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2014-12-12 02:41:57齐跃林
参花(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编研档案馆成果

◎齐跃林

浅析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

◎齐跃林

档案编研工作对于档案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档案的编研工作要与时俱进,在发展模式、组织方法、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创新。对此,本文认为一要完善编研模式,二要优化编研工作的组织方式。

档案编研工作 档案编研 编研模式馆际联合 馆室联合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抓住机遇,顺应发展,档案编研工作在发展模式、组织方法、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应有所创新,与时俱进。

一、完善编研模式

我国传统的非现代管理手段和以纸质为载体的编研成果、形式与利用,历史悠久,成绩斐然。但这一模式受手工作坊式、各自为战、自我为主的束缚,加之编纂与出版周期长,利用时空受限,信息传播速度慢且范围有限,成果形式单一呆板,单向成果交流,出版费用较大,专业人才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已凸显不适应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编研工作中的应用,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带来多方面的变革。新的编研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加快了编研成果的形成速度,缩短了出版周期,使成果向产品化、市场化转变创造了条件;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播,以及传播领域和阅读范围的拓宽、形成规模效应;编研成果形成中采用编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全面互动模式,让利用者的参与贯穿于编研的全过程,编者可以随时听取利用者的意见和要求,以及更正与完善,为成果贴近社会、融入社会,更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确保编研质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将文字档案、声像档案、图片档案等介质组织起来,以更加丰富多彩、集文、图、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电子版档案信息的编研成果呈现给读者,从而突破了单一的纸张和图书的表现形式,大大提高了编研成果的艺术效益和吸引力、感染力。

新的编研模式确有许多优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今后编研模式的走向。但也应看到,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还有一个不断拓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因为长期积累的编研经验是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传承和发扬;已形成的纸质编研成果中,不乏年代久远、弘扬中华文化的珍品,有的连附带的纸质材料、图表与装帧也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这是不能由简单的电子载体所替代的;特别是由于人们阅读习惯的继续,许多人对纸质编研材料情有独钟,一本纸质材料在手,可随时翻阅、圈点、眉批或旁注,前后对照,随心所欲,十分直观,不受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十分方便。而机读材料受到技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从全面的观点看,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编研工作将是新旧两种模式并存,二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优化编研工作的组织方式

档案编研工作的组织方式始终呈现多元化趋势,它可由单个的档案信息机构来承担,也可由多个信息机构联合承担,或者由档案信息机构与社会上其他信息机构联合承担。在档案信息共建与共享中,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各方面服务过程中,人们逐渐扩大了档案编研的主客体范围及其成果的受益者,使档案编研工作由独立编研走向联合编研,也是实现编研工作社会化的“大编研”和档案信息人类共享的必由之路。联合编研可分为馆际联合,馆、室联合,档案馆与社会各界联合,国内外联合编研四种方式。

1.馆际联合。即若干个档案馆相互之间就某些专题联合编研,研成编研成果。它便于发挥各成员馆馆藏的优势,在一定范围内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解决人力单薄、经费困难等实际问题;可以使编研工作在选题、选材等方面更具有社会性、综合性、系统性,有助于提高编研成果质量,形成品牌效应。

2.馆、室联合。即档案馆与机关、企业、事业、社会团体等单位的档案室合作,对馆(室)藏档案信息进行联合开发。它能较好地解决档案信息服务的滞后性与社会需求的时效性矛盾,可以使档案信息资源较好整合和优势互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馆、室特色的档案信息,可以使编研的选题、选材更贴近经济建设和机关各项工作,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现档案信息的价值。

3.档案馆与社会各界联合编研。档案馆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有关部门进行广泛合作,特别是与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史志单位等的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文献资源,共同进行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其好处是:由于开发信息资源主客体的多元化,能最终建成一个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使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得到深层次开发;档案馆与社会各界高度广泛合作,针对社会需求选题,选材具有高度广泛性、适应性,形成高质量的编研成果,便于取得广泛的市场,实现互利双赢;能使档案馆破除封闭,真正融入社会,提高档案馆影响与社会地位。

4.国内外联合编研。它是不同国家之间联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形式,有利于加强档案部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使档案信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最大限度地传播档案信息,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辟了新途径。有助于对散失在国外档案史料的收集,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弄清散失档案的数量、保存地点和管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这对于保护祖国遗产的完整性,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干部档案室)

(责任编辑 张雅楠)

猜你喜欢
编研档案馆成果
《山东档案》
陕西档案(2023年2期)2023-10-03 05:34:16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魅力中国(2020年14期)2020-12-07 15:15:25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0
关于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开发利用的思考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41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浙江档案(2017年10期)2017-03-31 06:27:31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及其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