约着奈曼油田的高效开发。
深部调驱是通过大剂量注入调驱配方体系实现深部液流转向,平面上调整驱动方向,增大波及体积;纵向上调整驱动类型,提高储量动用程度,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对筛选标准的对比,奈曼油田具备深部调驱的适应性(表1)。
表1 筛选标准对比
12.20.6182.579.61323.36储层渗透率(×10-3μ m2渗透率变异系数连通系数(%)含水率(%)粘度(mP a·s)采出程度(%)10.5~30000.5~1.5>60<98<200<40
针对奈曼油田注水现状,优选奈1-44-50井与奈1-48-54井两井组开展深部调驱试验,井组剩余储量较大,剩余油分布比较清楚,注采井网完善,储层连通较好,水驱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较高。
该区块温度为68℃,按照配方普适性研究成果,该块温度既适合开展酚醛凝胶体系,又适合铬凝胶体系,因此需对两种体系进行筛选评价,而该块配方体系设计存在三个难点:一是注入水质与地层水质存在较大差距,该配方体系在两种水质下都要成胶,并且满足深部调驱技术的需要;二是由于该块储层敏感,在注入水中加入0.5%防膨剂,要求配方体系要与防膨剂具有一定的配伍性;三是该块属于低渗透油藏,同时存在天然与人工裂缝,配方体系既要满足低渗透注得进的需求,又要满足能解决裂缝等非均质严重造成的水窜等问题。
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证实铬凝胶体系在奈曼油田注入水水质条件下成胶强度和稳定性均较差,而酚醛体系成胶强度与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要求,因此在奈曼油田选择酚醛凝胶体系。
1.调驱井压力稳步上升
经过5个月的调驱试验,试验井组的注入压力分别由8.6MPa和7MPa上升到10MPa和9.9MPa。
2.调驱试验井组产量稳中有升
调驱井组日产油量由调驱前的6.8t上升到调驱后的12.3t,含水由调驱前的79.6%下降到调驱后的71%,整个井组较调驱前累增油677t。
1.根据试验效果分析,证实奈曼油田开展深部调驱是可行的。
2.目前所采用的调驱剂的配方体系是适合奈曼油田的。
[1]孙岩.老君庙M油藏可动凝胶深部调驱跟踪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
[2]冯其红,袁士义,韩冬,杨山.可动凝胶深部调驱动态预测方法研究[J],石油学报.2006(04).
[3]马庆坤,吴行才,王玉海,游靖.可动凝胶渗流规律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石油钻采工艺.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