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料香菇层架式脱袋栽培技术

2014-09-19 16:43:34张立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香菇

张立新

摘 要:文章总结了大棚层架式花菇种植技术,介绍了如何有效简化花菇生产中人工割袋工序,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皖南山区;香菇;脱袋;出菇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47-02

祁门县地处安徽省南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多田少,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的林业资源为食用菌生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近年来,全县代料香菇发展迅猛,2013年代料香菇种植量达到800万袋,产值达5 000万元,代料香菇已成为我县农民继主导产业——茶业之后又一增收渠道。目前,我县代料香菇种植主要采用层架式脱袋双棚栽培模式,是在大棚花菇种植模式中创新发展而来的,具有占地少、操作简单、管理高效等优点,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菌种的选择

选用中晚熟型香菇优质菌种,菌龄180~220d。我县的香菇种植户选用的是香菇135和香菇58两个品种。

2 生产季节的安排

香菇出菇阶段最适宜的温度在12~20℃。首先确定本地适宜出菇时间,再考虑到菌龄,往前推算180~220d,就是制袋接种的时间。我县选择在2~4月制袋。

3 原料配方

常用配方:杂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PH值5.5~6.5,含水量控制在55%~60%。原料要求:杂木屑选用材质坚实的阔叶树的木屑,以直径3~7mm粗木屑为主,不宜过细;麦麸选用优质、新鲜、干燥,未霉变的使用,防止掺杂掺假;石膏粉要求优质、纯度高的,选用在阳光下有较强光泽的石膏粉;筒袋常用聚乙烯袋。

4 制袋与菌丝培养

4.1 装袋 将混合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入菌袋中,装袋不宜过松和过紧,每袋重约1.75~1.94kg,装好后马上扎口,并及时检查有无破洞,若有则及时用胶带封上。自拌料到装袋结束上灶灭菌,力争在较短时间完成。

4.2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将装好的料袋装进常压灭菌灶,并覆盖上塑料膜,然后再覆盖上一层编织膜。四周用绳子绑紧,底边用木板和石头压紧。上灶灭菌要求做到“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力争在5h内使灶内温度升到100℃,并保持100℃至12~15h,再焖上5~7h,在实践中,许多菇农焖上24h以上,这样可以彻底杀菌。料袋在出灶时应及时检查破洞口,若见料袋紧胀,有浅白色处,即为破洞口,立即用胶带封上。

4.3 接种 接种可以在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箱接种最为安全,建议初种菇农在接种箱内接种。接种要求做到消毒彻底,适温接种和动作快速,每袋在同一面上打3~4个穴,2~3cm深,将菌种填入穴内,接种好的菌棒贴胶带封口或套袋,并及时转入培养室发菌。

4.4 培养 接种后的菌棒移入消毒干净、通风良好、比较黑暗的培菌室内,接种后的菌棒可以按墙式进行堆放,保持室温在15~25℃之间,湿度在70%左右。当菌丝长到5~6㎝时就要撕掉封口胶带或脱去套袋,并进行第1次翻堆,按井字形堆放,堆高6层为好,并及时处理感染杂菌棒。10d后再进行第2次翻堆,做到上下、左右、里外调换。当菌丝长满全袋7~10d后进行“放大气”,将每个菌棒扎放气孔50~100个,菌棒含水量大的多放,反之则少放,放大气后菌棒不再翻动,堆高降为4~5层。整个发菌过程在暗室或微光的环境下进行。

5 菇棚的搭建

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空闲地或水田搭建菇棚。菇棚分为外棚和内棚,外棚高3.5~4m,棚顶可以用遮阳网覆盖并加盖茅草或稻草等遮阴物,四周用遮阳网围住。内棚高约2.5m,棚顶呈圆弧形,覆盖塑料膜,棚内分成4行,每行分5~6层,每层高22㎝,每层用2根铁丝隔开,上面放菌棒。

6 大田生产

6.1 脱袋催蕾 经过越夏的香菇菌棒,当气温下降至适脱袋温度25℃以下时脱袋,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选择晴天或阴天脱袋,雨天一般不脱。首先,盖紧菇棚薄膜,然后进入棚内用消毒刀片划破袋壁,剥去袋子,尽量不要折断菇棒,如有局部杂菌感染,可保留感染部位不脱。脱袋后盖紧棚膜1~2d后,就可进行催蕾管理:一是增大温差,具体做法是白天盖紧薄膜,午夜或清晨揭膜通风1~2h,使温差达10℃以上,连续3~5d。二是调节好湿度,保持棚内湿度80%~90%,如果湿度不够,可喷雾状水或轻喷水。通过以上变温处理和湿度调节,经过3~5d,菌筒表面就会形成原基(菇蕾)。

6.2 出菇管理 当菇蕾形成后,保持棚内湿度80%~90%,温度12~20℃。具体做法: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菇蕾小时,少喷,菇蕾大则多喷,若棚内湿度达到80%~90%时,也可以不喷水或隔日喷水,阴雨天不喷水,可灵活掌握,每天揭膜通风1~2次,结合喷水操作,一般通风20~30min即可,阴雨天全天可揭开棚两端薄膜通风。正常情况下,温度偏高时菇蕾长成香菇采收时约7d左右,温度低时则要20d左右。

7 采收及采后管理

当子实体长到7~8成熟时开始采收,采收时不要留有菇脚,尽量不损伤菇棒。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3~5d,并揭膜通风数次,让采菇部位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然后提高棚内湿度,每天喷水2次。如果菌棒失水过重,就需要注水处理,再按头潮菇催蕾出菇方法增大温差,喷水调湿,适当通风。一般说,每出1批菇,就需要注水1次。冬季出菇尽量提高棚内温度,中午温度高时喷水。春季出菇,菌棒由于养分和水份都消耗严重,菌棒萎缩,注水时要少一些,防止烂棒。随着温度上升,需要增加遮阴物,掌握天气,当有冷空气来临时适合进行催菇,进行下一潮管理。 (责编:吴祚云)

endprint

猜你喜欢
香菇
香菇蒸鹑蛋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香菇接种三招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香 菇
大灰狼(2018年4期)2018-05-17 16:26:20
香菇褶皱里面的脏东西巧清洗
饮食保健(2017年15期)2017-09-03 03:35:08
香菇菌糟发酵饲料的研制
广东饲料(2016年4期)2016-12-01 03:43:18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1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英语学习(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