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平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中学
从口语训练入手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
马继平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中学
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能力的训练,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择才观念改变的情况下,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口语训练;语文能力;提高
怎样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呢?笔者认为,“口语训练”是一个中心环节,是一个突破口。因此,语文教学应强化“说”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来自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或农村,害怕或羞于说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他们说话的欲望。口语训练要从培养兴趣入手。
1.善于发现并重视学生的进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说话中的优点,并对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对学生的优点置之不理,或指责得一无是处,势必挫伤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说话失去兴趣和信心。
2.突出训练目的,增强兴趣的效能。
兴趣的效能是指兴趣对活动能够产生效果的大小。怎样才能增强兴趣的效能呢?那便是突出训练的目的、意义。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笔者从古代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讲到古希腊、罗马的杰出辩才,从一战讲到二战时期著名的演讲家,从现在人们对口才的认识讲到口才对社会、对经济、对个人事业的影响,使学生对说话训练给予充分的重视。
3.采取榜样激励的方法,激发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训练中,笔者向同学们介绍了张海迪克服生理上的困难和学识的不足,成长为一个文学家的过程。同时,还介绍了生活在大家周围的一些名家。通过榜样激励的方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如教学《西门豹》一课,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我把事件线索简要板书出来,引导学生根据复述提纲,联想课文内容,想象西门豹智惩巫婆、官绅的情景,有感情地将这个过程讲出来。
2.以兴趣活动创设情境,强化口语表达训练。
按照学期开始制订的实验计划,第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同学们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3.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于是,我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出,上电视台主持节目,布置采访话题(如:“每天看电视对少年儿童是有益还是有弊?”双休日你在干什么?“说句心里话”等)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4.鼓励比赛竞争,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我班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口语表达汇报“大比武”,孩子们好胜心强,参赛前必作精心准备,优秀节目云集,正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通过比赛,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
5.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
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的毛病,随时纠正。
口语训练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它迫使讲着放弃思维的依赖性,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论变性和严密性,加强口语训练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说话讲究新、奇、特,这样才能增强说话的磁性,而这就要培养异向思维。
创造活动的前期需要采用求异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行办法,而创造后期则需要采用求同思维,以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但是必须注意,若过分强调求异,将会导致思维方法的片面性,走进“不可知论”的死胡同。若只是求同,则又可能埋没了更科学、理性的做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造性发挥。怎么把两者结合起来呢?笔者在口语训练之中,通过造句、语素阐释、演讲、辩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炼出新颖、独到的见解。通过评论让学生对训练进行归纳、总结,把形成共识的意见作为训练的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出新、求异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求同思维。
坚持“三性”原则,即训练的系统性、可行性、实践性;坚持“五结合”原则,即“说”是中心,“听”是前提,“读”是保证,“写”是基础,“评”是验证。相互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之间构成了学生吸取、储存和再现知识的心理过程。以“说”为主,带动“听”、“读”、“写”、“评”训练的过程就是强化语言知识、提高表达能力的过程。
(1)不能忽略“听”的训练。在口语训练中,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听”,懂得怎样“听”,逐步掌握“听”的规律,提高听话质量,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对外来信息及时作出反应。
(2)不能忽略“读”的训练。在口语训练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对说话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
(3)不能忽略“写”的训练。在口语训练中,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必须学“写”。“写”是基础。
(4)不能忽略“评”的训练。说话训练中必须加上评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语文教学应强化口语训练,从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说话欲望入手,从完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着眼,抓住“说”这一突破口,注重训练的系统性、可行性、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