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馨
【摘 要】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低迷,日本临时工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社会现象的这一变化可以从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和企业雇佣方式的改变三方面来分析。
【关键词】日本 雇佣关系 临时工 非正式雇佣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88-02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经济陷入低迷。由于经济的长期不景气,日本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劳动者中临时工的人数逐年增加。临时工有别于日本企业内以终身雇佣为基础的正式雇员,日本社会称这类从业人员为非正规雇佣劳动者,它与正式雇员在雇佣期限、劳动时间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有短工①、兼职人员、派遣社员②和契约社员③等。据2012年9月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日本临时工人数已达到1733万人,占日本总从业人数的35.2%,相较于1990年的881万人,人数增加了一倍有余。其中女性劳动者中临时工的比重超过五成,男性的比重也将近两成,而年轻人从事临时性工作的比重不断增加也是显著的特征。临时工群体的不断扩大,不仅让日本社会各界重新审议终身雇佣制度,同时也让人深思其出现的原因。它的增加和日本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分不开,可从经济环境的变化、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和企业雇佣方式的改变来分析。
一 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
1.制造业出现了空洞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的经济往来也越发频繁。为保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本企业将制造业中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地由日本迁到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的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而在日本国内,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制造业出现数字化和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原本只有熟练工才可能完成的生产任务,现在机械可以替代其中一部分甚至是全部的操作。与人工劳作相比,机械生产的成本大大降低,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新的生产方式。这些原因造成日本国内从事制造业的劳动者急剧减少。
2.服务业劳动力缺口大
日本在20世纪70~80年代经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到90年代已基本完成。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此时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劳动力缺口很大。而原本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安排并不适用于第三产业的经营。因为第三产业中很多行业的工作时间弹性较大,而且工作内容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所以与正式雇员相比,企业更倾向于招聘临时工,既符合他们的工作时间要求,也可以降低劳动成本。
3.政府放宽了相关的法律限制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政府鉴于缓解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也放宽了对临时工的诸多限制。例如:2000年以来打破以稳定就业为中心、维护正式雇员的劳动政
策和劳动法,增加了多个接受派遣社员的行业,“允许向港湾运输、建设、警备和医疗以外的行业派遣临时工”。仅此举就造成派遣社员由原来的108万人激增到353万人。
二 劳动者就业观念的转变
1.经济低迷影响就业
“在就业的冰河期,直接影响了企业正式雇员的录用。”一部分劳动者在无法找到正式工作的情况下,迫于生计而选择成为临时工。这部分劳动者通常希望先就业再择业,待经济复苏转正或者是抓住机遇跳槽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在临时工中有22.3%的劳动者希望可以成为正式雇员或者是改变现在的工作现状,其中以派遣社员的比重最高,达44.9%。
2.传统思想发生改变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淡化,很多日本女性在结婚后依然工作。而且低迷的日本经济使很多日本家庭单依靠男性工作维持不了家庭正常开支,这也迫使女性不得不继续工作来贴补家用。但是她们往往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所以全职工作并不是她们的首选,反而是那些“工作时间富有弹性的临时工更容易受到她们的青睐”。
3.年轻一代思想观念的转变
社会观念的转变也同样影响着日本的年轻一代。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束缚在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个性生活。选择工作时间富有弹性的临时工工作,使他们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成为正式雇员的前期花费较高,工作环境也不一定好,很多正式雇员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虽然在中老年时期的正式雇员和临时工之间的工资差距大,但是在青年时期,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因此很多年轻人还是愿意从事临时工的工作。
4.高新技术人才的新价值观
在临时工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以技术见长,服务于一流公司,单位时间薪酬高,为企业急需人才。这类人才在契约社员中约占41%,派遣社员中占21.1%。这些人如毕业后成为正式雇员,年收入在600万~700万,但作为契约社员或者是派遣社員进入公司,以单位时间计酬,年收入可高达1000万。且在不同公司积累工作经验,更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出于最大实现自我价值的考虑,高新技术人才往往不愿被某一个公司所束缚。
三 企业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改变了以往的雇佣方式
1.经济低迷对日本企业的冲击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进入长期经济低迷时期。“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企业为保证正常运行,不得不缩减企业的各项开支。其中一项就是人事费用。”企业通过提前退休或解雇等方式大批裁减正式雇员。同时,在雇用新职员时,减少正式雇员的录用名额,转而雇用临时工协助工作。如此降低人事开支,帮助企业平稳渡过经济低迷期。
2.社会分工日益细致使得企业选择新的雇佣方式
“日本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为弥补人才的相对不足,培养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企业制订了相关制度,即终身雇佣制。”终身雇佣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另外,企业加强对职员的职业培训,提升职员的个人技能,也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终身雇佣制的实施确实为日本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化,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大量出现,很多工作在不经过多少培训的情况下也可上手操作。对于从事这类工作的劳动者,企业不愿将他们录用为正式雇员。现在的日本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这样的雇佣模式:对于拥有某种技能的高科技人才,企业希望其成为正式雇员,这部分人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让他们成为正式雇员也可以防止科技人才流失和企业核心技术外泄。而临时工的雇用成本远远低于雇用正式雇员的成本,所以聘用一批临时工从事简单的工作,协助企业正式雇员的工作。还可以根据企业工作量情况,弹性地增加或者减少临时工的聘用。
3.年功序列制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日本企业
年功序列制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能力的提升,逐步提高薪资的雇佣制度,既确保了人才的最大利用,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稳定。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工作年限的长短并不一定和创造价值成正比例关系。年轻力壮之时,劳动者所得的报酬和他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呈正比例。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接受新技术和新管理方式能力的下降,此时因年功序列制而享受高薪的他们并不能为企业创造对等的劳动价值。企业在他们的管理下也会出现运行机制僵化,不能与时俱进,丧失市场竞争能力。但由于受制于传统的雇佣制度,企业解雇正式雇员程序复杂,难度大。因此在雇用新人时,企业更倾向于雇用临时工,在保证企业活力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换调整雇用人数,维护企业利益。
综上可以看出,临时工的不断增加和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日本特有的终身雇佣制已开始失去其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临时工群体的扩大成为日本社会时代转型的必然现象。临时工增加虽然为日本企业节约了部分运行成本,增强了日本劳动力的流通。但是,临时工也面临了诸多不公正的待遇,例如:有关临时工的社保不健全、雇佣不稳定和与正式雇员间的工资差异、培训的机会较少等。待遇不公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势必造成日本社会动荡,直接影响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正在积极探索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进一步完善日本社会保障体系;开设公共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各种奖励措施鼓励企业雇用更多正式员工等。这些措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临时工问题的根本解决还有待日本社会进一步的思考。目前,中国在雇佣方面也存在临时工的问题,日本在临时工问题上的政策措施,对中国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 释
①短工:一天劳动时间和劳动天数较正式雇用劳动者短,分有期和无期两种。
②派遣社员:日本企业的一种职业种类,由派遣公司专门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工作时间支付给派遣公司相应酬劳,劳动者从派遣公司获得报酬。
③契约社员:与公司签有有期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