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蓉 宋治文 王丽娟 马雪 李凤菊 信丽媛
摘 要:农以种为先,良种是保障蔬菜高产高效的首要条件,蔬菜种业对于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从产业链角度入手,通过逐层深入剖析天津市产业链布局和各环节的发展现状,找出蔬菜种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种业;产业链;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11
天津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蔬菜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天津市又有蔬菜种植的传统,且自 “4412”设施农业工程实施以来,蔬菜产业进入了空前快速发展阶段[1-2]。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各级政府对种业发展的重视,蔬菜种业已经成为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优势产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天津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起到了重要作用[3-6]。但是,与发达国家跨国种业相比,天津市蔬菜种业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6-8]。为此,笔者对天津市蔬菜种业的产业链布局及“育、繁、推”各个产业链环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切实提高天津市乃至全国蔬菜种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1 天津市蔬菜种业产业链的总体布局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天津市已形成了“国有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兴起,销售企业众多,一家持证外国公司”的产业格局。其中,以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最强,具有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能力;以天津绿丰园艺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耕耘种业、天津神农种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民营科技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明显,其生产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提升显著;民营销售企业数量较为庞大,2011年已超过1 100家,虽不乏有像天津子丰种业有限公司这样较大型的销售企业,但多数为小规模的销售门店;日本花之大和公司是天津市唯一一家持证外国种子企业,主要经营花卉和蔬菜,对天津市本土蔬菜种业发展的影响不大。
近年来,天津市通过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力度,加强种业产业化配套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育繁推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天津市蔬菜种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已形成,且实现了产业链的不断细化和完善。目前,天津市蔬菜种业已经形成了蔬菜品种选育(种质资源收集、育种基础研究、品种选育、品种试验、区域生产试验、品种登记审定)、繁育生产(种子繁育、种子加工与包衣、种子质量检测)、推广销售(种子包装营销、种子贮藏运输、种子销售与售后)为一体的全程产业链(图1)。
2 天津市蔬菜种业育种现状
天津市蔬菜育种工作主要由国有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自行开展,但在工作内容、工作模式、育种手段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国有企业育种工作内容包括种质资源收集、育种基础研究、品种选育、品种试验、品种登记审定等全程育种链条;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育种雏形已经显现,育种技术国内领先,育种手段采用以常规育种为主,并充分结合生物技术的育种方式。民营科技企业的育种工作内容包括除育种基础研究以外的所有蔬菜育种研究工作,育种手段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其中少数企业已经开始尝试流程化的商业化育种模式,显著扩大了测配组合的规模。
近年来,天津市积累了丰富的品种资源材料,育种手段和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并积极探索现代生物技术育种途径,黄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的育种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龙头地位,西瓜、甜瓜品种的国内领先优势正在形成。黄瓜育种在细胞工程育种及分子育种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多抗性鉴定技术、大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成熟已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建立了快速、高效的黄瓜现代育种技术体系[9]。花椰菜育种建立了克服因基因型障碍的“搭桥技术”,推广了花椰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率先采用计算机育种技术选育花椰菜新品种,研究水平达国际领先,并在人工智能花椰菜育种方法的研究与新品种选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0]。大白菜育种在全国率先开展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杂交育种技术、雄性不育转育技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11]。芹菜育种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制定出芹菜耐抽薹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利用雄性不育技术培育系列芹菜杂交品种用于生产[12-13]。
3 天津市蔬菜种业繁育现状
天津市国有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均自己开展种子繁育工作。但是由于天津土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气候、人工成本、保密性等原因,天津本地蔬菜种子繁育基地主要在外省市,集中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内蒙、甘肃、云南、青海等省市,基地总面积约2 667 hm2。近年来,天津市通过现代种业基地建设和贷款财政贴息专项资金扶持,发展了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本地良种繁育基地。种子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制种为主体,在全国率先实行订单农业,逐渐形成种子生产集团,成为科技良种产业化的典范,被农业部专家组称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天津模式”。
在孵化创新方面,天津市的杂交制种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领先全国。在制种技术研发方面,科润黄瓜所从事黄瓜杂交制种30余年,研发了黄瓜杂交制种方法、黄瓜种膜剂配方及其生产方法,创建了网室隔离杂交制种技术体系,并建立了高效杂交制种技术体系规程。此外,科润蔬菜所在芹菜专用种衣剂配方技术、打破芹菜种子休眠的激素处理技术等方面获得了突破。在种子质量检测方面,科润黄瓜所是国内首家在蔬菜上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种子纯度检测,并达到了规模化应用的企业。建立了通过分子标记进行黄瓜种子纯度鉴定的技术体系,筛选出针对目前主要推广的20多个品种的特征分子标记。2009年利用该技术对11.5万多kg黄瓜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保障了黄瓜良种的推广应用。此外,天津市还自主研发了基于EST-SSR标记的花椰菜和大白菜的杂交种种子纯度鉴定的方法,以及芹菜EST-SSR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等。
4 天津市蔬菜种业推广现状
天津蔬菜种子销售市场主要面向全国,蔬菜良种年销售量达100万kg以上,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从组织结构来看,虽然参与种子销售的民营销售企业有1 000多家,但是随着国有农科院所和民营科技企业的“育繁推一体化”运作模式的探索与深入,通过不断的市场创新,它们已经成为天津自产种子销售链条上的主导力量,创建连锁销售、代理销售、办事处销售等不同类型的推广销售网络,在全国建立完善的推广销售网络和服务渠道。
目前,天津市已形成多种国内知名的蔬菜种子品牌,先后推出了津研、津杂、津春、津绿、津优等系列黄瓜优良品种;丰花系列、津雪系列、津品系列花椰菜优良品种;秋绿、津白、津夏、津秀系列大白菜优良品种;天津实心芹、四季西芹;津抗、津花系列西瓜;丰雷、元首系列甜瓜;津椒系列甜辣椒;双丰系列菜豆品种。其中黄瓜、花椰菜、大白菜、芹菜最具优势,除满足本地蔬菜生产用种需求外(本市蔬菜播种量大约每年30万kg,商品种占80%左右),大量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青麻叶类型大白菜新品种占出口商品菜的70%以上,成为全国出口创汇大白菜的主导品种。“津”字品牌蔬菜种子已成为全国蔬菜种子行业的金字招牌。
5 天津市蔬菜种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5.1 现代育种体系仍需完善
国有企业由于受到科研体制的限制,仍普遍存在“个体户”、“课题组”式的育种模式,尚未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的商业化育种模式,测配组合的规模不大,保障品种的持续性和市场性有一定难度。而民营科技企业科研实力不强,特别是现代育种技术和装备发展较慢,目前仍以常规育种为主,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育种手段鲜有涉足。同时,最尖端的生物学、信息学领域的人才和设备主要集中在高校中,而这些宝贵的科研资源还未与蔬菜种业实现无缝对接,大大影响了现代技术手段在育种中的应用。
5.2 繁育、推广环节发展滞后
天津市仍然存在“育种一流、加工二流”的现象,且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种子试验网络不健全,区域试验基地缺乏;良种繁育基地分散,配套设施设备差;种子加工设备落后,多属单项加工作业,经加工的种子外观质量较差;质量监督、检验技术体系不完善,种子纯度鉴定仍以田间种植鉴定为主;区域性示范推广平台建设还需完善,对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筛选少,相应配套的技术咨询跟不上;种子市场无序化、育繁种基地分散等,均导致种子科研单位或企业自主品种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受全国种业大环境的影响及国外种子公司的加入,人才流动加大,加重了育种人才和种质资源流失。
5.3 蔬菜种业资金缺口较大
天津种业发展专项资金还未设立,融资渠道偏窄,企业规模偏小,尚未有销售收入达亿元的蔬菜种子企业,现有科技投入不能满足科研创新的需要,且与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省市差距很大。跨国种业公司每年用于研发费用都在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以上。国内多个省份也设立了种业专项资金,例如江苏省设立种业专项资金,每年8 000万元,连续5年。
6 天津市蔬菜种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6.1 全面提升核心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
加大科研投入,重点从4个方面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升级。一是坚持种质资源创新。以单倍体培养、分子标记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等现代高新技术成果为核心,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创制优异种质资源,为育种奠定基础。二是运用分子标记、细胞工程、诱变育种等关键技术,健全高效育种技术体系。进一步优化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系,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并规模化应用,实现育种的分子设计。三是开展繁种关键技术研究。综合利用嫁接技术、激素调控技术、蜜蜂授粉技术,机械化采种技术,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安全化的制种技术规范。四是升级种子生产加工和检测技术。研究种子生产田间控制技术与采收技术,种子干燥、精选、分级、包装等加工技术,种子安全储藏与质量控制技术,建立种子质量控制体系。
6.2 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加快完善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的配套人才、资源、资金等管理机制;加强京津冀产学研合作与资源整合,以合同契约、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区域内外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快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共同研发、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由专职专业团队负责,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积极探索企业兼并、重组、上市等中长期发展战略部署,尝试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品种育成人员奖励机制、品种转让提成制度等。
6.3 显著增强产品竞争力和营销能力,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一是培育一批自有产权的拳头产品。育成一批市场急需、优质、多抗、专用型露地新品种和设施新品种,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二是增强创新创业团队实力。灵活引才育才机制,积极引进或培养领军创新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完善示范推广体系。在主栽区构建试验、示范点,形成管理规范、配套完备的高标准新品种展示平台和有形转化及示范体系,实现新品种快速转化。四是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种子销售网络,在省级一级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二级、三级销售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培养全能田间技术队伍,实现田间高效服务,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6.4 完善投融资体系,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市和区县两级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设立蔬菜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及其相应监督考核机制;加大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每年遴选一批骨干企业予以滚动支持,对成功企业给予奖励。二是构建“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资金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投融资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优先安排金融服务体系对种子企业给予扶持,鼓励运用股权基金、企业债券、小额贷款公司、企业上市等方式,积极吸引境内外资本、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蔬菜种业。三是完善政策配套。设立种业生产基地设施建设、种子加工储运装备配置、良种推广应用等专项补贴项目;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组建种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起分工明确、利益链贯通的研发机制;设立种业风险基金及配套保险,加大财政投保补贴力度,建立起“政府基金—保险公司—企业”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机制,提高理赔标准,简化理赔程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多功能用地等方面给予符合条件的种子企业优先考虑,建立种子生产基地长期租赁体制。
参考文献:
[1] 苏丽娜.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2014(8):75-77.
[2] 仇继东.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设想与对策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5-9.
[3] 王晓蓉,宋治文,张要武. 天津市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的对策[J]. 山西农业科学,2014(1):87-90,106.
[4] 宋治文,张要武,王晓蓉. 基于SWOT分析的天津市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2):1-5.
[5] 窦艳芬,姜岩,苗强. 天津市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2013(7):13-15.
[6] 常冬梅,司智霞,王翠. 蔬菜种业改革与发展——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经验谈[J]. 中国蔬菜,2011(13):1-4.
[7] 陈志兴.中外蔬菜新品种选育的比较及我国的发展对策[J]. 种子,2005(9):52-53.
[8] 佟屏亚.中国蔬菜种业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蔬菜,2009(7):1-4.
[9] 杜胜利.依靠持续科技创新实现天津黄瓜良种产业升级[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6):89-90.
[10] 花椰菜育种和新技术研究的领航者——记2006年度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获得者、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书记孙德岭[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7(11):81.
[11] 李梅,张斌,闻凤英,等. 天津大白菜育种现状及商业化育种方向探讨[J]. 长江蔬菜,2014(8):1-5.
[12] 王武台,古瑜,韩启厚,等. 芹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 中国蔬菜,2011(8):22-27.
[13] 高国训,王武台,吴锋,等. 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