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2014-12-16 20:44:49高金勇
新媒体研究 2014年21期

高金勇

摘  要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本文结合在人事信息管理过程中实践,基于WEB的B/S架构,设计与构建适用于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信息一体化;WEB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1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在基础网络设施、各种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人事信息管理中,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本数据的处理、网络信息查询等功能,但是由于高校师资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等特点,特别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其他部门的师资数据信息源头,这些功能远远不能完成日常工作的要求。如何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并且方便的将信息共享给全校各职能部门,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最终实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规避各部门独立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实现高校师资信息一体化成为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权限分配

现阶段,有些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多采用C/S模式或者B/S模式,通过对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让不同权限的用户完成规定范围内的任务,大体组成包括:

1)教职工个人信息维护。学校教职工信息维护功能允许用户维护及查看个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并且在教职工修改个人信息后提交等待管理员审核。

2)系统二级管理员。具有此权限的对象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人事秘书。由于工作需要,各单位秘书可能需要部门教职工的详细信息,通过此账号可以对教职工信息进行查询、修改等管理。

3)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审核,对数据库的维护及更新功能。管理员在审核过程中必须严把关,根据纸质文件或者依托人事档案馆的资料对人事信息系统进行核查更新,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2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架构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教职工入校、调动、退休等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校园信息一体化中数据信息的源头,对于促进人事管理部门业务流程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大体可以分为新进人员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校内调动管理、离退休管理等,具体如图所示。

1)新进人员管理。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其外延性,由于高校新入职教师都通过招聘系统报名,然后经过考试录用。如果在新教师入职后完全摒弃其在招聘系统中填写的个人信息,那样需要对新教师的个人信息进行重新统计、录入、审核,这种冗余的信息采集过程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求职过程中,新教师的个人信息会有原件对照,并且经过人事部门的招聘审核,完全达到录入系统的要求条件。这部分信息大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出生年月、毕业院校等基本信息。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

2)教职工信息管理。如果说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校园信息一体化的核心,教职工信息就是高校业务管理的核心数据,学校的教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科研系统之中的教职工信息均共享自人事信息管理子系统。

由于教职工的行级属性过多,涉及的范围宽泛,因此这些信息会涉及到人事部门的各个科室,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工作流和信息权限配置的模式,实现教职工信息的分部门、分岗位的管理。由于各科室职责不同,对某些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不同,对于特定字段,例如职称信息,可以设定有相关部门来负责维护,而岗位、职务级别等信息也只能放在对应科室维护更新。这样不仅仅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时效性,同时,高级别权限对数据的集中管理、集成存放,也方便了人事部门的统一管理。

3)校内调动管理。作为高校内部师资的最优分配的一种形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校内调动情况。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作流引擎设置不同类型人员的调动审批流程,从而实现校内调动的网上申请,网上审核,调动信息的跟踪和记录。

教职工在系统中提交调动申请,介绍清楚个人的基本情况,调动申请,调动原因等基本信息后将申请将递交给调出部门领导,领导做出意见批复,并且可以将申请及单位批复意见一齐递交给调入单位领导,调入单位领导根据教职工的基本情况,给予接收意见,最后统一递交到人事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申请回执申请人,办理转入手续。

4)离退休管理。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个人将报告提交至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审核报领导审批,审核通过后反馈个人,其信息状态改为离退休。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校人事系统的常用功能作了分析构建,提出了一种设计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逻辑思路,这不仅在工作效率,全校范围内的数据有效性等方面有一定提升,并且在数据管理、形成给予人事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随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逐渐完善,办事程序将更加简化规范,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做好技术支撑及保障。

参考文献

[1]路远.C/S和B/S双模式下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5):53-55.

[2]蒋东兴,许庆红,谢矜,向春,李功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思路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3(12).

[3]杜玉兰.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支撑功能[J].兰台世界,2011(04):63-64.

[4]谢斌.全面信息化与高校人事管理[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2).endprint

摘  要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本文结合在人事信息管理过程中实践,基于WEB的B/S架构,设计与构建适用于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信息一体化;WEB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1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在基础网络设施、各种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人事信息管理中,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本数据的处理、网络信息查询等功能,但是由于高校师资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等特点,特别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其他部门的师资数据信息源头,这些功能远远不能完成日常工作的要求。如何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并且方便的将信息共享给全校各职能部门,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最终实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规避各部门独立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实现高校师资信息一体化成为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权限分配

现阶段,有些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多采用C/S模式或者B/S模式,通过对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让不同权限的用户完成规定范围内的任务,大体组成包括:

1)教职工个人信息维护。学校教职工信息维护功能允许用户维护及查看个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并且在教职工修改个人信息后提交等待管理员审核。

2)系统二级管理员。具有此权限的对象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人事秘书。由于工作需要,各单位秘书可能需要部门教职工的详细信息,通过此账号可以对教职工信息进行查询、修改等管理。

3)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审核,对数据库的维护及更新功能。管理员在审核过程中必须严把关,根据纸质文件或者依托人事档案馆的资料对人事信息系统进行核查更新,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2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架构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教职工入校、调动、退休等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校园信息一体化中数据信息的源头,对于促进人事管理部门业务流程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大体可以分为新进人员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校内调动管理、离退休管理等,具体如图所示。

1)新进人员管理。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其外延性,由于高校新入职教师都通过招聘系统报名,然后经过考试录用。如果在新教师入职后完全摒弃其在招聘系统中填写的个人信息,那样需要对新教师的个人信息进行重新统计、录入、审核,这种冗余的信息采集过程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求职过程中,新教师的个人信息会有原件对照,并且经过人事部门的招聘审核,完全达到录入系统的要求条件。这部分信息大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出生年月、毕业院校等基本信息。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

2)教职工信息管理。如果说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校园信息一体化的核心,教职工信息就是高校业务管理的核心数据,学校的教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科研系统之中的教职工信息均共享自人事信息管理子系统。

由于教职工的行级属性过多,涉及的范围宽泛,因此这些信息会涉及到人事部门的各个科室,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工作流和信息权限配置的模式,实现教职工信息的分部门、分岗位的管理。由于各科室职责不同,对某些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不同,对于特定字段,例如职称信息,可以设定有相关部门来负责维护,而岗位、职务级别等信息也只能放在对应科室维护更新。这样不仅仅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时效性,同时,高级别权限对数据的集中管理、集成存放,也方便了人事部门的统一管理。

3)校内调动管理。作为高校内部师资的最优分配的一种形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校内调动情况。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作流引擎设置不同类型人员的调动审批流程,从而实现校内调动的网上申请,网上审核,调动信息的跟踪和记录。

教职工在系统中提交调动申请,介绍清楚个人的基本情况,调动申请,调动原因等基本信息后将申请将递交给调出部门领导,领导做出意见批复,并且可以将申请及单位批复意见一齐递交给调入单位领导,调入单位领导根据教职工的基本情况,给予接收意见,最后统一递交到人事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申请回执申请人,办理转入手续。

4)离退休管理。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个人将报告提交至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审核报领导审批,审核通过后反馈个人,其信息状态改为离退休。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校人事系统的常用功能作了分析构建,提出了一种设计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逻辑思路,这不仅在工作效率,全校范围内的数据有效性等方面有一定提升,并且在数据管理、形成给予人事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随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逐渐完善,办事程序将更加简化规范,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做好技术支撑及保障。

参考文献

[1]路远.C/S和B/S双模式下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5):53-55.

[2]蒋东兴,许庆红,谢矜,向春,李功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思路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3(12).

[3]杜玉兰.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支撑功能[J].兰台世界,2011(04):63-64.

[4]谢斌.全面信息化与高校人事管理[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2).endprint

摘  要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本文结合在人事信息管理过程中实践,基于WEB的B/S架构,设计与构建适用于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关键词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信息一体化;WEB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1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校在基础网络设施、各种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人事信息管理中,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本数据的处理、网络信息查询等功能,但是由于高校师资信息量大、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等特点,特别是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其他部门的师资数据信息源头,这些功能远远不能完成日常工作的要求。如何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并且方便的将信息共享给全校各职能部门,实现人事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最终实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规避各部门独立为政,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实现高校师资信息一体化成为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权限分配

现阶段,有些高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多采用C/S模式或者B/S模式,通过对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让不同权限的用户完成规定范围内的任务,大体组成包括:

1)教职工个人信息维护。学校教职工信息维护功能允许用户维护及查看个人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并且在教职工修改个人信息后提交等待管理员审核。

2)系统二级管理员。具有此权限的对象主要是相关职能部门的人事秘书。由于工作需要,各单位秘书可能需要部门教职工的详细信息,通过此账号可以对教职工信息进行查询、修改等管理。

3)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审核,对数据库的维护及更新功能。管理员在审核过程中必须严把关,根据纸质文件或者依托人事档案馆的资料对人事信息系统进行核查更新,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2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架构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教职工入校、调动、退休等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校园信息一体化中数据信息的源头,对于促进人事管理部门业务流程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大体可以分为新进人员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校内调动管理、离退休管理等,具体如图所示。

1)新进人员管理。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其外延性,由于高校新入职教师都通过招聘系统报名,然后经过考试录用。如果在新教师入职后完全摒弃其在招聘系统中填写的个人信息,那样需要对新教师的个人信息进行重新统计、录入、审核,这种冗余的信息采集过程是不科学的。因为在求职过程中,新教师的个人信息会有原件对照,并且经过人事部门的招聘审核,完全达到录入系统的要求条件。这部分信息大体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出生年月、毕业院校等基本信息。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

2)教职工信息管理。如果说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校园信息一体化的核心,教职工信息就是高校业务管理的核心数据,学校的教务系统、研究生系统、科研系统之中的教职工信息均共享自人事信息管理子系统。

由于教职工的行级属性过多,涉及的范围宽泛,因此这些信息会涉及到人事部门的各个科室,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工作流和信息权限配置的模式,实现教职工信息的分部门、分岗位的管理。由于各科室职责不同,对某些信息获取的实效性不同,对于特定字段,例如职称信息,可以设定有相关部门来负责维护,而岗位、职务级别等信息也只能放在对应科室维护更新。这样不仅仅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时效性,同时,高级别权限对数据的集中管理、集成存放,也方便了人事部门的统一管理。

3)校内调动管理。作为高校内部师资的最优分配的一种形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校内调动情况。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作流引擎设置不同类型人员的调动审批流程,从而实现校内调动的网上申请,网上审核,调动信息的跟踪和记录。

教职工在系统中提交调动申请,介绍清楚个人的基本情况,调动申请,调动原因等基本信息后将申请将递交给调出部门领导,领导做出意见批复,并且可以将申请及单位批复意见一齐递交给调入单位领导,调入单位领导根据教职工的基本情况,给予接收意见,最后统一递交到人事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申请回执申请人,办理转入手续。

4)离退休管理。根据国家政策要求,个人将报告提交至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审核报领导审批,审核通过后反馈个人,其信息状态改为离退休。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高校人事系统的常用功能作了分析构建,提出了一种设计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逻辑思路,这不仅在工作效率,全校范围内的数据有效性等方面有一定提升,并且在数据管理、形成给予人事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随着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逐渐完善,办事程序将更加简化规范,为建设高水平的大学做好技术支撑及保障。

参考文献

[1]路远.C/S和B/S双模式下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5):53-55.

[2]蒋东兴,许庆红,谢矜,向春,李功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体化思路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3(12).

[3]杜玉兰.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支撑功能[J].兰台世界,2011(04):63-64.

[4]谢斌.全面信息化与高校人事管理[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