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创意改造中的南北方差异略谈

2014-09-23 19:32:48朱梦源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工业建筑差异文化

朱梦源

摘要:如何妥善处理工业遗址在国外已然成熟,在国内目前还是朝阳产业。工业建筑创意改造中要考虑到南北方的差异,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创意改造;差异;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71-02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关于工业建筑的改造手法和改造效果也大相径庭,下文对此进行探讨。

1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创意产业结合的背景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曾说过: “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在城市的建筑上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建筑的发展成为时代更替与历史兴衰的见证。”如何正确看待旧有工业建筑,传统的先铲平后开发势必带来大量资源浪费,相比之下,针对旧有工业建筑进行改造逐渐成为全球主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旧有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

工业建筑转向创意产业优势非常明显:①资金优势,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一般远离市区,租金低廉,内部空间易于重新划分, 可以适应不同公司运作,很适合资金不甚充裕的模创新产业公司。②文化优势,旧工业建筑代表了时代印记,简单粗暴的改造,不利于延续区域文化肌理。③社会优势,工业园区周边一般都有相应的居民区,这些居民一般都对相应工厂带有特殊感情,如果可以结合创新产业可以很大程度上激活带动整块区域的更新与发展。对于旧工业房的适应性再利用,其实就是对于其使用功能的转变,工业建筑和创意产业相非常相得益彰,还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南北方差异带来的工业建筑差异

2.1南北方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建筑改造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工业格局是“南轻北重”,我国北方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因此采矿业发达。南方资源缺乏但交通便利,资金技术雄厚,所以更加注重发展消耗少的产业例如轻工业。以北方比较常见的钢铁厂为例,此类厂房大多是加热车间,厂房高,跨度大,面积大,多采用巨型钢架。这种大空间比较适合改造成为展览类建筑,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总费用较低,一般为总价的10%~20%,实用价值高。详如图1~3所示。

南方旧有工业建筑本身就修筑在里弄之间,规模尺度一般比较小,多为轻工业的多层厂房、多层仓库,适合改造为餐厅、办公楼、住宅、娱乐场所等。田子坊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90年代产业调整效益下滑,厂房逐渐废弃。1998年峰回路转,一些小文化公司画家进驻该区,在民间自发组织下逐渐形成一个创意街区。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特异型”旧工业建筑,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对改造有比较大的制约,因此南北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在这类建筑改造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在此不作过多讨论。

2.2南北方文化传统差异对工业建筑改造的影响

除了上述差异,南北的传统文化等因素也使得南北工业建筑的改造有微妙的差异。笔者主要通过北京和上海两个比较典型的城市进行差异分析。

北京追求文化,上海追求精致。京津一带的厂房大气,对于就有工业文化保留较多,而上海的一些案例,改造完了之后地域性特色有些许减弱,各种原色的瓦片、小砖头、小砖雕其中,反而少了些工业的味道。这和城市本身的属性有很大关系,北京是三朝古都,文化底蕴厚重,相对改造,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及再呈现:北京的“798”、尚8(原北京市电线电缆总厂)、北京751厂(整体改造如图4~5所示),手法比较粗犷;上海就要精致一些,上海本身就是文化舶来品的聚集地,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情怀和个人主义,在改造时,更注重舒适度观赏度。如图6所示。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北京这种方式颇受大众接受。华丽的改造更多强调工业厂房是一个载体,更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随机性强,较少关注建筑本身的美感。

北京大众参与度高,而上海商业气息浓厚。北京和上海对工业建筑的定位本身就不一样,798是自发性改造,所以艺术区的改造种类繁多,厂房肌理和脉络清晰,仍然保留了原来的老旧残破的肌理感,这对大众群体是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更进一步增加了厂区人气;另外,工业厂房大多改造成展览空间,可以吸引普通大众的目光。上海政府比较重视“引入开发商”的一改造模式,其引入产业园区内部公司之间的交流较为丰富,但与周边居民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以八号桥为例,政府委策划团队改造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旧瓶装新酒,该区域再度焕发活力。

2.3南北工业改造暴露出来的问题一致

无论什么地域,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园区,都存在艺术和商业的协调,艺术与周围居民区的协调等等问题。第一,商业和艺术的矛盾以及融合。以798为例,798最初的发展是由于地价低廉,大量艺术家聚集,艺术气息纯粹;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大众对艺术的关注,“798”过度商业化后,反而让原有的艺术有些变味,这是众多同类型建筑改造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第二,在工业改造时,是更注重舒适性还是文化传承?笔者认为,需要根据改造类型而论。例如人们去798是感受其中的艺术氛围,、高档写字楼会大大掩盖其中的工业气息。如果改造成办公区域,老厂房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大,过于空旷的空间对人来说并不舒适。

3结语

如何延续建筑的使用寿命,把工业基地有取舍的保留下来,并植入创意产业赋予旧工业建筑以新生命,是对其旧有建筑的“使用寿命”“文化寿命”等等的延续。但是各地文化差异和城市定位并不一致,在对这类旧有建筑进行改造时,需要针对地方特色进行适应性改造,不能盲目推崇某一现有案例,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定位和适用人群,进行针对性内部外部环境设计和改造。不能因为盲目设计大大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不仅仅是对生态化建筑的回应,也是有利于工业建筑的改造建筑的后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培源,顾朝林.创意城市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7,(3).

[2] 赵立志,张曦沐.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的再利用[J].建筑科学,2008,(5).

[3] 贾锐,李世国,朱晋伟.我国南北方制造业工业设计应用现状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4).

endprint

摘要:如何妥善处理工业遗址在国外已然成熟,在国内目前还是朝阳产业。工业建筑创意改造中要考虑到南北方的差异,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创意改造;差异;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71-02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关于工业建筑的改造手法和改造效果也大相径庭,下文对此进行探讨。

1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创意产业结合的背景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曾说过: “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在城市的建筑上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建筑的发展成为时代更替与历史兴衰的见证。”如何正确看待旧有工业建筑,传统的先铲平后开发势必带来大量资源浪费,相比之下,针对旧有工业建筑进行改造逐渐成为全球主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旧有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

工业建筑转向创意产业优势非常明显:①资金优势,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一般远离市区,租金低廉,内部空间易于重新划分, 可以适应不同公司运作,很适合资金不甚充裕的模创新产业公司。②文化优势,旧工业建筑代表了时代印记,简单粗暴的改造,不利于延续区域文化肌理。③社会优势,工业园区周边一般都有相应的居民区,这些居民一般都对相应工厂带有特殊感情,如果可以结合创新产业可以很大程度上激活带动整块区域的更新与发展。对于旧工业房的适应性再利用,其实就是对于其使用功能的转变,工业建筑和创意产业相非常相得益彰,还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南北方差异带来的工业建筑差异

2.1南北方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建筑改造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工业格局是“南轻北重”,我国北方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因此采矿业发达。南方资源缺乏但交通便利,资金技术雄厚,所以更加注重发展消耗少的产业例如轻工业。以北方比较常见的钢铁厂为例,此类厂房大多是加热车间,厂房高,跨度大,面积大,多采用巨型钢架。这种大空间比较适合改造成为展览类建筑,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总费用较低,一般为总价的10%~20%,实用价值高。详如图1~3所示。

南方旧有工业建筑本身就修筑在里弄之间,规模尺度一般比较小,多为轻工业的多层厂房、多层仓库,适合改造为餐厅、办公楼、住宅、娱乐场所等。田子坊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90年代产业调整效益下滑,厂房逐渐废弃。1998年峰回路转,一些小文化公司画家进驻该区,在民间自发组织下逐渐形成一个创意街区。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特异型”旧工业建筑,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对改造有比较大的制约,因此南北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在这类建筑改造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在此不作过多讨论。

2.2南北方文化传统差异对工业建筑改造的影响

除了上述差异,南北的传统文化等因素也使得南北工业建筑的改造有微妙的差异。笔者主要通过北京和上海两个比较典型的城市进行差异分析。

北京追求文化,上海追求精致。京津一带的厂房大气,对于就有工业文化保留较多,而上海的一些案例,改造完了之后地域性特色有些许减弱,各种原色的瓦片、小砖头、小砖雕其中,反而少了些工业的味道。这和城市本身的属性有很大关系,北京是三朝古都,文化底蕴厚重,相对改造,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及再呈现:北京的“798”、尚8(原北京市电线电缆总厂)、北京751厂(整体改造如图4~5所示),手法比较粗犷;上海就要精致一些,上海本身就是文化舶来品的聚集地,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情怀和个人主义,在改造时,更注重舒适度观赏度。如图6所示。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北京这种方式颇受大众接受。华丽的改造更多强调工业厂房是一个载体,更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随机性强,较少关注建筑本身的美感。

北京大众参与度高,而上海商业气息浓厚。北京和上海对工业建筑的定位本身就不一样,798是自发性改造,所以艺术区的改造种类繁多,厂房肌理和脉络清晰,仍然保留了原来的老旧残破的肌理感,这对大众群体是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更进一步增加了厂区人气;另外,工业厂房大多改造成展览空间,可以吸引普通大众的目光。上海政府比较重视“引入开发商”的一改造模式,其引入产业园区内部公司之间的交流较为丰富,但与周边居民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以八号桥为例,政府委策划团队改造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旧瓶装新酒,该区域再度焕发活力。

2.3南北工业改造暴露出来的问题一致

无论什么地域,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园区,都存在艺术和商业的协调,艺术与周围居民区的协调等等问题。第一,商业和艺术的矛盾以及融合。以798为例,798最初的发展是由于地价低廉,大量艺术家聚集,艺术气息纯粹;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大众对艺术的关注,“798”过度商业化后,反而让原有的艺术有些变味,这是众多同类型建筑改造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第二,在工业改造时,是更注重舒适性还是文化传承?笔者认为,需要根据改造类型而论。例如人们去798是感受其中的艺术氛围,、高档写字楼会大大掩盖其中的工业气息。如果改造成办公区域,老厂房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大,过于空旷的空间对人来说并不舒适。

3结语

如何延续建筑的使用寿命,把工业基地有取舍的保留下来,并植入创意产业赋予旧工业建筑以新生命,是对其旧有建筑的“使用寿命”“文化寿命”等等的延续。但是各地文化差异和城市定位并不一致,在对这类旧有建筑进行改造时,需要针对地方特色进行适应性改造,不能盲目推崇某一现有案例,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定位和适用人群,进行针对性内部外部环境设计和改造。不能因为盲目设计大大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不仅仅是对生态化建筑的回应,也是有利于工业建筑的改造建筑的后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培源,顾朝林.创意城市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7,(3).

[2] 赵立志,张曦沐.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的再利用[J].建筑科学,2008,(5).

[3] 贾锐,李世国,朱晋伟.我国南北方制造业工业设计应用现状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4).

endprint

摘要:如何妥善处理工业遗址在国外已然成熟,在国内目前还是朝阳产业。工业建筑创意改造中要考虑到南北方的差异,文章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建筑;创意改造;差异;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0-0171-02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关于工业建筑的改造手法和改造效果也大相径庭,下文对此进行探讨。

1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创意产业结合的背景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曾说过: “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一样,每一个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建筑时代。社会发展的每个时期都在城市的建筑上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建筑的发展成为时代更替与历史兴衰的见证。”如何正确看待旧有工业建筑,传统的先铲平后开发势必带来大量资源浪费,相比之下,针对旧有工业建筑进行改造逐渐成为全球主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将旧有建筑改造成为创意产业。

工业建筑转向创意产业优势非常明显:①资金优势,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一般远离市区,租金低廉,内部空间易于重新划分, 可以适应不同公司运作,很适合资金不甚充裕的模创新产业公司。②文化优势,旧工业建筑代表了时代印记,简单粗暴的改造,不利于延续区域文化肌理。③社会优势,工业园区周边一般都有相应的居民区,这些居民一般都对相应工厂带有特殊感情,如果可以结合创新产业可以很大程度上激活带动整块区域的更新与发展。对于旧工业房的适应性再利用,其实就是对于其使用功能的转变,工业建筑和创意产业相非常相得益彰,还能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南北方差异带来的工业建筑差异

2.1南北方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建筑改造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工业格局是“南轻北重”,我国北方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因此采矿业发达。南方资源缺乏但交通便利,资金技术雄厚,所以更加注重发展消耗少的产业例如轻工业。以北方比较常见的钢铁厂为例,此类厂房大多是加热车间,厂房高,跨度大,面积大,多采用巨型钢架。这种大空间比较适合改造成为展览类建筑,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总费用较低,一般为总价的10%~20%,实用价值高。详如图1~3所示。

南方旧有工业建筑本身就修筑在里弄之间,规模尺度一般比较小,多为轻工业的多层厂房、多层仓库,适合改造为餐厅、办公楼、住宅、娱乐场所等。田子坊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90年代产业调整效益下滑,厂房逐渐废弃。1998年峰回路转,一些小文化公司画家进驻该区,在民间自发组织下逐渐形成一个创意街区。

需要补充的是,对于“特异型”旧工业建筑,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对改造有比较大的制约,因此南北工业发展水平差异在这类建筑改造中体现的并不明显。在此不作过多讨论。

2.2南北方文化传统差异对工业建筑改造的影响

除了上述差异,南北的传统文化等因素也使得南北工业建筑的改造有微妙的差异。笔者主要通过北京和上海两个比较典型的城市进行差异分析。

北京追求文化,上海追求精致。京津一带的厂房大气,对于就有工业文化保留较多,而上海的一些案例,改造完了之后地域性特色有些许减弱,各种原色的瓦片、小砖头、小砖雕其中,反而少了些工业的味道。这和城市本身的属性有很大关系,北京是三朝古都,文化底蕴厚重,相对改造,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及再呈现:北京的“798”、尚8(原北京市电线电缆总厂)、北京751厂(整体改造如图4~5所示),手法比较粗犷;上海就要精致一些,上海本身就是文化舶来品的聚集地,带有强烈的资本主义情怀和个人主义,在改造时,更注重舒适度观赏度。如图6所示。

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北京这种方式颇受大众接受。华丽的改造更多强调工业厂房是一个载体,更注重商业价值的开发,随机性强,较少关注建筑本身的美感。

北京大众参与度高,而上海商业气息浓厚。北京和上海对工业建筑的定位本身就不一样,798是自发性改造,所以艺术区的改造种类繁多,厂房肌理和脉络清晰,仍然保留了原来的老旧残破的肌理感,这对大众群体是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更进一步增加了厂区人气;另外,工业厂房大多改造成展览空间,可以吸引普通大众的目光。上海政府比较重视“引入开发商”的一改造模式,其引入产业园区内部公司之间的交流较为丰富,但与周边居民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以八号桥为例,政府委策划团队改造并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旧瓶装新酒,该区域再度焕发活力。

2.3南北工业改造暴露出来的问题一致

无论什么地域,工业建筑改造为创意园区,都存在艺术和商业的协调,艺术与周围居民区的协调等等问题。第一,商业和艺术的矛盾以及融合。以798为例,798最初的发展是由于地价低廉,大量艺术家聚集,艺术气息纯粹;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大众对艺术的关注,“798”过度商业化后,反而让原有的艺术有些变味,这是众多同类型建筑改造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第二,在工业改造时,是更注重舒适性还是文化传承?笔者认为,需要根据改造类型而论。例如人们去798是感受其中的艺术氛围,、高档写字楼会大大掩盖其中的工业气息。如果改造成办公区域,老厂房的空间一般都比较大,过于空旷的空间对人来说并不舒适。

3结语

如何延续建筑的使用寿命,把工业基地有取舍的保留下来,并植入创意产业赋予旧工业建筑以新生命,是对其旧有建筑的“使用寿命”“文化寿命”等等的延续。但是各地文化差异和城市定位并不一致,在对这类旧有建筑进行改造时,需要针对地方特色进行适应性改造,不能盲目推崇某一现有案例,同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的使用定位和适用人群,进行针对性内部外部环境设计和改造。不能因为盲目设计大大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不仅仅是对生态化建筑的回应,也是有利于工业建筑的改造建筑的后期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培源,顾朝林.创意城市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07,(3).

[2] 赵立志,张曦沐.创意产业与旧工业建筑及其地段的再利用[J].建筑科学,2008,(5).

[3] 贾锐,李世国,朱晋伟.我国南北方制造业工业设计应用现状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4).

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业建筑差异文化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找句子差异
谁远谁近?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关于工业建筑结构设计的研究
论工业建筑结构设计选型及混凝土裂缝处理
浅析工业建筑标准化设计
基于工业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