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吕温的青海情结

2014-12-11 22:57:43孔庆蓉
参花(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吐谷浑河源吐蕃

◎孔庆蓉

唐代诗人吕温的青海情结

◎孔庆蓉

文化的起源和地理有着直接的关系,青海境内的江河源文化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唐人笔下的“河源”范围大致在唐河源军驻地都州(今青海乐都)以西,溯黄河而上至青海以西,最远可到达乌海(今青海苦海)一带。《史记》记曰:“于寞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1]《汉书》记曰:“汉使穷河源,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2]唐高宗仪凤二(677)年,在都州(今青海乐都)地区设河源军,为陇右道辖地,其故址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古城台。晚唐吐蕃势力渐衰,河徨地区重入唐朝治下,“河源”在唐诗中作为边塞景观象征的诗句屡见不鲜,“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3]“陇首行人绝,河源夕鸟还。”[4]“河源”千里之遥,飞鸟难至,人迹罕至,已成为唐人心中遥远的景观。

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就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暂住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5]

这远在天边的惆怅,无不侵染了诗人对“河源”这个具体地域独特的环境感知。“暂住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的局面深深地表现出了在吐蕃统治下的汉民翘首盼归的急迫心情,以及诗人渴望收复失地却又无能为力的爱国情怀。

吕温生活在“安史乱”后的中唐社会。诗人在途经吐蕃途中写下不少诗篇,其中不乏情景结合的上乘之作。吕温的诗在整个唐诗史上地位并不突出,但这首诗却将青海独特的高原雪景和途中的心情相结合,意在情而非景,但景的描写却又清新自然,和其他诗人诗词中所描写的“青海”荒漠孤烟,无人问津不同,“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让人不禁生发联想。全诗共十六句,前八句着重写景,“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点明了诗的主旨,汉藏一家亲。

历史上,唐和吐蕃的关系既有“春风暗度”的和平休战期,也有剑拔弩张的矛盾冲突,尤其为争夺吐谷浑牧地和青海地区的斗争更为激烈。公元663年(唐高宗龙朔三年),吐蕃论布噶(即禄东赞)以精锐部队进攻吐谷浑,由于大臣素和的叛变,吐蕃掌握了吐谷浑的军事情报,吐谷浑的河源王诺易钵及弘化公主率残部逃往凉州,薛仁贵奉命护送吐谷浑王回国,唐军遂进攻吐蕃,但由于将帅不和,指挥失误,加之唐王朝对东部的高丽用兵,无力西顾,大非川(今青海大河坝)为吐蕃大将论钦陵所败。吐蕃遂灭吐谷浑,完全占有其地。这种“退浑种落尽在,而为吐蕃所鞭挞”的局面在吕温的《蕃中答退浑词》中有所反映:

退浑儿,退浑儿,朔风长在气何衰。万群铁马从奴虏,强弱由人莫叹时。

退浑儿,退浑儿,冰消青海草如丝。明堂天子朝万国, 神岛龙驹将与谁。[6]

“退浑”就是“吐谷浑”的谐音。“神岛龙驹”,史书曾这样写道:青海周回千余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化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将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聪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聪马。杜甫《高都护骢马行》就是写青海骢的名诗,“腕促蹄高如波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腕促蹄高正是良马的标志。

唐顺宗李诵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吕温因拘留吐蕃不能返朝参加永贞革新。“时王叔文用事,故与温同游东官者,皆不次任用,温在蕃中,悲叹久之。”[7]诗人这种久居异地抑郁难言的苦闷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有所体现:

《吐蕃别馆月夜》

三五穷茸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处,不忍见圆光。

《吐蕃别馆卧病寄朝中诸友》

是汉纵横车马咬,风摇玉佩烛花繁。岂知赢卧穷荒外,日满深山犹闭门。

《吐蕃别馆中和日寄朝中旧僚》

倩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似我向西偶。[8]

吕温出使吐蕃期间的诗歌,不但真实而又艺术地描绘了雄奇壮丽的高原异域风情,反映了诗人出使吐蕃期间的思想情绪,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料,既具有一定文学水平,又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1]《史记》卷123《大宛列传》 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14页.

[2]《汉书》卷61《张蓦传》中华书局, 1999年版,第2041页.

[3]张仲素,《塞下曲五首》《全唐诗》卷367,第4138页.

[4]马戴,《陇上独望》 《全唐诗》卷555,第6439页.

[5]赵宗福 《历代咏青诗选》,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页.

[6]赵宗福,《历代咏青诗选》,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

[7]《旧唐书·吕温传》.

[8][唐]吕温。吕和叔文集[C]四部丛刊初编,商务印书馆编,民国八年至十八年.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吐谷浑河源吐蕃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山西林业(2021年2期)2021-07-21 07:29:30
吐蕃金银器知见录
紫禁城(2020年5期)2021-01-07 02:13:50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中华建设(2020年5期)2020-07-24 08:55:40
吐蕃相论恐热降唐考
西夏及其周边吐蕃语地名考释举隅
西夏学(2020年2期)2020-01-24 07:43:26
鲜为人知的古代丝路 青藏高原丝绸之路
地理教育(2019年6期)2019-01-12 00:20:00
《弟吴宗教源流》(吐蕃史)译注(二)
西藏研究(2018年4期)2018-10-30 01:12:20
英藏敦煌藏文IOL Tib J 897号吐谷浑纳粮文书研究
西藏研究(2018年2期)2018-07-05 00:46:34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08
吐谷浑史研究综述
长江丛刊(2016年12期)2016-11-26 07: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