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于洪雷 张新清
(1.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天津 300283;2.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天津 300283 )
自2005年至今,我们不断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模式不断的提升安全监督水平,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发展,为顺利实施我厂油田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下面就我们是如何提高安全监督工作水平,提升安全执行力的做法和体会作一下介绍。
“权力失去监督滋生腐败,管理失去监督产生事故”。因此,我们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出发,着力建设有效的安全监督体制,强化安全监督素质的提高和履行职责的落实,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为深化安全监督职责的落实,我厂提出 “安全监督必须在关键时间和关键的工序﹑出现在关键的地方和关键的岗位﹑起到关键的作用”的工作标准。我们在落实这个标准时,按照油田公司QHSE.IC体系文件的要求,围绕安全监督职能,组织制定了相关制度,逐步健全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范,使安全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我厂认真总结以往现
场检查的有效做法,并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着力由安全监督现场检查纠偏向安全监督管理考核转变,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激励机制。
(1)建立安全监督奖惩规定。我们制定了《安全监督工作记分管理制度》和《安全监督工作考核管理办法》,依据安全监督的工作业绩﹑现场表现﹑专业理论水平等考核结果,加之对日常工作能力的考查﹑基层单位鉴定和主管领导的审核,评定监督资格和兑现奖惩。对考核优秀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培训学习待遇,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按规定淘汰出监督队伍。(2)规范安全监督现场行为。我们制订了《安全监督处罚细则》,坚持下基层检查和考核安全监督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使安全监督的现场监督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约束,有效地提高了安全监督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果。(3)明确安全监督问责制。安全监督和安全管理是采油厂安全工作的两条主线,责任的落实体现在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也体现在对基层单位发生事故所负责任的落实。
我们通过针对性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的整体素质,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安全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
(1)实现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和基层单位的相互协商沟通。当我厂安全管理部门有新的要求时,就传达到安全监督站,通报发现的问题和管理漏洞。(2)着力由事故定责分析向超前预警防范转变,避免出现死角。(3)将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拓展延伸到隐患治理。“四不放过”明确安全监督要突出“走动式”监察施工现场这条主线,消除与安全管理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的模糊状态,发挥了安全监督的效能与作用。(4)对现在和将来可预见状态中的危险因素,采取了深入一线班组现场制定措施的方式进行监控。
通过我们查隐患,纠违章,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从被动接受安全监督,到主动要求和请求派驻安全监督,实现了从可有可无到必不可少的飞跃。
我们通过强化学习相关标准,在横向上主动与机关专业路﹑基层单位相互配合,采用“三位一体”的工作方法,纵向上建立三级监督网络,明确在三个层面上各自履行监督职责,实行纵深化安全监督以后,不仅体现出特有的威力,同时相关职责也辐射到只要有生产活动的场所,就有安全监督力量的存在。
我厂具有点多﹑面广﹑线长和布局分散的特点,各基层单位不尽相同的工作性质和安全风险,决定了我们安全监督模式的多样性。
全面开展特殊作业安全监督为突出抓好特殊作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杜绝施工中的人身及设备事故的发生。
(1)“重点区域”要素控制。通过安全评价,确定特殊作业审批级别,实施采油厂和作业区两级监督,从源头上有效地确保了施工处于安全可控状态。(2)“重点单位”要素控制。把各采油作业区﹑输注作业区﹑三采作业区﹑维修队﹑综合车队及外部施工作业单位作为安全监督的重点单位,实施重点监控,重点监督一级和二级的特殊作业项目。(3)“重点工种”要素控制。把特殊工种作为安全监督的重点工种,实施重点监督。通过建立两级台帐和档案,确定各所属基层单位落实培训﹑管理和监督职责,达到了对危险作业人员的有效监控。(4)“重点项目”要素控制。把油田公司确定的17个二级和5个三级特殊作业项目均作为安全监督的重点项目,实施关键把关。
(1)是安全作业票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2)是风险削减控制措施得到落实。(3)是在作业环节实现了全方位监控我们在施工作业的管理上。(4)是安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们在每一次特殊作业施工现场。(5)是“低﹑老﹑坏”得到纠正和考核。
我们在安全监督体制的建立与实施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的改进和建立起适合我厂特点的安全监督体系,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开创安全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1]安全监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培训教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石油安全[D].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HSE优秀论文专辑.石油安全.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