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
张春阳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农村自身的情况,对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人居环境;政策
(一)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及利用率低
黑龙江农村存在着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及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样点调查显示,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土地利用率仅为80%左右。宅基地闲置、空置、在村庄外围都划定建设预留地等土地闲置问题几乎存在于全省农村。几乎每户都在房子四周围占大面积的自用地,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村庄却在向外侵蚀着农田,占用耕地现象日益严重。造成了另一种“空心”问题,即新建居民点剩余大量闲置宅基地的现象。
(二)农民居住区缺少规划设计
居民点的面貌差主要是由于住区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大多数农村住宅的建设,都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单位的审批和设计,而是仅仅依据一张简单的房屋草图或者是房屋主人的意愿。这样建造的房屋不近使用寿命短,功能性差,严重时更会危及生命。即使农村住宅建设有规划,基本都是仿照城市规划,都会盲目地随着城市规划的变化而变化。导致了农村用地规划缺乏长期的稳定性。为了追赶建房的高速度,建设管理与规划不能及时相互配合。造成的后果就是村庄建设乱、不集中、布局散等。
(三)农村使用的生活能源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农村家用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供应不足且浪费严重。黑龙江省农村普遍采用的炕灶结构不合理,不但浪费能源,而且热效率不高。生活能源往往为直接燃烧柴草、秸秆甚至成才木料等,冬天取暖所用的基本都是小型锅炉或者是土炉子,往往以煤作为主要燃料,所以煤的使用所占比重相当大。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排放的烟尘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黑龙江省农村的能源建设进展缓慢,农村的新能源普及率极低。
(四)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黑龙江农村人居环境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环保、文化、卫生等事业落后,村内给水、道路等基础设施缺少共享性和配套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
目前,黑龙江省已基本完成对农村生活用电网的改造,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对农业生产用电的农网改造被迫中断。农村公路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出行难、道路硬化率低等问题。现有的公路养护工作困难。
根据黑龙江省固定观察点对14个村7000多农户的调查数据上来看,仅有40.5%的村民家庭使用了自来水,真正保证了饮水安全,但与城镇相比,城乡差距仍一倍以上,城镇居民自来水覆盖率己超过83.4%。
在环境卫生和文化基础设施这些方面,农村和城市相比,相差也很远。据黑龙江省对470个乡镇进行的调查资料显示,有垃圾处理站的镇占19.4%,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的镇占13%,37%的村有幼儿园、托儿所,30%的乡镇有敬老院,10.2%的村有图书室、文化站,10.1%的村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10%的乡镇有公园。在住房卫生建设方面,农村旱厕的使用率仍然较高,污染了住区的环境。
(五)农村的环境污染严重及生态破坏范围扩大
农村环境污染总体可分为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和工业污染。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范围不断扩大。
从生活污染来看,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处理,严重污染了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环境。根据来自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合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统计资料显示,黑龙江省农村每年产生的693.5万吨生活垃圾随意倾倒,5.55亿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从生产污染来看,农药、化肥的用量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使用标准,对土壤和水体很容易造成污染,同时农用塑料薄膜及柴油的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及空气污染。据调查资料显示,最近几年农村化肥、农药、塑料薄膜及柴油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从工业污染来看,大量的乡镇企业主要兴建在农村,例如小型的面粉厂、马铃薯加工厂等,这些企业工艺比较落后,分布较为分散。为了减少成本,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没有进行污水处理和工业垃圾处理的配套设施,从而使当地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
(六)农村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
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面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但是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
在教育保障问题上。农村的师资力量和城市相比较,仍然比较薄弱,教育质量不高,教学设施缺乏。同时,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术培训十分薄弱,很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
黑龙江省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缺少必要的财政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分配中存在着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例如在2011年,黑龙江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7590.7元,而城镇人均纯收入为15696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城镇的48.4%,农村居民的收入有限,却承担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从社会保障支出看,占全省总人口近45%的农民社会保障支出只占全省社会保障支出总数的8%;从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用情况看,城镇居民人均455元,农民仅为15元,相差约30倍。
针对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善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措施。
(一)改革完善现存的土地管理制度与规划体系,加快推进真正现代产权制度意义上的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实施,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司法监督的力度,彻底根治私占耕地、破坏土地以及态意污染等违法行为。
(二)用科学发展的思想引导黑龙江省农民进行住区建设,在符合黑龙江的地方风貌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基础之上,加快现代化农村住宅模式的推广,加大科技进步对农村住宅建设的支持力度,做好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
(三)建立科学的农村能源建设政策措施体系,进一步扩大能源建设规模,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农村能源建设。健全农村能源技术服务和管理体系,改革政府对农村能源工作的政府职能。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政策,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投入体系。加强农村交通和饮水工程建设政策扶植,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五)为农村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财政政策保障,加强对农村政策法规的扶植和实施管理,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及重视科技创新。
(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实施农村教育投资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财政制度。
[1]苗红萍,刘国勇.新疆不同模式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研究——基于农户意愿的调查[J].新疆农垦经济,2012
[2]张洪祥.新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建设思路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
[3]刘艳菊.关于改善和解决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
张春阳,男,1987年6月生,汉族,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