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彤
总有些经历让人难忘,总有些怀念伴思绪驰往。9月初,我来到了江西省泰和县,这里是全国20个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自古有“咽喉荆广,唇齿准浙”之称,素有“声名文物之邦”的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那白墙黛瓦、一缕炊烟……我知道,泰和的美是不能用文字和镜头完美表现出来的,只有身临其境时,才能懂得它的一切。
或许已错过三月间婺源那片金色的海洋,却无论如何也不想再错过泰和泼墨山水间的白墙黛瓦。于是,在金秋九月,应友人之约,来到了美丽而古老的江西泰和。听友人说,泰和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古称“西昌”,现地名曰澄江。澄江镇又是泰和县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泰和县是京九线在赣中南的一个重要联络点,县城新区的泰和火车站更是连接“革命摇篮”——旅游圣地井冈山的咽喉。此外,这里素有“人文荟萃”之美誉,县内蕴藏着不少多姿多彩、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和苏区舞蹈,文艺氛围十分浓厚,让人感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人们的心情越来越快乐。
我相信,到过泰和的人,都会感觉到此行是人生中一次愉快和难忘的旅程。
风景秀丽
一览白鹭湖、天湖山之美
顾不上旅途劳顿,在泰和县城稍稍小歇之后,我们便驱车赶往了位于泰和县桥头镇的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友人边开车边向我形象解释了“桥头”的含意,说是井冈山与桥头中镇汇成了一片林海,这里便是通往这片林海的“桥头”。
之所以选择去白鹭湖游玩,正是由于心中对白鹭的偏爱。白鹭素有“小仙鹤”之称,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物。听友人讲,每逢春夏之交,便会有一群群白鹭翩翩飞来,白鹭湖正是因为吸引了很多美丽纯洁的白鹭而得名。
与友人在车中谈笑风生,竟不知开了多久,下车时,眼前已换了模样:但见山峦连绵,湖面碧波万顷,两岸树木葱郁,空中有白鹭飞翔,极具原始情趣,令人心旷神怡。我知道,我们已经到达了桥头镇东南面的白鹭湖。在我眼中,这里恰似小小的九寨沟。也难怪,早就听说白鹭湖又被称为“小九寨沟”,此番一睹,果真名不虚传。时值初秋,湖面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了湖绿色,倒映着湖区两岸密布着的树木影子,美极了。仰头望向远处,山腰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人入此境,便会忘却世间一切烦忧,顿生几欲得道成仙之感。
白鹭湖虽美,但来泰和若想欣赏到云海茫茫、群山起舞的无限风光,位于水槎乡的天湖山景区切不可错过。在泰和百姓心中,天湖山真正的名气在于它的灵性。山上有座古老的庙,庙里供着各路菩萨,终年香火缭绕。然而,诱导我游天湖山的主要原因,却是那山名——天湖山!光那三个字,就足够让人生出种种想象:绵绵高山之巅扣一湖明镜般的天水,蓝天白云相依,青山绿水相映,静谧而神奇。
带着美妙的想象,我终于身临其境了。当庐山真面目一层层被展开,我才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的想象总是难逃局限——天湖山给了我想象之外的惊喜。
我不曾考证过天湖山的地理成因,在所能搜集到的相关资料里,也没能找出它究竟属于哪个山脉,也许它原本就不属于谁。如此师出无名的一座山,在我眼里却分明有着名山大川的气质与气度。
即便在十多公里的山脚旅程里,也有着无限风光,按我的贪婪个性,会尽收眼底一处也不放过,但由于是友人开车,山路险峻,令我一路揪心毫无原则地怀疑他的驾技,眼睛下意识地只敢盯着前方的路,生怕自己目光一偏车就跟着掉进悬崖……
天湖山的色,最是迷人。灌木乔木相间,针叶阔叶相杂,放眼望去,漫山植被蓬蓬勃勃,尽管已是初秋时节,却仍然一派生机盎然。天湖山的色绝在山顶,原来在山腰还浩浩荡荡向上爬着的森林们,快到山顶时突然就爬不动了,甘愿输给那些寂寂无名的小草。于是,天湖山的顶峰便成了一个只有在电视里才看到过的蒙古草原一般的风情:丰茂的野草随山风起伏摇曳,数万亩的山顶草原让绵绵群峰看起来温柔俏丽。如果不是海拔太高,那绝对是个放牧的天堂!
我不是佛教徒,但还是很喜欢听友人讲天湖山上那座与世隔绝的孤庙故事。面对那座孤庙时,我会肃然起敬——敬意是给当初选择了如此孤绝之境建庙的那位僧徒。我想,不是得道高深看破红尘的脱俗之人,怎会选择这个远离红尘却又充满诗意的地方来安身立命?据说这庙有上千年的历史,经过多次修补,虽然简陋破旧,但仔细辨来,墙体与房顶还真透着几分秦砖汉瓦的历史韵味。庙前有口水塘,不大,一两百平方米,名字却特别响亮——天湖!从整个地貌看,即便是从前的从前,我想那湖也不可能有多大,与我们通常想象中的“湖”有着天壤差距——面对这口“湖”,我兀自笑起来了,不是笑它的小气,而是笑把它取名为“天湖”的那位高僧的妙!“天湖”二字,真是有画龙点睛之妙,愣是凭着这两字,使一座孤庙,使整座山的意境突然地高远起来,诗情画意起来……
人杰地灵
蜀江古村印证明清繁荣
提到江西,很多人会想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句话,且不论江西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的储量在全国位列前茅,也不论唐宋八大家中江西籍大家占有几人,仅看泰和县一个小村落,350年里在不足2.2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上先后诞生过22位进士,就能让你感叹此言不虚。
泰和县蜀口洲的蜀江古村作为庐陵八大文化古村之一,文风鼎盛,尤其在明清时期,村中学子先后登科进士22人,举人28人,贡生、征荐159人,拔贡2人,国学生38人,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进士第一村。
据《欧阳族谱》记载,蜀江古村是南宋建炎年间楚州宝应县知县欧阳献可长子欧阳德祖从万安常溪顺赣江而下,来到蜀口洲打猎时,发现此处两水交汇,水陆便利,沙洲之上风光旖旎,土地肥沃,便萌生了在此肇基的想法。先人们披荆斩棘,在此开荒辟地,繁衍生息,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听当地的居民说,蜀江古村可谓欧阳家族的聚居地,由此,村中还形成了欧阳宗亲理事会,为从古村走出去的欧阳人守护家乡的根。
由于我也是江南人,所以对青砖黛瓦和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总是充满了熟悉的感情。此次来到泰和,听友人讲述着蜀江古村的历史,更是对这小小的村落心生几许对故乡才有的亲切之感。明朝时,蜀江古村得益于赣江与蜀水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成为一个供过往船只中转的集镇。江面千帆攒动,蜀江码头周边店铺林立,蜀江古村因此得名“小南京”。如今蜀江村村口便是当年的码头,至今还能找到明代繁盛的痕迹。据听说,自明清以后,蜀江古村格局未变。全村以宗祠崇德堂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四栋民居勾画古村轮廓。古村整体近似四边形,总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
在古村现存的诸多建筑中,数崇德堂最为精致有名,我们不可不去。崇德堂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崇德堂之德不仅在于纪念先祖欧阳德祖,还教育后人以德为本。祠堂坐北朝南,由正祠、过道、内外天井、门廊探花解元台以及前院后阁组成。祠堂后建有读书阁,阁内有两米多高的阁楼,曾珍藏过皇帝诏书、经典著作以及全宗的文史、族谱、官服官帽等,算得上是光荣阁。当地的居民告诉我,祠堂之所以能保存得如此完好,源于祠堂下的一条暗沟。崇德堂位于村中心位置,也是全村地势最低处,取肥水不外流之意。
崇德堂牌匾众多且内容皆与仕途有关,诸如“朝天八龙”、“五经科第”、“兄弟尚书”、“奕世翰林”、“鸣阳三凤”等不免让人心生疑惑。原来,这些牌匾的来头可不小。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欧阳永俊第一个登科进士至今代不乏吏。所谓“鸣阳三凤”是指明代永乐年间欧阳哲兄弟三人都为进士,“朝天八龙”记录着正德年间欧阳嵩兄弟八人高中进士的人文盛况。
牌匾记录着古村学子的荣耀,祠堂前有一个名为“墨钵”的水塘,默默地见证着村中学子们的勤勉。原本清澈的水塘经古村中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清洗笔墨和砚台后变成了墨黑色,“墨钵”之名由此得来。
物产丰富
楠木与乌鸡产业利好发展
和友人参观桥头镇的楠木林时,竟让我想起了北京十三陵中的长陵。长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它的主要建筑殿与故宫中的太和殿一样大,但它的建材比太和殿更讲究,就是它的柱、梁、檩、椽和檐头全部使用楠木,殿内的32根巨柱,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这样粗大的楠木,这样宏大的楠木建筑物,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那个殿显得特别珍贵。
桥头镇这一带楠木生长繁盛,路边、沟边、山脚,到处都是千姿百态、郁郁葱葱的楠木树。听友人讲,这里的楠木主要有落叶润楠(金丝楠)、红楠和紫楠。楠木虽然生长较慢,但木质坚实,结构细密,不易变形、开裂,又耐腐蚀,是极佳的建筑和家具用材。这里的野生楠木林分布面之广、姿态之壮丽系华东地区之罕见。
桥头镇楠木林被四周群山环抱,青山碧水,草木葱茏,被誉为“井冈山下第一林”。在友人的陪同下,我有幸参观并了解到了关于楠木林的很多知识。据了解,许多楠木林皆属于公益林,当地政府在保护珍贵动植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了立体种植、立体养殖、农家餐饮等生态旅游设施,融入大井冈旅游圈,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林农生活的生态家园,已形成了集旅游、住宿、餐饮、购物、漂流、休闲、观光、踏青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
由桥头镇返回泰和县城后,与友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一位朋友共进晚餐。听那位朋友说,第二届泰和乌鸡文化节将于今年11月开幕,此次活动的举办将促进泰和乌鸡品牌的广泛推广,提升泰和县域经济发展质量。
这对于泰和县人民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利好消息。友人对我讲,江西泰和特产很多,但最为著名的要数泰和乌鸡了。泰和为正宗乌骨鸡原产地,又为中国乌骨鸡之乡,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专门记载。泰和乌骨鸡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美容、防癌三大功效名闻中外,堪称国之瑰宝,世界珍禽,经国家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为“泰和乌鸡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动物原产地域保护,泰和原种乌鸡蛋乘神舟飞船上太空进行家禽类生命体试验。
听说在古代的时候,泰和乌鸡曾贡奉朝廷,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在清朝康乾时期声名鹊起。乾隆皇帝对乌鸡情有独钟,赐名乌鸡为“武山鸡”,并命人将乌鸡置于后宫饲养,专供皇后、妃子们观赏。乌鸡进贡深宫后,在众多珍禽异鸟中,以超尘脱俗的神韵气质,倾倒后宫佳人,被昵称为“白凤仙子”。
来泰和之前,我对这里声名远播的乌鸡还真是知之甚少。回到住处后,我特意查阅了关于泰和乌鸡的相关信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泰和乌鸡富含18种氨基酸和铁、硒、镁等27种微量元素,属低脂肪,低含糖性家禽,具有改善人体心、脑血管软化,抗诱变、抗衰老、调节内分泌功能、抑制癌变基因等作用,可以调理人体头痛、胃痛、肝炎、风湿关节炎、哮喘、脑神经痛、心脏病、妇女痛经、外伤创口愈合等病状,对老人、儿童、产妇及体弱久病者补益尤甚。日本粟岛大夫高度评价说:“乌鸡是为人健肾而生。”因为乌鸡可以使老化较早的肾脏保持婴儿般的活力,不停地健康工作。其特有的黑色素携带基因,是乌鸡具有良好药用价值的秘密所在,黑色素除可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外,还可起到防癌、抑制艾滋病的功效,并且可以加速愈合创伤。正因为黑色素有如此大的功效,人们才对当今地球生物中唯一从皮肤到内脏,包括骨头、舌头、卵巢、睾丸都为黑色素所覆盖的乌鸡感兴趣了。现代日本著名脑及血液病专家落合慧子认为:乌鸡(所指乌鸡为泰和乌鸡)是人体血液的净化剂,能消除血液中垃圾,是治疗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循环系统疾病以及肝病肾脏疾患、贫血、身体发寒、子宫内出血等病症的特效药,并赞叹“作为一个体验过乌鸡神奇性的人,我确信乌鸡是解决二十一世纪健康问题的命根子食品”。
此番,有幸收得友人赠送的真空包装乌鸡肉连同乌鸡蛋若干,了解到乌鸡的那么多妙用,真要带回去好好品尝品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