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14-11-04 09:14:15杨丹袁阳春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杨丹+袁阳春

摘 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来探讨怎么发挥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体地位;三维目标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所谓“自主学习”(active-learning)就是一种学生为自己做主的学习,是一种具有“我要学”积极态度的主动性学习,一种具有“我能学”自信品质的独立性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为自己选择和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自我监控并适时作出调整,最后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等等。

一、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应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简单地把学生为中心理解为学生活动,那么在课堂上极有可能会出现热闹非凡的活动现象,表面上课堂气氛的确不错,实则学习和探究方向已远离主题。长此以往,不仅不会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还会增加学生的浮躁之气,将自主学习引向误区。新课程倡导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堂气氛热烈不代表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结束不代表掌握了知识与能力,走了自主学习的形式也不代表实现了过程与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才能保障自主学习取得真正的效果。

2.自主学习应有饱满的热情

既然是自主学习,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不可能由他人来替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使用传授式教学法,基本上都是把一些知识经过自己理解消化后再传授给学生。虽然有时学生也的确吸收了,但在此过程中没有掌握方法,没有享受到自我学习的成就感,学习之后也无心得。这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效果,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带着兴趣来进行,与生活的共鸣、新颖的角度、充满挑战性的问题都可以点燃他们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热情。有了这种兴趣和热情,自主学习才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了保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自主学习就需要开拓空间。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仅局限于书本上、教室里,我们的生活中、课堂外有更多的可操作性的选择。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应该就是“网络拓展”了。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它已成了课外学习延伸最富有创意的形式。对这种做法,学生抱有极大的兴趣,投入的成本低,可操作性强,并且信息量大。在网络拓展的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因为对这一方式的爱好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最后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传播者,其成就感是其他一般方式所难以企及的。

二、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主学习主要是围绕着学生在进行,老师的身影几乎不存在了,那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老师自始至终都在起着引导作用,搜集资料时离不开老师对主题的定位,质疑问难时需要老师的方法引导,讨论探究时需要老师的概括升华,知识拓展时还需要老师的创意指导。总之,自主学习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同时,需要老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能够更完美地适应教学的需要。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历史老师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滔滔不绝地满堂灌,使得学生盲目地去接受。在自主学习时,教师不能只是习惯性地管理学生充当管理者,应该转化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学习的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只有我们的思想转变了,真正愿意融入学生的活动中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2.教师引导得有序

前面已经说到过自主学习不是放羊吃草,它绝不能等同于自学,自学是学生在没有教师讲解或指导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学习行为,而自主学习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不能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不作为,导致课堂上乱成一团。教师如果无法把握对自主学习的有效引导,那么结果很有可能是既无法挖掘课堂资源,也体现不了明晰的教学线索,更难以完成对三维目标的实现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的加强,课堂上的未知因素也相应得到了大大增加,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必须随之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平时要时刻充实自己,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既定的教学目标。

3.教师点拨得精到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开发,同时他们的对历史知识的疑惑也会增加,甚至有时会“误入歧途”,当发现通过自主学习无法解惑时就要向老师求助,而我们怎样在关键时刻发出那有效的一击呢?“精准到位”这四个字应该是个很好的回答。学生在经过自己不停地努力后如果还没有找到满意的解释,说明已进入瓶颈,但毕竟已经有了知识储备,这时就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只需要一个精准到位的回答,学生便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豁然开朗的感觉会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影响和更好的理解。

总之,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只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把握住学习的方向,学生就能发挥出他们的最好水平,从而收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解读教与学的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杨丹,女,研究生,1981年1月出生,就职于湖北省襄阳五中,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

袁阳春,男,研究生,1983年5月出生,就职于湖北省襄阳五中,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5:27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08:20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2:34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