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格严格 功夫到家

2014-11-04 20:35:41
视野 2014年22期
关键词:八百壮士印刻哈工大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入校可见的校训石上,简单朴实的几个大字,承载着学校近百年的历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

与校训相关联的,是“铁将军”和“四大名捕”的故事,至今仍在校园流传着。

20世纪50年代,俞大光教授因严格要求而闻名全校。学生们偷偷地叫这位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老师为“铁将军”。他任教的“电工基础”课被学生称为“老虎课”,有时全班竟没有一个人得“优秀”,因为他要求学生不仅会做题,而且还要能讲出道理来。“哈工大要求严格,淘汰率高。我入学时考进了200多人,毕业时只剩下40多人,不及格的自动退学或降级。这种严格要求,增强了我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1954届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教授回忆。

而作为“四大名捕”的“首捕”,王勇教授第一节课便给学生们立下军令状:“你们不许迟到,我也不许迟到。如果我迟到一秒钟,你们就可以把我赶出去!”律己方能律人,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学生怕之、服之、敬之。1965届毕业生、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最感谢母校给我们打下了牢固基础,让我们能扎扎实实搞学问,认认真真搞研究。母校的教育就是那句实实在在的话:‘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那时的哈工大,有一支最为人赞颂的队伍——“八百壮士”,是他们奠定了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20世纪50年代,800多名青年教师从祖国各地齐聚到哈工大,他们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拼搏奉献,涌现出了诸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远、黄文虎、王仲奇等一大批专家,他们被老校长李昌称为“八百壮士”。

如今,“八百壮士”们已渐近耄耋之年,但是他们的精神、信念和传统,正由一代代哈工大弟子传承着。而伴随着几代“八百壮士”一起诞生的是中国第一台结构式模拟计算机、中国第一台会说话会下棋的计算机、中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版权的IC卡芯片、中国第一个巨型计算机实时三维图像生成系统、第一台华宇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中国第一个会踢足球的双足机器人、世界首创城市原生污水热能采集技术、第一颗由高校自主研制的试验卫星……

哈工大校园里,古树不多,但都苍劲向上。哈工大人身上的精气神不仅镌刻在校训石上,而且也深深地印刻在每一堂激扬澎湃的课堂上,印刻在每一个夜色斑驳的背影中,印刻在每一次实验的失败与尝试中,印刻在每一份辛勤工作之后成功的喜悦中……

猜你喜欢
八百壮士印刻哈工大
沂河之源
辽河(2024年3期)2024-01-01 00:00:00
“八百壮士”历史记忆之建构与传播历程
天中学刊(2022年5期)2022-11-08 08:18:47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科学大众(2021年6期)2021-07-20 07:42:50
现代科技“印刻”古老非遗传承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伙伴(2020年9期)2020-11-02 02:56:44
王文涛在哈工大调研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时强调 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洪秀柱称台湾拒统是死路一条
环球时报(2018-07-02)2018-07-02 04:25:20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军工文化(2017年7期)2017-10-27 00:15:11
评沈虹光新作《壮士无言》
文学教育(2017年4期)2017-04-10 08:47:34
布朗姐妹:胶片印刻40年
英语学习(2015年3期)2016-01-30 23: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