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地理的实验教学

2014-11-04 06:14:25刘云钦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锥形瓶实验教学内容

刘云钦

摘 要:地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但是当前地理的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两种状况:忽视实验价值,以“讲”代做;夸大实验功能,“滥”做实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推进高中地理的实验教学:政府搭建平台;学校提供保障;教师提升能力;精选实验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会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地理观测、考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在现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出现了地理实验方面的内容,而且近几年各省市的会考和高考试题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实验类的题型,可见地理实验教学的地位不可忽视。很多地理教师也逐渐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但是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地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原因

1.忽视实验价值,以“讲”代做

实验教学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如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因为实验教学法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能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高效率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是自然科学的分支,一些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的理解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原理往往难以理解,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的优点,合理设计一些地理实验以提高教学实效。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从未做过地理实验,少部分学校偶尔有做过,但也只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作秀,把实验当作表演的道具,其实平时常规教学根本就不做实验。于是为了应对考试,教师讲授地理实验,学生死记实验内容,这种有形无实的实验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许多地理教师仍保留传统的教育理念,忽视地理实验的价值,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到的巨大功能,穿“老”鞋走“新”路;(2)有一小部分地理教师本身实验能力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3)许多学校没有地理实验室、地理园等地理专用教室,即使教师想做地理实验也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实施。

2.夸大实验功能,“滥”做实验

地理实验的确具有许多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功能:课前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内演示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外实践实验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用多媒体设计的模拟实验能突破知识难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等。于是就出现一些地理教师片面夸大实验的功能,“滥”做实验,反而把一些原本简单明了的内容复杂化,使教学流程繁琐化。

二、合理推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1.政府搭建平台

地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亮点,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途径,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新课程培训内容中添加实验技能培训,可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就实验理论、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室的建立等进行指导、培训,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搭建平台。

2.学校提供保障

地理实验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因此学校领导也应改变教育理念,提供足够资金,建立地理实验室、实验园,为地理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空间,提供保障。

3.教师提升能力

广大地理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更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地理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地理实验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实验理论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精选实验内容

笔者认为地理实验内容应讲求“精”而不是“多”,实验应真正用在教学的“刀刃”上。所以广大地理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更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科学设计实验过程,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笔者认为选择实验内容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实验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验内容应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若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理解,而利用实验则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现象,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内容,可采用实验教学法。

其二,实验内容应具有实践性。实验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师可开展以下实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如右图)测量本校的经纬度。通过这一实验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这一实验活动,学生很好地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区别;太阳方位和影子方向的关系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若在课堂上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可能讲几节课学生还不一定会理解。

其三,实验过程应具有科学性。实验设计的原理和过程应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再现科学现象,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室效应”原理,课堂上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再现“温室效应”的现象:取两个250 mL的锥形瓶,一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个锥形瓶内是空气,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彼此靠近置于实验桌上,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瓶底面积的黑色木板。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 W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放黑色木板是为了增加对可见光和红外线辐射的吸收)。这个实验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笔者通过两年的实践摸索,觉得以下几个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教学法效果较好:地转偏向力的证明;地球自转引起的天体视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热力环流原理;温室效应原理;水循环原理;制作自流井;森林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总之,地理实验教学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正确有效地实施还需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

摘 要:地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但是当前地理的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两种状况:忽视实验价值,以“讲”代做;夸大实验功能,“滥”做实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推进高中地理的实验教学:政府搭建平台;学校提供保障;教师提升能力;精选实验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会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地理观测、考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在现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出现了地理实验方面的内容,而且近几年各省市的会考和高考试题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实验类的题型,可见地理实验教学的地位不可忽视。很多地理教师也逐渐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但是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地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原因

1.忽视实验价值,以“讲”代做

实验教学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如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因为实验教学法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能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高效率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是自然科学的分支,一些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的理解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原理往往难以理解,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的优点,合理设计一些地理实验以提高教学实效。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从未做过地理实验,少部分学校偶尔有做过,但也只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作秀,把实验当作表演的道具,其实平时常规教学根本就不做实验。于是为了应对考试,教师讲授地理实验,学生死记实验内容,这种有形无实的实验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许多地理教师仍保留传统的教育理念,忽视地理实验的价值,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到的巨大功能,穿“老”鞋走“新”路;(2)有一小部分地理教师本身实验能力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3)许多学校没有地理实验室、地理园等地理专用教室,即使教师想做地理实验也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实施。

2.夸大实验功能,“滥”做实验

地理实验的确具有许多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功能:课前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内演示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外实践实验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用多媒体设计的模拟实验能突破知识难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等。于是就出现一些地理教师片面夸大实验的功能,“滥”做实验,反而把一些原本简单明了的内容复杂化,使教学流程繁琐化。

二、合理推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1.政府搭建平台

地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亮点,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途径,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新课程培训内容中添加实验技能培训,可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就实验理论、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室的建立等进行指导、培训,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搭建平台。

2.学校提供保障

地理实验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因此学校领导也应改变教育理念,提供足够资金,建立地理实验室、实验园,为地理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空间,提供保障。

3.教师提升能力

广大地理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更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地理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地理实验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实验理论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精选实验内容

笔者认为地理实验内容应讲求“精”而不是“多”,实验应真正用在教学的“刀刃”上。所以广大地理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更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科学设计实验过程,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笔者认为选择实验内容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实验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验内容应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若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理解,而利用实验则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现象,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内容,可采用实验教学法。

其二,实验内容应具有实践性。实验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师可开展以下实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如右图)测量本校的经纬度。通过这一实验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这一实验活动,学生很好地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区别;太阳方位和影子方向的关系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若在课堂上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可能讲几节课学生还不一定会理解。

其三,实验过程应具有科学性。实验设计的原理和过程应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再现科学现象,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室效应”原理,课堂上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再现“温室效应”的现象:取两个250 mL的锥形瓶,一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个锥形瓶内是空气,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彼此靠近置于实验桌上,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瓶底面积的黑色木板。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 W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放黑色木板是为了增加对可见光和红外线辐射的吸收)。这个实验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笔者通过两年的实践摸索,觉得以下几个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教学法效果较好:地转偏向力的证明;地球自转引起的天体视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热力环流原理;温室效应原理;水循环原理;制作自流井;森林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总之,地理实验教学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正确有效地实施还需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

摘 要:地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但是当前地理的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两种状况:忽视实验价值,以“讲”代做;夸大实验功能,“滥”做实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推进高中地理的实验教学:政府搭建平台;学校提供保障;教师提升能力;精选实验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会独立或合作地进行地理观测、考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要求。在现行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出现了地理实验方面的内容,而且近几年各省市的会考和高考试题中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实验类的题型,可见地理实验教学的地位不可忽视。很多地理教师也逐渐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但是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前地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原因

1.忽视实验价值,以“讲”代做

实验教学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如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因为实验教学法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能使一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好地、高效率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地理学中的自然地理部分是自然科学的分支,一些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的理解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原理往往难以理解,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法的优点,合理设计一些地理实验以提高教学实效。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从未做过地理实验,少部分学校偶尔有做过,但也只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作秀,把实验当作表演的道具,其实平时常规教学根本就不做实验。于是为了应对考试,教师讲授地理实验,学生死记实验内容,这种有形无实的实验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许多地理教师仍保留传统的教育理念,忽视地理实验的价值,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所起到的巨大功能,穿“老”鞋走“新”路;(2)有一小部分地理教师本身实验能力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3)许多学校没有地理实验室、地理园等地理专用教室,即使教师想做地理实验也因条件限制而无法实施。

2.夸大实验功能,“滥”做实验

地理实验的确具有许多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功能:课前观察实验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内演示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外实践实验能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用多媒体设计的模拟实验能突破知识难点,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等。于是就出现一些地理教师片面夸大实验的功能,“滥”做实验,反而把一些原本简单明了的内容复杂化,使教学流程繁琐化。

二、合理推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对策

1.政府搭建平台

地理实验教学是新课标的亮点,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途径,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新课程培训内容中添加实验技能培训,可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就实验理论、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室的建立等进行指导、培训,为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搭建平台。

2.学校提供保障

地理实验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因此学校领导也应改变教育理念,提供足够资金,建立地理实验室、实验园,为地理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空间,提供保障。

3.教师提升能力

广大地理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更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地理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地理实验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实验理论和方法,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精选实验内容

笔者认为地理实验内容应讲求“精”而不是“多”,实验应真正用在教学的“刀刃”上。所以广大地理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更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选择实验内容,科学设计实验过程,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笔者认为选择实验内容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实验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实验内容应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若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易理解,而利用实验则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现象,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内容,可采用实验教学法。

其二,实验内容应具有实践性。实验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教师可开展以下实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如右图)测量本校的经纬度。通过这一实验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这一实验活动,学生很好地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区别;太阳方位和影子方向的关系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若在课堂上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可能讲几节课学生还不一定会理解。

其三,实验过程应具有科学性。实验设计的原理和过程应严格遵循科学规律,再现科学现象,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室效应”原理,课堂上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再现“温室效应”的现象:取两个250 mL的锥形瓶,一个装满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另一个锥形瓶内是空气,用连有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彼此靠近置于实验桌上,锥形瓶底部放一块面积大于两个锥形瓶瓶底面积的黑色木板。在锥形瓶上方用功率为100 W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瓶内温度升高的情况(放黑色木板是为了增加对可见光和红外线辐射的吸收)。这个实验既符合科学原理,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笔者通过两年的实践摸索,觉得以下几个教学内容采用实验教学法效果较好:地转偏向力的证明;地球自转引起的天体视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热力环流原理;温室效应原理;水循环原理;制作自流井;森林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总之,地理实验教学的功效是显而易见的,正确有效地实施还需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锥形瓶实验教学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利用“手持技术”和“注射器-锥形瓶”装置探究酶的作用特点
生物学通报(2021年4期)2021-03-16 05:41:44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隔空灭火
检验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新方法*—锥形瓶法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学生对“酸碱中和滴定”的理解容易出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