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奕
防治脑中风的CEA手术
脑中风是一种发生在颅内的疾病,但大部分情况下是由颅外的疾病所导致,其中很多是颈动脉的疾病。
相对于颅内的血管而言,颈动脉的直径较粗,加上颈部每天都要不断地活动,容易受到各种挤压和损伤,导致斑块破裂。而且当颈动脉斑块生长到超过内径的70%时,斑块也极易破裂,斑块内的脂肪会释放出来,要么在局部形成血栓,堵塞全部血管管腔,要么随血流行进造成远端栓塞。
由于双侧颈内动脉负责大脑前2/3部分的供血,所以一旦闭塞,患者往往会发生致死或致残性的脑中风。这就是脑中风“病在颅内,祸在颈部”的原因。
CEA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简称,是由外科医生将颈动脉内的脂肪沉淀物(斑块)去除的外科手术。
颈动脉位于颈部,是向大脑供血的主要动脉,它包括两个主要分支,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病变也变得更为常见。导致脂肪和其他物质沉淀于动脉壁上的病变过程被称作动脉粥样硬化,即通常所说的“动脉硬化”,脂肪沉积物称作斑块,变窄的动脉部分称作狭窄。狭窄程度通常用病变管腔直径占正常管腔直径的百分比来表示。
从手术指征上看,不论是已经发生脑中风的患者、有一过性脑中风的患者或还没有出现脑中风症状的病人,如果病人的颈内动脉中有一根或多根动脉发生70%~90%狭窄,就符合手术指征。手术可以避免已经发生轻、中度脑中风的病人再次发生脑中风。而如果不进行手术,病人在发生第一次脑中风后,还可能发生更严重的脑中风。
手术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均可实施。先将需要做手术的血管切开、暴露出来,再用转流管建立起一个旁路通道,保证手术中脑部的血液供给,然后进行颈动脉内膜的剥脱。整个手术大约需要3个小时。
1968年,美国开始大范围开展CEA手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脑中风的死亡率不断下降。至1976年,全美全年实施CEA手术35 000例,脑中风的死亡率下降了21%;1983年,全美完成CEA手术95 000例,同期的死亡率则下降了41%。
做CEA手术本身有风险,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医术高超的医生。CEA手术要取得完全的成功,还必须高度重视手术后的护理和患者的调养。术后应该有高水平的专业护理人员、良好的病房条件,对病人进行精心照料,以免引起脑中风、癫痫、高烧等疾病,保证病人早日康复。
CEA手术的适合人群
1.颈动脉狭窄严重(>70%),6个月内有一次或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轻度脑中风发生,或渐进性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手术预防效果最好;
2.有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
3.已发生脑中风但恢复较好者,若有颈动脉狭窄,在首次发作后3~4年,将有20%~45%的患者会再次发生脑中风,应对颈动脉狭窄予以手术治疗;
4.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不均,或有溃疡,内有出血,都应高度警惕,并及早手术。
防治脑中风的常见误区
误区1:脑中风不能预防。
实际上减少或消除中风的危险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防止肥胖和减少胆固醇食物的摄取、戒烟及进行多种有利身体健康的活动,是可以预防脑中风的。
误区2:中青年人不必担心发生脑中风。
此种认识是错误的。临床资料表明,绝大部分脑中风患者是在60岁以前发病的,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中青年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误区3:轻微脑中风可以等待自己好转。
脑中风最佳治疗时机是发病后3小时内,所以,脑中风的早期患者、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要做的事情就是和死神赛跑,早治疗1分钟,就会给患者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在这个时候,如果患者选择等待病情自己好转,是非常危险的。
专家认为,脑中风可以根据危险因素做出长期预测。这种预测可以告诉你10年内患脑血管病的概率,当一个人出现前期症状时,应该密切关注。有一种称作短暂性脑缺血的情况,就是常见的脑中风前期症状之一,又被称作中风小发作。这些患者能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但大约有半数的中风小发作患者如果不加以必要的治疗,在1年内将会发生脑中风。约有10%的脑中风患者以前至少经历过一次中风小发作。
中风小发作的症状与脑中风极其相似,也出现语言表达不清、肌肉无力、视力障碍或精神错乱等症状,只不过持续时间短。患者若有小发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即一旦出现头痛、头晕,面部、肢体肌肉麻木无力等症状,要尽快到神经科就诊。就诊越及时,治疗效果越理想。让医生鉴别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应用抗凝药或其他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脑中风的大发作。
误区4:在转院的时候,很多患者不选择救护车转院,选择私家车或出租车转院。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选择救护车转院的脑中风患者大约只有23%,其余77%的人选择自己找车、家里人开车或者乘出租车,这些都是不明智的。它的弊端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因为你不知道哪个医院是治疗脑血管更好的医院; ②如果患者在转院过程途中出现病情变化,非专业人员可能会因处理不当而造成伤害。所以,在此建议大家:第一,尽可能抢时间;第二,选择专业的救护车转运患者,而不要选择自我转院。
误区5:脑中风患者不可能完全恢复。
事实上,只有15%的脑中风患者出现严重伤残,这些患者可能会永久性地失去说话的能力或者偏瘫。每年发生脑中风的患者中,约有2/3能够存活下来,有1/3的患者可以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在脑中风患者中,大约有半数的患者在经过急性治疗后仍然有说话障碍和部分偏瘫,但许多患者坚持适当治疗后能有所恢复。
误区6:定期服用些疏通血管的药物可以预防脑血管病。
这种方法并不可靠。目前,存在用药的使用不规范的现象,2006年心血管年报的数据提到,神经营养药物占到整个心血管病用药的1/3以上,但实际上大部分没有循证医学证据。
误区7:脑中风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复发率高是脑中风的一大特点,如不注意预防,3~5年内脑中风复发率为25%~75%。这是因为,所谓脑中风治愈只是急性期临床症状的消失,其病理基础如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并没有治愈。因此,脑中风恢复后一定要继续治疗原发病,加强自我保健,定期复查,警惕和防止复发。
误区8:病急乱投医,用药不合理。
当前,报刊、电视上形形色色的医药广告忽悠了很多患者,有的患者及家属盲目听信,自行选购所谓“疗效”在90%以上的药物;有的不做任何检查,就使用溶栓药物;有的迷信进口药、贵重药,不对症反而多花钱,并且耽误病情。即使同一种病,每个人病因并非完全相同,应找出病因,选择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方案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编辑/不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