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红彦 朱俊平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毛红彦,女,1981年生,本科,助理实验师。
近年来潍坊市养鸭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鸭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其中鸭大肠杆菌病是2012年发生频率最高的细菌性传染病。鸭大肠杆菌病患鸭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等,剖检病变主要为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等。
由于鸭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若盲目用药,不仅防治效果较差,而且会使防疫成本增加、鸭产品质量下降、养鸭效益大幅降低。为筛选出防治鸭大肠杆菌病的敏感药物,特进行本试验,以期获得抗鸭大肠杆菌较好的药物,用于防治鸭大肠杆菌病,减少养鸭户的损失。
试验用菌株为2013年上半年从潍坊市各县市(区)典型鸭大肠杆菌病病例中分离培养的20株鸭大肠杆菌。
安普霉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硫酸粘杆菌素、氧氟沙星、氟哌酸、恩诺沙星、头孢唑酮、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均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禽病实验室制备,依次编为1~14号。
用密集划线法将分离到的鸭大肠杆菌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然后贴药敏试纸片;置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观测抑菌圈直径。根据抑菌圈直径将菌株的敏感性分为4个等级,即不敏感(直径≤10mm)、低度敏感(10mm<直径≤15 mm)、中度敏感(15mm<直径≤20mm)和高度敏感(直径>20mm)。
药敏试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对20株鸭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潍坊市治疗鸭大肠杆菌病最有效的药物为头孢唑酮、头孢噻肟和头孢拉定(高敏株及中敏株占85%),其次为氟苯尼考和庆大霉素(高敏株及中敏株占80%),再次为氧氟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而硫酸粘杆菌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环丙沙星治疗效果不佳。
由本试验结果可知,在潍坊地区用头孢唑酮、头孢噻肟和头孢拉定治疗鸭大肠杆菌病效果最好,可能与潍坊地区养鸭户使用这几种药的时间短、产生的耐药菌株少有关。硫酸粘杆菌素、氨苄青霉素、强力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治疗效果较差,可能与潍坊地区养鸭户长时间使用这些药物及养鸭户用药不规范有关。硫酸粘杆菌素和强力霉素在潍坊地区一直作为预防药物使用,故效果更差。
表1 药敏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