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贞(陕西省西安市北方医院,陕西 西安 710043)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特点是气道慢性炎性反应,气道高反应,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以及反复发作。如诊治不及时、病程延长可导致不可逆性气道狭窄及气道重塑。故儿童哮喘预防及治疗非常重要。现在常规治疗哮喘的基础上辅助匹多莫德口服,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5岁,平均(3.65±1.7)岁;病程0.5~5年,平均(3.3±1.8)年。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2~7岁,平均(4.81±1.6)岁;病程0.8~6年,平均(4.8±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标准[1]。本研究各项措施均告知家长知情同意,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并发症等。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前常规检查,排除用药禁忌,排除其他急、慢性感染疾病,以及营养不良、心、肾等器官的病变。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解痉、祛痰、抗感染、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药物匹多莫德口服液(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64)、2次/d,400 mg/次,空腹时口服,持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持续治疗后,定期随访,在此期间了解患儿的发病情况。显效:患儿期间无哮喘发作。有效:患儿哮喘发作次数<3次,每次喘息咳嗽等症状持续时间<5 d。无效:患儿发病次数≥3次,每次症状持续时间≥5 d。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对比:见表2。
2.3 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对照组有1例出现皮疹,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无明显影响[2]。
导致哮喘的危险因素常见有:吸入过敏原(尘螨、动物毛屑、排泄物、真菌、蟑螂、花粉等);食入过敏原(牛奶、鱼虾、鸡蛋、花生、芒果等);呼吸道感染;药物、情绪变化、剧烈运动等。随着生活水平、卫生条件、环保意识的逐渐改善,以及家长们对哮喘防治意识及科普知识的提高,哮喘患儿接触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的机会逐渐减少,临床上常见诱发哮喘的原因是呼吸道感染。所以预防和减少呼吸道感染对于哮喘患儿尤为重要。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与提高患儿自身免疫力有直接关系。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例(%)]
表2 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哮喘发作次数(次) 持续时间(d)观察组 502.8±1. 55.4±3.3对照组 504.2±1. 48.1±2.3 P值 <0.05 <0.05
哮喘患儿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匹多莫德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免疫刺激调节剂。通过刺激非特异性自然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口服能够吸收,不在肝脏代谢,以原型从肾排出,对肝肾没有毒性。儿童用药较为安全。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及症状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匹多莫德能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并使喘息、咳嗽等症状持续时间缩短。匹多莫德针对哮喘患儿能提高患儿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几率,从而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及症状持续时间,对小儿哮喘防治效果较好[3]。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匹多莫德辅助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还能够缩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是一种理想及安全的哮喘辅助治疗用药,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1] 刘燕玲.匹多莫德联合孟鲁司特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50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5):56.
[2] 刘海燕,杨旭东,侯 伟.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4):783.
[3] 张登美.匹多莫德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