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保,王存丰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原发性肝癌病死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疗效不甚理想。我院于2002年3月-2013年1月采用安替可胶囊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26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河南省人民医院于2002年3月-2006年6月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2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非手术适应证或术后复发患者。治疗组患者264例,男169例,肿块202个,女95例,肿块105个;平均年龄61.62岁;肿块平均直径4.4cm,最小直径1.1cm,最大直径约16cm。对照组患者264例,男168例,肿块201个,女96例,肿块106个;平均年龄62.62岁;肿块平均直径4.2cm,最小直径1.1cm,最大直径约1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内科学第7版教材的辨证标准[1-2]。
本研究采用RADIONICS射频发生器(附带冷却泵),电极长约15~20cm,裸端长约3cm,电极采用单极或多极,单极为一根针,集束针为三根针并列平行,肿瘤<3cm时采用单针治疗,肿瘤>3cm时采用集束针治疗,冷却液为0℃冰纯水,探头分别为CA431和CA430E,探头频率为2~5MHz。由于集束针无法采用穿刺探头引导,因而采用三点一线定位法进针。
两组均先用彩超在肿瘤周围反复扫查,确定肝内肿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形状、有无包膜以及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对周围组织及器官血管的压迫情况。检查周围是否有临近脏器转移,重点检查肿瘤周围胆管及血管走行,应特别注意膈肌及肠道等易损伤的组织,这是预防并发症的根本和关键。仔细观察肿瘤体内血液供应情况,供血丰富的组织是射频消融的重点,因为供血越丰富肿瘤组织生长越快。远处转移的门脉及胆管内栓块和继发性肝癌为本法禁忌证。单针穿刺采用穿刺探头引导,集束针由三个单针并行排列组成,无法采用穿刺探头引导,因此采用一种特殊的办法,称为“三点一线定位法”。三点即穿刺定位点、靶目标的中心点以及两点的延长线到体外的某一点,通过此点体外穿刺者可看到任何地方。两点的延长线上,我们把定位点称为A点,靶目标的中心为B点,延长线至体外的部分为C点。当进针时,穿刺者可以看见A点和C点,这两点的连线正好经过靶目标的中心点即B点,因此,从A点进针,向C点方向刺入,A、B、C三点位于一条线上,故能准确经过靶目标的中心部位即B点,此时再做超声实时扫查,调整针尖至B点。为了保证针尖准确刺中靶目标,还需采用分散注意力法和二步进针法。分散注意力法是指进针时消除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减少疼痛感。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原则是谈论患者最感兴趣的话题,效果最好,此时患者精神和肌肉呈放松状态,便于进针。二步进针法是指针尖进入皮下后停针,待患者平静呼吸后进入体内,因为穿刺时每位患者都有一个深吸气动作,深吸气造成肝位置下移,最多时可有6~7cm,此时无法定位准确,即呼吸造成肝位置移动,待患者平静呼吸后再按三点一线法进针可达到良好效果。穿刺针进入人体后在体内改变不了方向,所以进针瞬间的方向、角度是刺中靶目标的关键。
集束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方法包括三点一线定位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法和二步进针法。在临床实践中可将三种方法结合,熟练应用,直径1cm的肿瘤,命中率可达90%以上。治疗组术后加服安替可胶囊{长春国奥药业有限公司(长春远大国奥制药有限公司前身),国药准字Z10960071},每次2粒,每日3次。
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两个最大相互垂直径乘积减少50%以上并持续1个月以上;稳定(SD):肿瘤两个最大相互垂直径乘积减少不足50%并持续1个月以上;无效:没达到上述标准及肿瘤增大者。
采用卡氏Karnofsky评分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治疗后卡氏评分提高≥10分为上升,减低>10分为下降,上、下波动在10分以内为稳定,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10分以上为无效。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率比较采用Ridit分析,两组间差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两组实体瘤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5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n)
(3)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治疗前后改善程度见表3、表4和表5。
表3 两组AFP改善程度比较 (,ng/mL)
表3 两组AFP改善程度比较 (,ng/mL)
注:★表示观察组对AFP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组别 例数(n)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观察组 264 1218.57 ±21 124 ±1.8 1112.02 ±23★264 1207.04±17 934±20 310±52对照组
表4 两组AFU改善程度比较 (,U/L)
表4 两组AFU改善程度比较 (,U/L)
注:★表示观察组对AFU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组别 例数(n)观察组 264 18.57 ±2.1 2.4 ±1.8 12.02 ±0.3★264 17.04 ±0.17 13.05 ±0.2 3.1 ±0.05对照组
表5 两组CEA改善程度比较 (,ng/mL)
表5 两组CEA改善程度比较 (,ng/mL)
注:★表示观察组对bFGF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组别 例数(n)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观察组 264 19.57 ±2.1 2.4 ±1.3 13.12 ±0.2★264 18.02 ±0.27 14.01 ±0.1 3.3 ±0.04对照组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非手术治疗肝癌的方法非常重要。射频消融因安全、疗效确切而成为治疗肝细胞肝癌的常用方法[4],但常因电极周围组织迅速碳化,影响射频向周围组织进一步传导。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能降低射频电极临近组织的温度,减少周围组织碳化,获得更大的消融范围[5]。然而如何更合理地应用CRFA治疗肝细胞肝癌,提高疗效,减少转移和复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6]。
本研究表明,无论患者病灶大小及术前肝功能好坏,尖端冷却射频消融均不损害肝功能或加重肝功能损害,但前提是如何进行针型的选择和消融范围的确定。>3cm的肿瘤选择集束针治疗,<3cm的肿瘤选择单针治疗,以病灶的大小、形状确定进针的路线和消融的范围。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靠,其疗效主要取决于射频消融的部位和范围精确,可使病灶完全灭活又不伤及周围太多正常的肝组织。
超声引导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显著疗效,日益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本研究采用三点一线定位法以准确引导,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放松肌肉和神经,以二步进针法消除患者深呼吸对穿刺造成的影响。在仿体实验中,直径1cm的靶目标穿刺成功率为96%。笔者采用以上三种方法,45例直径1cm左右的肝肿瘤全部一次性穿刺成功,该方法简便实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抗肿瘤中药安替可胶囊[7]由蟾皮和当归配伍组成,是按照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和养血活血的基本准则,经大量药效学实验筛选及临床验证后科学组方。其水溶性成分主要为甾族强心甙元及吲哚类生物碱[8],脂溶性成分为配基类化合物[9]。蟾毒灵抗肿瘤机制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并对肿瘤细胞放射有增敏作用[10]。唐加明[11-13]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蟾皮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安替可胶囊中的当归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14],蟾酥具有副作用少、对骨髓无抑制、增加白细胞等优势[15],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综上所述,安替可胶囊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C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3.
[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56.
[3]DIETZ,RUDATV,CONRADT C,et al.Influence of intratumoral basic fibroblost growth factor concentration on survival in ovarian cancer patients[J].Cancer lett,1998,130(1-2):69-764.
[4]张智坚,吴孟超.射频热凝固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0,2(4):194-196.
[5]SOLBIATI G,GOLDBERG SN,IERACE T,et al.Hepatic metastases:percutaneous radio-frequeucy ablation with cooled-tip electrodes[J].Radiology,1997(205):367-373.
[6]FRANCICA G.Ultrasound-quided 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anoma by radiofrequency hyperthermia with a"cooled-tip needle":a 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J].Eur J uitrasound,1999(9):145-153.
[7]李瑛,曹蔚,王四旺,等.安替可胶囊物效基础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2,8(2):117.
[8]曹徐涛,崔征.蟾皮的水溶性成分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9,7(3):181.
[9]曹徐涛,崔征,王东,等.蟾皮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10):778.
[10]王旭,殷佩浩,陈腾.蟾毒灵抗肿瘤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7):55.
[11]唐加明,陈安蕊,祁开平.蟾酥作用后HL-60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J].中国医师杂志,2005,7(2):19.
[12]孙凌飞,孙颖,李亚刚,等.蟾皮当归合剂对肾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4):1-3.
[13]徐瑞成,陈小仪,陈莉.蟾酥灵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J].中草药,2002,33(2):151-153.
[14]韩非,陈玉华.蒙药当归对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59.
[15]薛志科.蟾酥制剂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杂志,2003,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