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在诗歌里说些什么

2014-10-20 23:55:53杨志学
海燕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冬青青春诗人

杨志学

诗是心灵的秘语,诗是情感的港湾。那些带着诗人体温、承载着诗人个性化信息的一行行文字,是抵达,也是出发。“一个二十一岁的姑娘 / 做了一个梦,被一个叫做上海的地方叫醒”(《公平路码头随想》)。这首不无自传色彩的诗,透露了诗人冬青的一些信息。这个生长于大连的女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带着她的青春和梦想南下,来到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上海。可以说,她是从一座港口城市出发,抵达另一座更大的港口城市。三十年过去了,有成功的欢乐与甘甜,也有磨难的曲折和伤痛。一路走来,诗歌陪伴着她,激励着她,抚慰着她。诗歌贮存了她的情感秘密,诗歌记录了她的心路历程。

这是冬青的第三部诗集了。作者以编年的形式,将收入的诗作分为三辑。前面两辑,系从作者以往出版的两部诗集中选取,是一种带有回顾性质的“筛选”;而第三辑,则是作者近年来的新作。下面,我们不妨就依作者的板块划分,来看一下她不同时期诗歌的言说内容、叙述风格,观察一下她诗歌写作的步履和变化的轨迹。

青春梦幻曲

第一辑选诗40首,写作的时间跨度长达18年。综观这40首诗,虽然兴感不一,角度各异,但却有着大致相同的主题和情感色调:咏青春,唱理想,歌爱情,伤离别。就这些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方式看,属于比较典型的青春期写作,有着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笼罩着如怨如慕的气息和如梦如幻的色彩。在40首作品中,有14首诗里都直接出现了“梦”的字眼,如“别梦随风飘零 / 时光把记忆扯得粉碎”(《别梦》)、“雪花已不再轻盈 / 只有我的梦还在飞升”(《风铃啊风铃》)、“剪一个背影 / 贴上梦的标签”(《古董》),等等。将这部分作品概括为“青春梦幻曲”,我想应该是比较恰当的。

就诉说的内容看,第一辑作品大多是呈现一个人的情感世界的,涉及的人物常常是“我”,当然也会不时出现一个“你”。至于五光十色的外在社会生活,则被个人的情感世界遮挡和屏蔽了,很少成为直接表现的对象。从倾诉方式看,大多是内心呈现、心灵独白式的。诗人常以抒情性语言,表达着感情的真纯、美好、浓烈,如“今夜啊,有多少寒意 / 便有多少温柔”(《黄昏里的散步》),“在你扶苏的枝条间 / 一辈子温柔地怀想”(《温柔的倾诉》)。这些优美如歌的抒情语言,对读者还是颇具感染力的。有时,诗人也注意以意象和比兴的方式来营造意境、表达感情,如“树上有两只小鸟 / 悠悠地忽闪着翅膀”(《你和我静静地坐着》)。从时间上看,不少作品取了回忆的视角,如《心弦变奏》中的“第一次说爱”、“再一次说爱”、“最后一次说爱”,显然就是对一段感情过程的追忆。总的来说,第一辑作品以单纯明净的书写,留驻了青春的秘密和梦幻般的情感故事。它们对作者的价值不言而喻,对读者来说也是可以引起一定人群的共鸣的。

都市风情画

翻到诗集的第二辑,如果说最前面的一首《致》,从内容和表现风格看还算是一种过渡的话,那么从第二首《在上海,有个叫复兴岛的地方》开始,便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

首先,作者大幅度调整了自己对生活的关注点,在表现内容方面走出了个人情感的狭窄天地,开始展现纷繁的外部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大上海的风吹来了,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被诗人以崭新的诗思纳于笔端。从容量看,这是全书最大的部分。60首诗作中,有大约十五首是直接展现都市生活的容貌和情调的,其余一些也大多与处身于都市生活的环境和状态有关。作者的身心渐渐融入了这个大都市,“将一个陌生的城市住成了故乡”(《另一种抒情》)。她在一首诗里的叙述,写出了那个群体人士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感情:

把大世界和城隍庙往古里面说

让衡山路和新天地在心底里暧昧

逛南京路像逛自家庭院

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几乎遇不到熟人

做一个上海人有什么好

住下来的外省人都不打算回去

(《做个上海人有什么好》)

其次,与生活关注点从个人世界到外部世界的转移相适应,作者的表达方式也快速跟上,更换了新的笔墨。抒情性语言大量减少,叙事性语言大幅增加。大量的长句子取代短句子的同时,也便意味着表现力的增强和生活容量的增加。还有,更多的时空交错与跳跃,也取代了以往常见的单纯线性叙述。

从第一辑读到第二辑,我们讶异于作者的变化。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诗人自我调控、自我超越的能力和潜力。她分明由一个小女人的伤感,一变而为一个大女人的歌唱。诗人的笔墨从拘谨到洒脱,诗的境界从局促而走向开阔。表面上看似乎是语言的变化,而实质上是眼界的敞开、体验的深入和思想的升华所致。

生命咏叹调

第三辑的作品为作者近年来的新作,有些已经在刊物上发表过。这最后一辑数量上虽不足30首,但分量却相当重,足以压得住整部诗集的阵脚。这说明作者的诗思在愈益深化,正循着大气和成熟的路径不断前行。第三辑的关键词是“生命”。围绕“生命”这一核心,诗人从不同侧面进行深入思考和挖掘,将形而上的理性思辨与形而下的感性活力融为一体,使诗意显得饱满而深邃。诗人对生命的关注与探询,虽然在前两辑中也有体现,但远不及在第三辑中来得深广,它们在如下多重层面上展开,其表达的淋漓、深刻不能不引起阅读者心灵的震动:(一)对自我生命的关怀与珍惜。集中体现在《给年老的自己写一封信》、《写给身体》诸篇;(二)对亲人的关爱与挂牵。以《亲人》、《双亲宝贝》最为典型。(三)基于生、死对应意义上的想象与思考。这一点在《清明散》、《多年以后,我已不在人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四)在自然外物与人之间展开的生命联想。如《问海》、《云在飘》、《三月怀孕了》等篇所展现出来的情境。(五)性别意义上的生命思考,如《玫瑰,女人》的表达。(六)终极意义上的生命追问。这体现在多篇作品中,甚至延伸到了一行行诗句之外。

终极追问之际,便涉及生命的安放问题。用什么安顿心灵、留驻生命?也许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冬青选择了诗歌,这在《好日子》、《路过人间》、《问》几首诗里都有流露,而以《慢诗歌》表现得最为充分:

我用诗歌不停地复制自己

不限字数 留在人间 谁说她们不能替我活着?

冬青无疑是坦率而真诚的,而坦率和真诚足以动人。让我们祝福冬青:在稳健而不懈的行走中书写出更多新而美的文字。

2014年5月11日于北京团结湖endprint

猜你喜欢
冬青青春诗人
新锐诗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朱冬青:大房建、大基建、旧改维修是行业未来5年的3大机遇
中华建设(2020年5期)2020-07-24 08:55:14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英国冬青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蒙古冬青
——致坚守奋斗的你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
新疆沙冬青植物群落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