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放榜,高校争抢优质生源大战也迅速打响。学生刚查到分数,就有国内顶尖高校招生组老师找上门;多所内地和香港地区名校的招生老师广撒网、“打爆”高分考生的手机;不少名校承诺,只要学生愿意报考,专业、奖学金、出国交流机会等都“好商量”。
今年首次在江苏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出动了副校长、院士的豪华招生团队,在江苏省多市率先将20多名有望就读清华、北大的高分考生收归麾下。
“哪个大学都想录取优质的生源,这对学校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湖南某“985”高校招生组一名工作人员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省排名前200名的学生,如果报考航空航天大学的吴大观班,入学即一次性奖励12.5万元。
“可调剂专业”政策也是很多高校吸引考生的好办法。“如果没录取到满意的专业,入校一年后成绩排名在前10名,可以换专业。”有业内人士透露。
实际上,不仅是考后“掐尖”,在高考前的自主招生阶段,高校对优质生源的争抢就已经“白热化”。
竞争日趋明显的清华、北大还将与优质学生对接的“触角”前移至高二。“清华、北大都有自己的夏令营,安排学术讲座、科学活动等,让学子感受校园的人文、学术气氛”。一位参加过以上活动的学生告诉记者,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夏令营实际上就是对优质生源的“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