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2014-11-20 00:36:22白晓雪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白晓雪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逐渐凸显出重要地位,但当前高校在实践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与效果提高。高校需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建立平台、设立基金、规范队伍、创新形式,探索出适合高校实践育人的新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育人 大学生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增强我国发展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谓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要实践育人,就是要通过实践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目的。高校必须经由教学育人到实践育人的路径转换,以教材为凭,侧重于知识传授,框架梳理;以体验为纲,侧重于理论理解,情感领悟,使之形成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相适应的良好局面。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虽已经过多年的摸索取得一定成绩,但实践水平尚处于较低层次,实践内容空泛,形式主义严重,缺乏针对性,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缺乏实践平台保障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实践活动多数在校园内举行,在活动范围与设施上对活动造成了客观的限制,导致实践活动千篇一律,无法实现不同个体的差别性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同时,缺乏多元、开阔的实践平台势必导致实践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在校园的环境中无法对社会中现实的教育材料感同身受,很难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缺乏专项资金保障

充分的专项实践资金保障是高校开展实践活动的先决条件。国家财政对高校学生活动的资金支持十分有限,作为事业单位的普通高校能够自行承担的力度尚小,无法保障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限制了实践的规模与范围,导致实践活动常年局限于学校、养老院、烈士陵园等场所,无法与时俱进。

(三)缺乏专业指导教师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群体主要分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大类。由于他们本职工作量大,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缺乏专门从事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势必会使高校实践活动缺乏系统性、综合性与连续性,很难逐层逐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实践育人的功能。

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的对策思考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与课堂教育互补的科学路径,理论说教之有与实践活动相辅相成,才能指导大学生实践,达到知行合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惊人的成绩,必须建立健全的保障、施行得当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且乐在其中。

(一)提高认识,建立统一实践平台

教育部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监督,巩固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平台。举社会之力,将对大学生有教育意义的场所统一规划为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的特殊平台,为高校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加强宣传,设立专项实践基金

坚持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高校实践活动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对大学生群体实行免票或优惠政策。国家财政应从国家战略层面统一部署高校实践育人活动,设立学生实践活动专项基金,建立高校实践基金网上管理平台,严格规划用款流程:申请、审批、报销、打款统一在网上进行,使财务公开、透明,确保专款专用。

(三)弘扬理念,规范实践教师队伍

培养高校大学生不仅仅只是高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都应发力的重要工程。高校实践活动需要科学指导,应长期建立由专业教师、辅导员、教育基地工作者等方面人士组成的高校实践活动专项指导组。指导组成员应保证专心、专业、专职,既要深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又要回归于实践平台,充分开发平台的育人形式。例如,实践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前组织相关专题竞赛,然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兴趣方向进行讲解与引导,利用校内外无限资源,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有所成。

(四)营造氛围,创新实践育人形式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通过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专题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专题教育,开展“中国梦”专题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了解国家的前途命运,培养爱国主义情怀。还应充分利用当代“红色资源”,将各个历史阶段留下来的人物事迹、档案记录等文献和影视、戏剧、歌曲等文艺作品通过电影、音乐、戏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展现给大学生等。大学生内心深处自然会受到革命历程中无私精神、无我品格的熏陶与洗礼。

2.拓展校园实践活动

高校应探索出一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依托,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策划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在广大学生中征集活动形式,将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中知之甚少的部分和教材中不能面面俱到、系统描述的情节通过生动、活泼、具体的活动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实践活动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完善,更能通过大学生的亲身参与,让他们从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积淀文化,受到鼓舞。

3.创新社会教育实践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持续、不间断的系统工程。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达到资政育人、传承历史、陶冶情操的目的。学生亲身参与红色之旅感受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信念、无畏追求、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在国家重点景区,组织大学生观赏祖国壮美山河的绿色之旅,欣赏风景如画、辽阔磅礴的大好风光,磨练学生品格意志,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郑永廷,胡树祥,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