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倩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ICU,上海200438)
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主要做法是将导管直接放入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而建立气体通道,为气道的有效引流、通畅、机械通气及治疗肺部疾病提供条件,护理工作中,主要用于机械通气,也可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1]。人工气道的建立和使用,使重危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但由于该项技术的应用,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患者吸入气体全部由下呼吸道加温和湿化,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等功能[2]。此时患者会出现气道防御功能减弱,分泌物中水份丢失,以致分泌物黏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能力下降、分泌物排出减慢。大量分泌物积聚,会造成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甚至堵塞气道,造成肺不张,引起或加重缺氧,容易导致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等诸多并发症[3-5]。因此,在临床及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专科ICU对收治的因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而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间断气道湿化,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40例,此40例肝脏手术患者术前肝功能良好,入院时肝功能Child分级为A级,皆因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因腹腔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原因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大于3d的患者转入ICU后均连续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同时给予抗炎、营养支持等治疗。翻身拍背1次/2h,并进行吸痰护理。术前有既往史者17例(42.5%),无既往史者23例(57.5%)。监护期间人均吸痰总次数:(70.18±29.80)次,最少者次数8次,最多者155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对照组18例,男14例,女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护理方法、雾化吸入次数(4次/d)、翻身拍背次数(1次/2h)及湿化液更换次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间断气道湿化方法:即用注射器抽取气道湿化液3~5ml,按需间断吸痰前,将呼吸机接头与气管套管分离,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气道湿化液沿气管内壁缓慢注入气道。
1.2.1 实验组 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加0.45%盐水30ml进行气道湿化。
1.2.2 对照组 采用2.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
1.2.3 使用氨溴索间断湿化的注意事项 (1)气道湿化液的配置应严格无菌,每8h更换一次气道湿化液,如有污染,及时更换;(2)湿化瓶外写清药名及配药日期,与静脉滴注输液瓶分开放置,以防与静脉滴注用药混淆;(3)每次吸痰前护士听诊肺部,每次量不可过多(3~5ml),根据患者肺部听诊情况,断开呼吸机管道,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气道湿化液沿气管内壁缓慢注入气道,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患者因气道湿化液推注过快而呛咳。
1.3 效果判定
1.3.1 湿化效果判定[6]将湿化程度分3度。湿化不良:吸痰管插入困难,痰黏稠、量少,不易咳出,肺部呼吸音粗或有干啰音;湿化良好:吸痰管插入顺利,痰稀薄,量中,易咳出,肺部呼吸音清晰;湿化过度:吸痰插入顺利,痰呈泡沫状或水样、量多,吸之不尽,肺部闻及大量湿啰音。
1.3.2 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判断:发热、咳嗽、痰多,听诊闻及湿啰音,血象提示白细胞升高,痰培养阳性,胸片提示肺部感染征象者的可诊断的并发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工气道湿化技术也有较大改进。每种雾化液、雾化方式都有各自优点及缺点[7]。传统的气道湿化只注重于湿化液对气道的湿润程度,而忽略了湿化液对于气道局部甚至整个呼吸系统的治疗作用,且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应用等渗盐水作为湿化液,当其进入呼吸道后水分蒸发,使原来的等渗液体转化为高渗溶液,可引起支气管水肿,而氯化钠沉积在气管壁上将会影响纤毛运动,加重痰液脱水,使其更加不易咳出,原本脆弱的呼吸道防御功能进一步减弱,肺部感染几率因用药量的增加而相应升高[8]。
此外,在留置气管插管的过程中,经常会因对呼吸道的湿化重视不够,致气管深部形成痰痂,产生呼吸道梗阻,因听不到痰鸣音误为无痰,至患者窒息时,才忙于吸痰;又因痰痂粘附于气管黏膜,形成痰痂-出血-血性痰-再出血的恶性循环[6]。氨溴索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溶解性祛痰药,可增加气道内浆液分泌,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纤毛上皮黏液层的运输功能,使抗感染药物进一步溶入痰液中,有效避免了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和菌群失调,从而改善呼吸功能,促进患者呼吸道黏液正常分泌[9],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和形成痰痂阻塞气道。
碳酸氢钠气道湿化液进入下呼吸道内易诱发气管痉挛,引起刺激性咳嗽,将部分湿化液咳出,气道深部得不到充分湿化,易形成下呼吸道痰痂阻塞,并继发肺部感染,增加吸痰次数和延长吸痰时间,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10]。湿化过程中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痰液的情况。氨溴索气道湿化能加速呼吸道纤毛运动,改善痰液运动,保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促进痰液黏稠分泌物的排除,减少了痰液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改善呼吸症状,同时兼有抑制组织胺、抑制平滑肌收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朱蕾,钮善福.机械通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9.
[2]赵品侠.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8(2):63-65.
[3]Williams R,Rankin N,Smith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id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airway mucosa[J].Critical Car Medicine,1996,24(11):1920.
[4]俞森祥.现代呼吸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3.
[5]万献尧,黄伟.气道湿化——简单而又复杂的话题[J].医学与哲学,2006,27(12):14-17.
[6]韩美玲.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9):21-22.
[7]Huang Debin,Chen Wuxian,Ning Chuanyi,Meta-analysis on effects of continuous airway humid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airway humidification of patients in China[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une,2010,24(6):578-579.
[8]黄惠芬,毛晓群,陈乃招,等.两种不同湿化方法与不同浓度的疗效作用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3):277.
[9]Zambrano JC,Carper HT,Rakes CP,et al.Experimental rhinovirus challenges in adults with mild asthma:response to infection in rela-tionto lgE[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3,111(5):1008-1016.
[10]Su X,Wang L,Song Y.Inhibition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by ambroxol,a mucolytic agentin a routine model ofacute lung iury inducey bylipopoly-saccharide[J].Intensive Care Med,2004,30(1):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