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就把它说小了

2014-09-30 04:04:30朱晓佳
博客天下 2014年29期
关键词:币制蒋经国北平

文 / 朱晓佳

反腐就把它说小了

文 / 朱晓佳

陈宝国(左)、刘烨(上)、廖凡(下)等实力派演员参演《北平无战事》。

热播剧《北平无战事》是否把国民党讲得太好了?

编剧刘和平说,这种疑问叫做没有文化自信。

燕大副校长何其沧静坐在众北平学生中间,对面是荷枪实弹的国民政府警察和军队。画外音响起:“一边是代表政府的国家机器,一边是代表民意的国家脸面。一旦发生冲突,国家机器便会踏着国家的脸面碾过去。”

2014年10月6日,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如期开播,这部糅合了国民党肃贪、币制改革、国共谍战的历史正剧,播出两天后就登上电视剧收视率榜首。

此前7年,编剧刘和平为这部戏一边写剧本,一边找投资。找到7家,撤资7家。

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之后,反腐成了重中之重。找导演孔笙来谈《北平无战事》的人又多起来。孔笙找来老搭档、制片人侯鸿亮,为该剧敲定了最终的一笔投资。

2013年9月,《北平无战事》拍摄完后送审。此时,反腐飓风已经席卷中国大陆,到2014年7、8月份审查结果出炉的时候,落马的副部级以上“大老虎”已经多达数十人。为了保证片子能在预定时间播出,《北平无战事》还走了一通审查“绿色通道”。

最终摆在刘和平和孔笙面前的,是一份15页纸的审查意见。刘和平大抵接受:“关于反腐的意见,一条也没有。”

1948年,因为连年战争和贪腐,北平经济已经崩溃,粮食价格飙涨。按国民政府的配给制度,北平学生每人每天只有半斤口粮。这么点救命粮,也有人不放过。一万五千多名东北流亡学生的口粮配额,被官商勾结悄悄吞掉。学生们静坐示威,却被军警开枪射击,打死9人,史称“七五惨案”。此前3个月,蒋经国在南京秘密成立了“铁血救国会”。成立大会上,蒋经国慷慨陈词:“国民党日益腐化,共产党日益恶化;救国会要一手坚决反腐,一手坚决反共。”这也是史实。

刘和平演绎的故事是:因为要反腐,也因为要培植青年势力,蒋经国一通电话打到军事法庭,释放了违抗军令、拒绝轰炸开封的飞行大队大队长方孟敖,并让他担任稽查队长,调查北平吃空学生配给粮的贪腐案,故事就此铺开。尽管处处与反贪腐有关,刘和平不愿意称呼《北平无战事》为“反腐剧”:“反腐就把它说小了。”他最想指向的那层意思,是1948年的币制改革。反腐是这次币制改革的一部分。

刘和平一直关心中国历史的转型期:他写《雍正王朝》,讲的是雍正新政;写《大明王朝》,讲的是专制统治与人性解放空前冲突的时代。1948年币制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国民党在前线溃败,这段历史过去了65年,刘和平觉得是时候审视了:“以往我们一直坚持的那些口径,未必那么客观。”

在大陆可见的大部分史料里,提起1948年的币制改革,统一的口径是:“币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从人民手中掠夺黄金白银外汇。”这句话,也出现在《北平无战事》的剧情简介里。

刘和平并不同意:“你说它一开始的目的就是敛财、是掠夺,这不符合史实。”

尽管从结果来看,敛财成了事实:币制改革最核心的,就是让民众把手里的金银外汇等硬通货,兑换成新发行的金圆券。理论上,政府应该强制稳定金圆券的价值,但最后,因为没有足够的准备金来坚挺币值,人们手里的金圆券还是成了废纸。那些国民党用废纸换来的硬通货,却随着蒋介石飞去了台湾。

“他们最初的目的,肯定是稳定国统区的经济。这样才能换来美国更多援助。”刘和平对记者解释,“当然了,中央银行那些搞金融的知道,银行没有准备金,垄断财团又不愿拿物资来坚挺市场,讲改革是不可能的。但经济成了那个样子,他们也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饮鸩止渴。”

当年搞币制改革,蒋经国不可谓不卖力。他时常坐在办公室里,日夜接见上海的富商巨贾,奉劝他们把黄金白银拿出来。谁要胆敢违反新制,多半遭殃。可“苍蝇们”也难免跟着遭殃。小商贩们和大老虎们一样,怕金圆券贬值,捂着东西不卖。老百姓买不到必需品,经济只能崩溃。

“管制经济,本身就是不符合规律的。”刘和平觉得根子在这儿。

第一次因为《北平无战事》见到刘和平时,孔笙直截了当地说:“是个好剧本,但不知道能不能挣钱。最主要的是,我们得规避一些东西。”

孔笙给中央电视台拍过不少戏,对于哪些戏可能有问题,应该如何规避,颇有经验。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为处在暗线里的共产党增加戏份,并且特地强化了由周恩来领导的北平城工部对和平解放北平做的努力。

另一方面,孔笙特意找了“一些不错的演员”来演共产党:“别让大家都觉得国民党这边太强了,全是大腕。轮到演共产党就是一群不知名的演员。”

最谨慎的部分,还是在从来没露过正脸的“建丰同志”蒋经国身上。“建丰同志”在戏里只存在于电话里、电报上,却总好像掌握全局。刘和平用蒋经国在“铁血救国会”成立大会上的宣言作为母本,来设计他的语体。之所以没采用蒋经国日记,刘和平的道理是:“蒋经国的日记不能信,他写完了都要给他父亲看。”

即便只是通过声音,蒋经国也显得极为正面。“蒋经国有很多反腐的决心,一不小心就会处理成一个英雄人物,这一点我们就稍微注意一下。”孔笙说道。

谢木兰之死,刘和平特意写了一笔:徐铁英是先请示了蒋经国,得到肯定回复后,才执行枪决,以此表达“蒋经国毕竟是一手反共的”。

《北平无战事》

导演:孔笙、李雪

编剧:刘和平

主演:刘烨、陈宝国、廖凡

类型:剧情/战争

首播:2014年10月6日

除了蒋经国,毛泽东、周恩来、傅作义这些在片中不断被提及、和这段历史分不开的人物,都没有露过一次脸。刘和平觉得,就是要越过这些“历史的粗浅表象”,才能真正去探究历史水面下的波澜壮阔。

对制片人侯鸿亮来说,这样的现实好处是减少审查压力:“这戏是重大题材,但不需要通过重大题材审查办来审,因为所有领袖人物都没露面。”

刘烨演的方孟敖,是潜伏在国民党飞行大队里的中共特别党员,从没接过来自中共的任何任务。北平和平解放前夕,蒋经国特令方孟敖,将币制改革收获的黄金白银运往台北。方孟敖正打定主意不接受此命令的时候,却接到了第一封来自中共中央的任务指示,指示内容,惊人地和蒋经国的命令一样:“让国民党把黄金带走,把民心留下。”运走黄金白银,其实是当时中共与傅作义谈成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于是,还没能来得及做一天真正的共产党,方孟敖就带着黄金和任务去了台湾,再也没回来。

有些意见刘和平并不完全认同,比如:“是不是把国民党写得太好了?”“这种观念就是没有文化自信。”刘和平对记者评论道,“国民党里就没有有理想的人了吗?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里就说了,如果把国民党都说成是反动派,那绝对是错误的。”刘和平觉得,至少现在应该部分承认蒋经国了。这也是他在写《北平无战事》的时候遵循的:“讲共产党的时候理直气壮,说国民党的时候相对客观。”

刘和平原本想把电视剧叫《最后的王朝》,和前两部王朝凑成三部曲,最后还是用了《北平无战事》:“《最后的王朝》表面上是把这戏说大了,其实反而把它说小了。我就撕开一个小口子,1948年到1949年1月,北平无战事,但是改朝换代了,原因在哪儿?”

来源 / 《南方周末》2014年10月17日

猜你喜欢
币制蒋经国北平
北平的秋
试论明代广西铸洪武通宝钱
十路大军进北平
河北画报(2020年3期)2020-06-24 06:03:50
十路大军进北平
河北画报(2020年5期)2020-06-10 01:50:20
浅析简册《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
敦煌研究(2018年5期)2018-12-20 12:19:24
想北平
学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14
英国币制改革后的硬币发行大事记
中国钱币(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6
蒋经国不用日货
文存阅刊(2016年1期)2016-03-17 04:06:52
蒋经国曾贫困潦倒舀地沟油做饭
中外文摘(2015年19期)2015-11-23 07:48:16
雅典币制和度量衡刍议
文教资料(2011年13期)2011-03-20 21:4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