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立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儿科,天津 30100)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必然存在的一段历程[1-2],约有40%~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一部分还可能造成核黄疸,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历来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许多儿科临床学家对之潜心研究,每年均有大批研究论文发表,众多儿科学著作中亦必有论及,然而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并未完全明了,特别是其有效治疗方案仍然是探讨的热点。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本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日龄1~27 d,平均(14.91±4.62)d;体重2.44~4.18 kg,平均(3.73±3.15)kg;经皮检测黄疸指数为(273.96±13.51)mol/L。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日龄1~29 d,平均(15.77±5.96)d;体重2.37~4.22 kg,平均(3.51±2.73)kg;经皮检测黄疸指数为(270.04±16.29)mol/L。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凡患儿总胆红素204~255 μmol/L以上者;②生后36 h出现黄疸,进展较快者,应光照疗法,低出生体重儿有黄疸者;③已知胎儿为Rh溶血病者,出生后出现黄疸;④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如家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G-5-PD缺乏、感染、血肿、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包括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蓝光箱辅以蓝光照射治疗,连续照射8 h后,停12~16 h,总时间在60 h以内。
1.4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及患儿家属满意率。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比较:两组干预前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05),而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41,P<0.05);且观察组退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t=-3.146,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5.66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胆红素指数(mol/L)干预前 干预后退黄时间(d)家属满意率满意 不满意观察组 41 273.96±13.51 101.28±13.57 5.22±2.73 39(95.1) 2(4.9)对照组 41 270.04±16.29 199.46±12.33 8.89±3.51 22(53.6) 19(46.4)t值 0.356 -28.041 -3.146 ―χ2值 ― ― ― 15.669 P值 >0.05 <0.05 <0.05 <0.05
胆红素能吸收光线,以波长为450~460 nm的光线作用最强,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在425~475 nm之间,故有人认为是人工照射的最好光源[3-4],因此,蓝光照射作为一种快速退黄的办法,可有效地分解胆红素,达到退黄的目的,故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本组为了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针对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包括白蛋白、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抗感染等药物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蓝光箱辅以蓝光照射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胆红素指数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退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从而也显著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此观点本研究也获得了证实。但本研究中也有部分病例未获得理想疗效,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为患儿便秘所致,若患儿便秘,光疗后新形成的IXE经胆道排泄入肠腔后,如不及时随大便排出,又可转变为IXZ,并经肠壁重吸收至血中,不利于血清胆红素的下降。
而蓝光照射治疗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外,经国内外学者的不断观察,发现可能会出现发热[5]、腹泻、皮疹、维生素B2缺乏与溶血、青铜症、低钙血症、贫血等不良反应,而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足以证实蓝光照射治疗的安全性。总之,蓝光照射疗法是一个新的课题,许多指标尚需进一步探讨,随着仪器自身装置的不断改进及技术的发展,蓝光照射治疗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崔晓芳,徐雪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措施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60.
[2] 黄炳暖,张瑜丹,凌武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86例临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58.
[3] 宋志芳.间断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7):767.
[4] 高玮娜.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3,34(27):5586.
[5] 高艳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0):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