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研究

2014-11-19 09:05:58李宁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校改革

李宁

摘 要:我国高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当前,国内高校已经进入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科学地树立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提高高校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该文中,笔者论述了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在新形势下科学地树立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高校 教学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b)-0128-01

本论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高等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GHYB13206)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已经达到2300余所[1],这些高等院校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在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模式和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国内高校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总体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人才素质要求也随之发生深刻地变化,这就需要高校不断调整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贯彻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化的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动态化的教育[2]。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高校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及时地修正和完善,确保教学和人才培养始终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新形势下高校通过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实际上就是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现阶段高校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市场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今后一个阶段,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生源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而决定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推动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这无疑会全面提升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有助于实现高校专业学科建设的均衡发展。通过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无疑会给高校的专业学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一方面高校的专业学科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加理论教学的实践转化环节,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理论研究转化为现实成果的能力,这对于丰富和完善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现阶段高校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现阶段国内许多高校在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不及时。当前,很多高校在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目标确立和修订不及时的问题。一方面很多高校长时间没有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从而导致了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缺乏指导性和总体规划,另一方面还有部分高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游离于教学管理工作整体规划之外,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起到指导作用,甚至出现与教学管理工作总体发展趋势互相抵触的现象。

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缺乏有效的工作模式。当前,很多高校在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的工作模式,更多的是凭借主观经验来进行。在目标确立、评价和修改的过程中,也没有采取科学化和量化的工作方式,综合评估目标确立的准确性,不但造成了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科学化程度不高,而且还会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整体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参与性不强。很多高校在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都采取单一化的工作方法,即由高校管理部门作为实施主体,自上而下地推动改革。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无法真正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教职工和在校生很多好的想法和思路无法转化为高校管理部门的决策行为。这种做法脱离了在校师生这个重要的主体和基础,必然导致了改革行为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缺乏有效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执行状况考核机制。现阶段很多高校虽然确立了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但是缺乏阶段性和综合性的目标执行状况监督考核机制,目标的执行情况得不到有效地评估和监测,也不能够为管理部门的改革决策行为提供准确的参考。

3 对提高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和思考

笔者认为,为了妥善解决现阶段国内高校在推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切实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总体水平,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将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纳入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之中。高校管理者要对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规划布局之中,不能游离于整体规划之外,并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推动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推进,统筹实施。

提高参与性。高校管理部门要提高在校师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在校师生对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模式,最终将在校师生的需求转化为高校决策部门的决策行为,满足在校师生的利益诉求。

建立科学化的监测工作方法。高校应当建立科学化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监督考核方法,将模式总体目标转化为量化指标,定期进行效果考核,考核结果可以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决策行为的直接依据,以此来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刘楠.高校教学改革与质量管理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

[2] 金国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M].漓江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